关灯
护眼
字体:

香归(146)

作者:寂寞的清泉 阅读记录

张氏吓坏了,自己差点把闺女弄丢,闺女被那些恶人抢去,不知要受多少苦。

以后要把闺女看得更紧。

丁立仁和丁利来也吓着了,都坐来炕上陪妹妹。

丁香郁闷不已。本以为平平无奇的一天,却变成这样。之前还觉得张氏太过小心,没想到那个老太婆八成真是人贩子。

丁壮吃完晚饭才回家。

听说这件事暴怒不已,给了丁钊和丁立春各两个大巴掌。

“没用的东西,你们不是说会把香香看好吗?”

丁钊道,“是我们大意了……”

又把两张图拿出来,说了茅房外那一幕。

丁壮非常满意张氏的表现,拿出五十两银子奖励张氏,让她去买样好首饰。

次日一早,丁钊揣着两张画去了县城。

下晌丁钊回来说,临水县一个月内已经丢了三个三至六岁的小女孩,具是长相漂亮,聪明伶俐,还都是好人家的闺女。

这是报案了的,没报案的不知道还有多少。

这是一个团伙作案,上年在冀北省拐了多个漂亮小姑娘,冀北省一直没抓到人。

贺县令正在焦头烂额想法子抓人,看到画像非常高兴。说暂时不要打草惊蛇,先暗中巡察,元宵节快到了,那伙人肯定会有所动作。若破获这个案子,会赏丁钊。

还承诺不把丁家人说出去。

贺县令对这两幅图颇为意外,“衙门里的画师也画不到这么好,你画的?”

丁钊笑道,“我年少时学业不错,只因为我爹得罪了人被诬陷,没人作保才被迫放弃科考……”

那件事贺县令也有所耳闻。他非常遗憾,“那些有眼无珠的老东西,耽误了你的前程,也让朝廷损失了一个人才。”

若丁家不是开了铁铺,他一定会把丁钊招进衙门当书吏。

正月初十,天气回暖。

这天丁立春要离开家去军营奔前程。妹妹的事还没解决,他想推后几天再走。

丁壮不同意,“你留在家也解决不了问题。有我和你爹在,香香不会有事。”

辰时末,丁山一家,丁力和丁有财,以及一些关系好的族亲和乡邻都来了丁家二房,一行人把背着行囊的丁立春送至村口。

丁香和张氏都哭了。

六百多里地,在前世不算远,开车三个小时就能到。可在这个年代就是远的了,一两年见不到面都正常。

丁立春把丁香抱起来给她擦了泪,又跪下给长辈磕了头,摸着两个弟弟的丫角让他们孝敬长辈,护好妹妹,就扭头大踏步走了。

他不要父亲和杨虎用牛车送,而是步行去胶州。

白天走路晚上歇息,一天走八十至一百里路,六至八天就能走到。

十四岁的少年第二次进入职场。

他的脚步坚定轻快,怀揣梦想奔赴前方。

高大健硕的背影越来越远,消失在前面的那片朝霞中。

丁香既不舍,又替大哥高兴。前世自己曾经也有这么一次,就是离开家去大学报到的那天。

大学就在本市,姥姥和她打车去的。

去的时候她豪情万丈,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她的。

到了宿舍,看到另几个同学最少的是爸爸妈妈送,最夸张的连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姨姑叔舅都来了。

她永远忘不了一个老太太看她怜悯的眼神,专门拉着她的手夸了她几句。

那一刻,她的心刺痛般地难受,也更恨爸爸妈妈对她的漠视。

这一世,这个家的亲人把前世缺失的爱都加倍补齐了。

前世爸妈的面目也越来越模糊,对他们已经没有恨和怨了……忘记,是最好的解脱和开始。

正月十六上午,丁钊又去了县衙。

他去打听昨天晚上是否抓到人。

下晌回来一脸兴奋。

丁壮问道,“真抓到那些人了,这么快?”

丁钊笑道,“真抓到了,我一进县城就听人们在议论,去了衙门知道的更具体。昨天灯会上抓的,一共抓了十八人,大当家就是那个老太婆,人称‘金婶’。二当家就是缺耳垂那个,人称‘季老二’。可惜金婶狡猾,看出端倪提前跑了。

“昨天连夜审问,这是一个跨省大案。偷拐的小姑娘,顶尖的会以一百至三百两高价卖去扬州几个瘦马私馆,稍差一些的会以五十两至一百两价格卖去青楼。

“那个团伙在徽州作案一年多都没抓到,在咱们这里一个月就抓到了。虽然跑了一条大鱼,但剩下的人悉数抓获。五个小姑娘还没送走,都救出来了。

“她们的家人跑去县衙前磕头,高呼青天大老爷。县太爷这次立了大功,说不定可凭此政绩升官。他极是高兴,赏了我十两银子,说等案子全部了结还会有赏。”

丁钊倒不稀罕那点银子,把惦记自家闺女的拍花子绳之以法,闺女就安全了。金婶虽然跑了,但到处都贴着她的画像,她肯定不敢继续住在临水县,甚至不敢住在胶东省。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伙的

丁壮大乐,提醒丁香以后时刻要注意安全,提醒家人一定要把丁香看好。

丁钊又对丁香说道,“你这次遇到危险,又由祸转福,看到人贩子的真面目,帮助衙门破获这个大案,这是好事。但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凡事都有两面性。

“你是有福气,却不能像持子那样,倚仗这个“福”挺而走险,最后变成祸。不止害了自己,也害了家人。”

他庆幸闺女有福,但福祸相依,不能让闺女由福转成祸。

丁香点头答应。爹爹说话总是这么富有哲理,她的确大意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