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归(481)
皇上说这是小外孙女香香对他的“肯定”,他就当作“鞭策”。这条“箴言”一直在这个历史流传下去,成为了对每一个帝王的“鞭策”。
当然,这是后话的后话了。
次日辰时末,荀香正准备回府,皇上身边的另一个贴身太监善公公捧着一个锦盒,领着四个抬着大箱子的太监过来。
他传了皇上口谕,还谄媚地笑道,“陛下夸奖香香郡主孝顺,赏了这些物什,这样盘桃玉把件是皇上平时把玩的。”
荀香受宠若惊,跪下接过。
古人跟现代人不一样,长辈赏晚辈随身旧物件是喜爱晚辈的表现。特别是这种皇上平时在手里把玩的东西,可以说恩宠无边了。
此时,给皇后请安的嫔妃和公主陆陆续续来坤宁宫请安。
看到皇上连这种东西都赏荀香了,全都羡慕嫉妒恨。
特别是六公主,她一直自认得皇上宠爱。可皇上别说赏赐她这种把件,就是平时用过的东西都没有赏过自己,自己哥哥也没得过这种赏赐。
不知小马屁精怎么把父皇哄进去,她再好也是外孙女,带了个“外”字,也不姓高。
六公主当着叶皇后的面不敢骂“马屁精”,酸溜溜说道,“倒是会讨喜……”
见叶皇后皱了皱眉毛,蔡淑妃忙笑道,“华静要多跟香香学学,如何孝顺你父皇。”
荀香同善公公一起回了东阳公主府。
进了角门下车,荀香对姜喜说道,“去丁府一趟,告诉我娘我二十六那天回去……”
这种事不需要护卫去做,但郡主格外安排他,就是郡主对他的信任。
姜喜自是欢喜,躬身抱拳道,“是,末将尊令。”
东阳正斜倚在罗汉床上闭目打盹,银环给她轻轻捶腿。
听说荀香回来,还跟着皇上身边的一个内侍,以为又是皇上派来训斥她的。想着她这几天连门都没出,没有惹事生非啊。
不会荀香告自己状了吧?
东阳赶紧去门口站好,心情忐忑。
她现在禁足,接旨都不能出门。
内侍高声说道,“皇上口谕,东阳公主接旨。”
众人跪下。
内侍高声唱道,“朕素喜香香郡主聪慧伶俐,活泼好动,允她只逢三去静芳斋上课一日,平日不要拘束于她……”
东阳听得莫名其妙,还是磕了一个头说道,“是,东阳接旨。”
送走内侍,荀香跟东阳说皇上高兴,特批她只逢三去静芳斋读书,读到年底即可,并允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东阳喜忧参半。
高兴的是自己闺女争气,皇上特别对待。忧的是自己还在禁足中,闺女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太厚此薄彼了。
还有,这是让自己不要管她?
过了。
再怎么说荀香也是乡下长大的孩子,不把她身上的野性和土气收一收,哪里像贵女,她出去丢脸也是丢自己的脸。
东阳脸色阴晴不定。
她看到荀香手里的玉把件有些熟悉,问道,“这把件是谁给你的?”
荀香摊开小手,粉红色的手心里托着一个碧色玉把件,椭圆润泽,上面刻着仙桃和祥云,一端蹿着一串红色小玛瑙珠子和杏黄色流苏。
“皇外祖父说香香孝顺,赏我的。还赏了一箱子东西。”
东阳看看荀香,自己孝顺三十几年,荀凤孝顺十一年,也没有她孝顺两个月得的赏多。
她又开始想荀凤了。觉得还是自己亲手养大的孩子亲厚,凤丫头不仅听她的话,跟她贴心,还不会跃过她只知讨好皇上皇后。
养恩大于生恩,可看老话没错……
第四百三十二章 文化
东阳顿觉索然无味,肝痛的是她还没辙。
只说了三个字,“你回吧。”
荀香浑然不觉,自顾自回了西跨院。
她也没办法。总不能为了照顾便宜母亲的情绪,让自己过得不痛快吧。
荀香站在西跨院里,抬头望向蓝天,碧空如洗,春光明媚。飞檐翘角层层叠叠望不到边,已经阻挡不了她飞向蓝天。
树上开始冒出嫩叶,绿绿的,油油的,随着轻风舞动。鸟儿在她头顶盘旋,在地上围着她跳跃,唱着欢快的歌。
开春了,万物复苏。
开春了,丁壮爷爷和飞飞、黑娃快回来了。
此时的荀香没有了一点刚进这个大宅子的束缚感和压抑感。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东阳不高兴归不高兴,等荀香走了,又让人给北阳公主府和南阳公主府各送一套文房四宝去,再说说皇上的口谕。
让她们看看,虽然自己被禁足,父皇照样宠爱她——宠爱她的闺女,就是宠爱她。
荀香听说后,又在心里送了东阳两个字:幼稚。
晌饭时,东阳沉着脸不说话。
荀香不跟她一般见识,却也不想哄着她。
这就是没感情。
有感情了,坏事会往好的方面想。没感情,好事也会往坏方面想。
自己讨皇上喜欢,明明是好事嘛……
两人默默吃饭。
许久,荀香才硬着头皮说道,“娘,下晌我想去书斋看看。”
东阳兴趣缺缺,“去吧,管多了又该说本宫拘着你。”
未时,荀香带着几个丫头婆子和一队护卫去了四品书斋。
书斋已经全部装修好,正在做收尾活计。书斋旁边的小木台也搭建好,专门定制的几把长方形大伞也拿了回来,放在库房还没用。
荀香里外看一圈,非常满意。
她和汤掌柜查了万年历,二月十八大吉,就那天开业。
坐车回公主府,先没有进府,而是坐在车上绕着公主府转了一圈,荀香掀开车帘看院墙里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