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香归(328)

作者:寂寞的清泉 阅读记录

几十年前的“董家通元案”是冤案,好像陶翁的小弟子丁香的父亲丁钊涉案。

陶翁给儿女带东西,丁香会通过他们给丁钊带。而丁家给丁钊带东西,陶翁又会通过丁钊给儿女带。所以,陶翁的子女都知道丁钊是陶翁小弟子的爹。

收到信的那天丁香正好不上课,陶翁让人把丁香叫过去,把信给她看了。

丁香想了想,说了她觉得能够说的。

“我祖母是董家姑娘董如月,被恩人所救来到胶东。我爹和我也是两年前才知道这件事……”

这两句话就够了,陶翁摆手没有让她再往下说。

“我知道了。难为董家后人,为此努力了三十几年,总算拨云见日,沉冤得雪。哼,当初我就看出苏老匹夫、先太后、苏贵妃扰乱朝纲,祸国殃民。居然能用孩子的血做花精丸,丧尽天良……”

把苏家人一顿臭骂。

丁香走后,陶翁又是高兴又是失落。对老太太道,“难怪这个小弟子非同一般,却原来是贤德皇后的后人。我进太庙拜过贤德皇后,没敢细瞧她老人家。现在想想,她们的确有些像。唉,那孩子也快离我们而去啰。”

几天后丁钊派人送信回来。

前面的消息跟陶家人的差不多。后面说,他已经拜见了荀老太爷和荀大老爷,也跟荀千里、荀千岱、沈瑜三个表哥相认。

董家的冤案荀老太爷和荀千里、秦海跟皇上禀明,等到朱潜父子回京再详细禀报。秦海和丁钊、荀千里、丁盼弟是证人,目前行动受限。大理寺又派人去济州接薛老太爷进京作证……

几十年的旧案,查案肯定要花一定时间。只有结案,丁钊才能回家。

他的这封信由大理寺官员检查后送出。

丁壮和丁香大喜。

这是已经基本定性了,最后一步是等朱潜和朱战回京。

丁香算着时间,朱潜不知道京城消息,哪怕抓住苏益也只能原地待命,等到朝廷八百里加急过来。那么远的距离,一去一回,最快也要近一个月的时间。

这样算来,能年底前结案就不错了。

丁壮道,“等到案子彻底落定,爷会亲自去一趟省城,携重礼拜望薛家,感谢他们救了……如月。”

把“安安”改成如月不太习惯,他的老脸有些红。

张氏也知道了自家的真正身份。

她惊得半天说不出说话来。婆婆不是薛大户的私生女,而是贤德皇后的后人,侯门之女。因为奸臣陷害,逃到民间。朱潜是婆婆的亲侄子,一直隐姓埋名想办法报仇。自己与公主是妯娌,跟皇家是亲戚……

戏里的情节居然发生在了自己家。

老天!

丁香相反不那么着急了,她要好好珍惜、品味这里的悠闲生活。

丁香解开飞飞的绳子,亲了它一口笑道,“以后我们有的是时间相处。去吧,回家陪陪小紫。”

飞飞憋久了,高兴地一抖翅膀飞上天空,向山里飞去。

丁立仁一直请假在家,次日放心去济州书院学习。

这次把李大路也带去了。

李小路的奴契已经给了丁利来,跟去了唐家。

送走哥哥,丁香拿着绣了一半的手帕去找夏荷,再一起去夏三芬家。

冬月十二下晌,天寒地冻。

丁香和丁壮坐在温暖的炕上说着话。

李麦高跑进来禀报,“老太爷,姐儿,外面来了一位老爷和小姐,老爷说他们姓薛。”

丁壮和丁香想到某种可能,赶紧迎了出去。

门口站着一个男人和一个小姑娘。

男人年近四十,披着蓝色锦缎斗篷,戴着皮帽,一身富贵。

小姑娘十三、四岁,披着玫红锦缎出风毛斗篷,很是美貌。

丁香认识她,正是薛恬。

薛恬长高了半个头,冲丁香笑着。

第二百九十六章 天亮了

中年男人上前一步,给丁壮躬身抱拳道,“姑丈,侄子是薛进,她是我二弟的闺女薛恬。冒昧上门,打扰了。”

薛恬给丁壮屈了屈膝,喊道,“姑祖父,香表妹。”

薛进是薛平富的长孙,薛家大老爷。

丁壮赶紧道,“大侄子,侄孙女,快,快进屋。”

董如月已经磕头认薛平富为“义父”,哪怕她恢复本姓,他们这种称呼也没错。

丁壮又一迭声让张氏准备好酒好菜。

薛进走进门,薛恬跟进来,丁香眉开眼笑地上前牵着她的手。

几人进了东院东厢,薛进跪下给丁壮磕头,“姑丈,对不住了,有些事情非得已。”

薛恬也跟着跪下。

丁壮赶紧把薛进扶起来说道,“大侄子客气了,本该我先登门拜谢。我想等到有确切的消息后再去,哈哈哈……”

谁知他们先来了。

丫头上茶。

几人寒喧几句落坐,薛进递上礼单。

薛家有钱,礼物不菲。

下人退下后,薛进先解释了薛家老老太太逼董如月投河,以及薛家不敢认几次上门相求的丁持的不得已。

丁壮道,“岳父岳母大义,对我们一家有大恩,我及家人永世难忘。我一直想着,等案子落定,便会带碰上儿孙去给岳父岳母磕头上香,告诉他们好消息。”

客气几句后,薛进说起了来这里的真正目的,“老父被接进大理寺,至今没有一点内部消息传出。我们着急啊。”

薛进的三弟薛俭同薛老太爷一起去了京城,老太爷进了大理寺,薛俭在外面打点关系和打探消息。

薛家最大的官是薛恬的父亲薛通判,还在石州府。薛俭花了大价钱,也打听不到一点有用的内部消息,薛进只得来找丁壮。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