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归(471)
荀香陪东阳吃晌饭,两人的沟通还算心平气和。
听说齐王送了皇后十根海银参,东阳也是感激不已。
“父皇的那些妃嫔,本宫早就看出丽妃不错,跟母后一条心。最讨厌的是蔡淑妃,觉得她儿子最能,现在秦妃和夏嫔也跳出来了……
“唉,可惜了,三皇弟那么能干的人,被丽妃的出身耽误了。”
荀香说道,“皇外祖母说,娘出身中宫,只要不偏不倚,不管谁当皇上都不会亏待娘。”
“本宫知道,没站队。”
看到荀香小嘴吃不停,东阳直皱眉,隐讳地提醒道,“香香长得好,有才情,若是再瘦一点就更好看了。”
荀香装作没听出她话里的意思,夹了一块肉放进嘴里,“皇外祖父说我还没开始抽条,等到抽条就能瘦下来了。”
东阳只得忍下要说的话,不好的毛病慢慢纠正吧……
东阳晌歇,荀香回西跨院。
这么多天,这时候荀香才真正闲下来。
她把王嬷嬷叫过来,问了一下武襄侯府和西大营杨副统领家的情况。
这两家是丁家和董家为丁立春看好的亲家人选。
王嬷嬷虽然常年在深宫,却是叶皇后的一双眼睛。她知道京城几乎所有官员家的情况,以便随时提醒叶皇后。
这些消息当然是金吾卫告诉她的。
这也是叶皇后把她送给荀香的原因。
王嬷嬷想了想说道,“武襄侯府出过一位贵太妃,是老牌勋贵,家里自是富贵无边。冯大姑娘的父亲身体不好,不算很成材,但听说冯侯爷只有一个同胞弟弟,很是照顾侄子侄女。
“杨副统领穷苦出身,在几次打仗中立下战功,一步一步升上来。这两家的家风都尚可,没有传出什么污七八糟的事。”
荀香大概知道了,两家家风不错,说明两位姑娘的品行多半放心。
冯家能出贵太妃,姑娘长相应该不错。父亲身体不好又不成材,做为长女的冯大姑娘也应该能干。
而杨家跟丁家境遇差不多,草根出生,靠自己打下一片天地,或许姑娘还曾过过苦日子。
冯家姑娘是长相好,杨家姑娘跟自家大哥共同语言多……
荀香一时也不知道选谁好。
晚上荀驸马和荀壹博回家。
荀驸马说,今天陪齐王一起与大秦国的一个传教士见了面。
齐王因为当储君无望,不喜政务,最喜欢的是研究各国文化和语言。荀千岱精通西语,又见过几个传教士,他偶尔会请教荀千岱佛郎机、大秦等国语言和文化。
大黎朝海纳百川,庆观帝也比较包容,大黎对国外来参观及做生意的人并不排斥,也允许传教士或者僧侣过来传教。
但有一条,有外族血统的皇子或宗室子弟不许与母族人私下接触。也就是说,丽妃是高丽国人,丽妃的后人绝对不许同高丽国有来往。
荀香知道,前世历史曾经把意大利称为大秦国,不知这个时代指哪个国家。
齐王的思想还是比较先进嘛,起码愿意吸收外来知识和观念,比莽撞的康王好多了。
荀香早就对老外感兴趣,求道,“爹,你以后见老外……哦,就是外国人,能不能把我也带上。”
东阳忙道,“不行,大秦国那边的人都是黄毛怪,脸跟宣纸一样白,汗毛有半根手指那么长,还吃生肉喝生血,吓人……”
荀驸马摆手道,“哪里那么夸张。虽然他们的国力比不上大黎朝,但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闭关自守,只能被人超越。闺女不害怕,以后有机会爹爹带你去。”
第四百二十三章 瘦了
荀香心里给驸马爹比了个大拇指。在封建社会,这种超前意识的人不多。
她又多争取了一天时间去董家住。
正月初八董家请亲戚们去家里吃饭,初七荀香在董家住一天,初八跟父兄一起回家。
她怕东阳不高兴丁家,一点不怕东阳不高兴董家。
因为董家不怕东阳不高兴。
次日上午荀香回丁府。
不仅她带了礼物,赵家令也准备了公主府送的礼物,四罐公主府厨房做的桂花蜜、两只烤鹅。以及东阳公主个人的赏赐,四套上等文房四宝,一个玉枕。
艳阳高照,碧空如洗。
荀香心情明媚得如天上的日头。
她坐轿来到外院,马车已经备好,二十个护卫站在那里。
护卫头头依然是小姜将军。
小姜将军是七品武官,武秀才出身,年方十七,还没定亲。
他麦色肌伕,身材高大,五官也不错,随时都是笑眯眯的,说话语气温和,一看就脾气好。
正因为他长得好脾气好,每次小郡主出行,简将军和赵家令都会派他负责保护。
荀香对他的印象非常好,冲他灿然一笑。
小姜将军受宠若惊,赶紧抱拳躬身,“下官见过郡主。”
荀香想把他培养成心腹,心里还有一个念头,不知能不能实现。
昨天丁家就得到公主府的贴子,一家人兴奋得不行。一大早上,丁立春兄弟便站来府门前等妹妹。
今天他们想一家人跟香香亲热,谁都没请。
荀香下车,雀跃得像只小鸟儿,招呼道,“大哥,二哥,想你们呢。”
声音都大了一些。
丁立仁说道,“我们也想你,大年三十娘都流泪了。”
没好意思说自己也想哭。
丁立春弯腰仔细看了看荀香,脸色不太好,强笑道,“妹妹快进屋,爹娘等得着急呢。”
兄妹三个进门,丁钊夫妇站在廊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