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香归(38)

作者:寂寞的清泉 阅读记录

这些是丁香的部分首饰及全部私房钱。

之所以称部分首饰,因为还有几根平时系小揪揪的丝带放在张氏屋里。而匣子里的首饰,重要的日子才拿出来戴。

首饰下面压了一层布。

丁香把布拿起来,把纸放进去。

最后把两把锁锁好,把钥匙挂在脖子上。

对于闺女小小年纪就闹着保管自己的东西,还要加上两把锁,丁钊夫妇十分好笑,也都由着她。

谁让闺女聪明呢?

藏好纸,丁香又倒回东屋,握着笔在一张纸上涂鸦,营造她淘气的现场。

做完这一切,去把插上的门打开。

出门,艳阳高照,天空湛蓝。虽已初春,气温依旧不高。

丁香穿着红底印蓝花细布长棉衣,蓝布小开裆裤。虽然开裆,被长棉衣挡着,倒不觉得羞人。

羞人也没法,一两岁的孩子都是这么穿,抗议无效。

她迈着小短腿去了后院,张氏还在菜地里忙碌。

她一看丁香过来,急道,“快回去,这里风大。”

丁香道,“帮娘亲播种子。”

张氏哪里敢让她在风中播种。上年底丁香得了场风寒,丁壮气得几天没跟张氏说话,还骂了丁钊两天,差点没动手打人。

看到丁香脸上手上都有墨汁,嗔怪道,“又玩爹爹的文房四宝了?那些东西不能碰,很贵的。”

张氏手脏,直接把丁香夹在腋下,跑回东厢。

把丁香放在炕上,张氏把她的脸和手擦干净,嘱咐道,“乖乖在屋里呆着,娘晌午给你蒸鸡蛋羹吃。”

她把炕几上的东西收走,又出了门。

张氏走后,丁香滑下炕,去小哥哥屋里把桌上的《三字经》拿回去看。

她记得前世《三字经》是宋代王应麟写的。而这个世界没有宋朝,这里的《三字经》是大夏朝一位大儒王琳写的,内容几乎一样,只几个字有差别。还有《千字文》也相近,《百家姓》则完全一样。

她又缠着丁钊和丁立春讲了一下历史。感觉大夏朝有些像前世宋朝,被北元国灭了,成立了大元朝,大黎朝又把大元朝灭了。

这么算来,大黎朝有些像前世的明朝。

这一世和前一世晋朝之前几乎一样,之后历史完全不一样,却又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真是混乱又奇妙的历史。

书很破,每天丁立春都会教小正太读和认。

丁香坐上炕认认真真看起来。

她在熟悉繁体字,也在立才女人设。

丁香八个多月就会说话。丁钊和丁立春教丁立仁的时候,她会跟着一起背和看。

丁壮天天吹牛她要当冯素贞,她不可能真的当冯素贞考状元,当个女才子还是绰绰有余。

如此,也更加激发了丁立仁的学习热情。

他不想被妹妹比下去,特别用功。再加上的确聪明,已经会背《三字经》等三本启蒙书和十几首诗,还会认近百个字,会写十几个简单的字……

干完活的张氏过来,见闺女老老实实坐在炕上看书,玩笑道,“还真像那么回事,书拿倒了吧?”

张氏不识字,书拿没拿倒看不出来。

丁香无语,人家没拿倒好不好。

第三十五章 瘸了

丁香丢下书,抱着张氏的腿说,“娘亲,鸡蛋羹。”

“好,娘给香香蒸,再点两滴香油。”

闺女最喜欢吃点了香油的鸡蛋羹。

丁香的晌饭是鸡蛋羹加小半个窝头,张氏是三个窝头加一碗白开水两块咸萝卜。

张氏喂丁香的时候,丁香把一勺鸡蛋羹推给张氏,“娘亲吃。”

张氏笑得满脸幸福。

这个笑丁香记了一辈子。前世妈妈和这一世亲娘长得都非常漂亮,可她们的笑比不上张氏万分之一。

“香香真孝顺。”张氏说。

她把勺子放在自己嘴边“吧吧”两声,假装吃了,又把鸡蛋原封不动送进丁香嘴里。

这个戏码母女两个经常上演。丁香真心想让张氏吃,张氏就是不舍得自己吃一点。

下晌,丁香午歇醒来,就守在张氏旁边看她打络子。张氏本来就手巧,又在京城绣铺长了见识,打的络子样式独特又受欢迎,卖价不错,张氏打络子的热情也更加高涨。

看张氏打络子是丁香现在最喜欢做的事之一,这也是为之后的某些计划打基础。

见闺女看的认真,不管她听不听得懂,张氏都会讲解一二。

古代人民的智慧是不能小觑的,从打络子上就可见一斑。打法、样式、种类、寓意、颜色搭配,似乎都做到了极致。

比如香囊、荷包、扇袋、佩饰上的装饰,再比如同心结、蝴蝶结、盘长结、幸运草结、如意结、双钱结等等,漂亮又精致。

张氏心灵手巧,几股线在指间翻飞,最后变成漂亮的某种饰品或物品。只是她用的线绳都不算顶好,卖的价格也有限。

突然院门响起来,是赵氏来了。

两妯娌相处得好,经常一起做针线。

张氏打开门笑道,“珍儿没来?”

赵氏道,“跟我婆婆去镇上铺子找他爹了。”

她从荷包里掏出一块冬瓜糖塞进丁香嘴里。

她家铺子卖干杂,也卖这些杂糖,偶尔会给丁香拿几块过来。

丁香含混说道,“谢谢婶子。”

赵氏又笑道,“大房出事了……”

她来这里路过大房,听见里面传出丁夏氏的骂人声和王氏的大哭声,就进去看热闹。

丁四富比丁香大四个月,快满两岁了还不能走路,站也站不稳。

之前没重视,觉得可能是孩子走路迟。后来请镇上大夫和游医来看过,都没看出毛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