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香归(46)

作者:寂寞的清泉 阅读记录

丁壮拿出二十文大钱说道,“给香香买两朵漂亮头花。”

张氏没接,笑道,“我有钱。”

丁钊想把丁香接过来,丁香抱着张氏的脖子道,“香香要去绣坊。”

她早就想去逛逛绣坊了。

金丝绣坊在酒楼斜对面,也是两层铺子。粉墙黛瓦,红色雕花门窗,几挂灯笼垂下,在这一条街上卓而不群,一看就是临水县的顶级豪华商铺。

张氏说过,金丝绣坊是临水县最大的绣坊,在整个胶东省都排得上号。

一进绣坊,丁香的眼睛就不够看了。

挂在和摆在木格上的荷包、团扇、绢花、绒花、结子、络子等小物品色彩斑斓,款式多样。

女掌柜看到丁香吃惊不小。之前就听张氏说过闺女长得好看,却没想到这么好。

这哪里像从张氏肚皮里爬出来的孩子,就是年画中的玉女啊。

她心里这样想着,嘴上却笑道,“哎哟,好可人疼的小妮子,我活这么大岁数,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漂亮的孩子。”

看到掌柜如此表情,张氏知道她的想法。笑道,“香香长得像我婆婆。”

她从怀里取出一把络子及稍大些的结子。

掌柜给了她五百文大钱,眼睛还舍不得离开丁香的脸。

张氏买了两朵孩子戴的头花。见闺女喜欢看,就抱着她在一楼绕了一圈。

丁香看的主要是结子。

络子加粗后,就是结子。

编织是最古老的手艺之一,心灵手巧的古代人民不仅把络发展成结,把结发展成各种饰品,还发展成了一种文化。

夫妻结合是结,故事结尾是结,人心一致是团结,人心有隙是心结……

一寸同心缕,千年长命花。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

这种描写结子或是借结子抒情的诗有很多。

在各种结里,人们赋予了各种寓意和情感。比如,同心缕,祥云结,团锦结,盘长结,金刚结,等等。

这些结发展几千年,到了现代依然深受人们喜爱。

上架感言

一直以为会在六月入V,今天接到编编通知,明天入V。

很突然,更忐忑。

谢谢韭芽大大,清泉的进步和文文的完成离不开大大的帮助与指导。

谢谢读者朋友,清泉能写到第十部 书离不开你们的支持与鼓励。

恳请亲们不离不弃,陪伴清泉走完这段梦幻旅程。

首订对作者非常重要,跳订的亲们一定要订这一章。有亲说前面节奏慢,前面在作铺垫,再过几章节奏就快起来了。

这部书清泉想写长一些,亲们作个见证。

清泉能做到吗???

第四十二章 他哪里傻了(求首订)

丁香前世喜欢漂亮的结,也喜欢那些有关结的诗和寓意,跟视频学了多种打结的方法。这一世又天天看张氏打络子,对古代和现代的编织有了一定认识。

织法大体相近,细节有差异。

哪怕同样的造型款式,编法有细微差异,最后出来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比如,这里的结都比较小,最大的也只有成人半个巴掌大,主要是人身上的挂饰或某样物品的挂饰。而现代的结种类更加繁多,有些可以作为墙饰,甚至洞房装饰,更加大气和喜气。

再比如“同心缕”,这里的编法和造型比较简单单一,而现代要复杂一些。后者中央的实心结编得更精细密实,看着就更加别致美观。再稍加延伸,把两个同心缕编在一起,就是心心相印了……

张氏编的东西在这里属于中上水平。若丁香再加些现代元素进去,肯定能卖个好价。

当然,丁香的目标可不是卖手艺。

她正看得出神,被掌柜的笑声打断。

“哎哟哟,这么小的孩子居然喜欢看这些东西,太招人稀罕了。”

说着,她取下一个蜻蜓络子小挂饰,系在丁香衣裳前襟系带处。

张氏笑道,“快谢谢龚姨。”

丁香鹦鹉学舌道,“谢谢龚姨。”

掌柜笑得捏了捏丁香的小脸。

回到酒楼,丁壮父子也喝完酒了。

他们去隔壁买了两包点心,把牛车取到,去了丁持的家。

丁持家离金湖大街不远,两刻多钟就到了。

这一片宅子都是粉墙黛瓦,属于临水县城的中高档住宅。

一个三十左右的婆子开的门。

她惊道,“哎哟,是老爷,大爷、大奶奶、少爷、小姐啊。”

丁钊尬笑道,“我们就是泥腿子,无需叫的那么好听。”

婆子请他们进门,又大着嗓门喊道,“二爷,二奶奶,老爷、大爷、大奶奶、少爷小姐来了。”

丁持和唐氏、丁利来迎了出来。

小正太跑在最前面,扑过去抱住丁壮的腿,“爷,妹妹。”

除了小正太,那两人的脸色都不算好看。

丁持道,“爹,大哥,你们要来怎么不先说一声。吃饭了吗,我让季嫂子做。”

说的有多言不由衷,是人就能看出来。

丁壮白了他一眼,“老子不吃你家饭,坐坐就走。”

又笑眯眯看向丁利来,“三孙孙,爷想你了。”

丁利来笑眯了眼,“我也想香香和爷、二哥、大哥了。”

心中的排位不加掩盖地表达出来。

他又仰头看向丁香说道,“我要对妹妹好,我要对妹妹好……我天天都要说手指头这么多。”

他一口气说完,没掰手指头。

丁香心里帮他数了,数的是十遍。

他哪里傻了?

有这么可心的孙子,丁壮也就忽略了丁持夫妇的怠慢,直径向正房走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