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归(552)
想到董义阖的话,荀香又问道,“听我大伯说,大师会助他达成心愿?”
老和尚道,“再次见他,老衲看出那位董施主面相有所改变,既有人助亦有天恩,定能心想事成。嘿嘿,老衲五年后跟他还有一面之缘,当然要助其一臂之力了。”
老和尚的意思是,天时地利人和,五年后董义阖能够打下那片土地,当那里的皇上,老和尚还会去那里云游或讲经……
怪不得。
不管如何,董义阖能心想事成,韩家后人有了新的家园,就是好事。
荀香走之前,向明远大师讨要三串佛珠。
给了东阳,就要给张氏和董夫人。三位都是母亲,不好厚此薄彼。
老和尚非常大方地给了三串。
荀香闻了闻,这三串珠子虽然看着跟之前送荀老祖宗的一样,但药香味要淡一点。
她有些嫌弃地撇了一下嘴。
老和尚笑道,“小施主不能贪心,这种珠子已经非常好了,二十种药水浸泡二十年,老衲还开了光,别人求都求不到。”
小和尚陪荀香去大殿烧香祈福,捐了香油钱。两人吃了斋饭后,去寺外逛风景。
当然不是为了看景致,而是听小和尚说话。小和尚在寺里孤单,憋了一肚子话跟荀香倾诉。
“师兄管贫僧管得更严了,学问没学好要罚站,举止言谈不规范要罚站……前些天因为贫僧走路快就被罚了……今天还是师父说情,贫僧才能陪女施主玩。”
荀香只得说道,“或许因为你快长大了……”
要把该教的都教给你。
刚才荀香跟老和尚说,想请小和尚去丁府讲经,老和尚也没同意。
这是要抓紧时间培养小和尚。
两人说到未时末荀香才下山。
回到公主府已是夕阳西下。
东阳公主接过佛珠喜得眉开眼笑,立即戴在腕上,也不生荀香的气了。
而柴嬷嬷的脸色却不太好。
晚饭后,王嬷嬷以请教柴嬷嬷针线把她请去了紫院。
柴嬷嬷鼻尖都冒了汗,但那些话她拚着拚板子也要说。
“今天谢首辅长孙请满月宴,谢府没请公主殿下,公主殿下主动去了,送了价值千两银子的厚礼……
“公主殿下还跟谢夫人暗示,沈大人智勇双全,若他得以重用,是福建百姓之福。还说她知道谢大人喜欢郡主的画,她会想办法让郡主尽快画一幅……
“谢夫人说的委婉,意思是沈大人是布政使,一直得皇上重用。至于郡主的画,谢大人的确喜欢,值得等……”
第四百九十六章 飞飞回京
荀香气得要吐血。高傲的东阳居然低下身段去臣子家走后门了。
倒真是收钱办事,她比谁都卖力。
她如此,不仅因为西阳送了她大礼,还因为面子,觉得她是嫡公主,答应了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荀香都替她丢人。等到把齐王和丽妃打下去,东阳又该禁足了。
西阳公主和沈驸马委实可恶,把东阳当傻子一样利用。若不是怕打草惊蛇,一定让叶皇后把西阳送东阳的东西统统砸在夏嫔和西阳的脸上。
荀香说道,“嬷嬷做的很好,我知道了。我娘非要如此,就让她碰个头破血流吧。”
看柴嬷嬷吓得不轻,又安慰道,“因为有了嬷嬷我娘才不致于闯下大祸,你是真心为我娘好。放心,那件事我会处理,也不会把嬷嬷牵扯进来……”
柴嬷嬷如释重负,“谢郡主。”
次日早上,荀香去了坤宁宫,皇上过来吃了晌饭。
荀香没像往常在宫里住一晚上,下晌就出了宫。
她走后,叶皇后抓住夏嫔一个错处,狠狠训斥了她,还罚她禁足一个月,抄《女戒》五十遍。
那个错处无需罚的那样狠,叶皇后就那么罚了。
时间进入二月,大地回春,天气渐暖。
荀香已经脱下棉褙子,夹衣里面穿的是毛衣毛裤。
因为有了线衣线裤,大黎人的春装秋装有了极大改进。这两个季节的衣裳不再是清一色的薄棉袄或棉坎肩,看着既修身又暖和。
初六这天,朝堂传来一个爆炸性消息,福建布政使沈谋和李指挥使派人送来折子,联合弹劾福建水军代总兵秦晋克扣军饷、收受海匪大笔贿赂、通过海匪与倭寇勾结、故意放任倭寇上岸大肆抢劫杀人,还有人证物证……
算时间,任命秦晋的急报刚到福建。
皇上大怒,立即派金吾卫去福建捉拿秦晋归案。停了秦家所有男人的职,把在京城的秦家人都抓起来,调查秦家其他人是否参与。
又把秦妃和济王圈禁起来,等候调查结果。
皇上允许儿子有小心思,毕竟他当皇子时也有。
但决不允许皇子纵着外戚与外敌勾结,为了一己私欲置国家和百姓利益于不顾……
济王和秦妃大哭着不认,说秦晋不会勾结倭寇,一定是康王一党为了打击济王而设局。
皇上更加生气。他虽然不待见康王和蔡家,却觉得他们胆子还没大到敢利用外敌构陷兄弟,这也是皇上不愿意一棒子打死康王和镇西侯的原因。
皇上又与几个重臣商议任沈谋为巡府及再派一个总兵过去的事宜,朝臣依然分成了几派,有赞成有反对,还有提议沈谋为总督的。
同时,立太子的呼声更加高涨,有提七皇子和齐王的,还有提端王的。完全把之前最看好的康王和济王排除在外。
端王没有能力,七皇子没成长起来,提议齐王的最多。还有朝臣找着理由,齐王虽然有一半高丽国血统,但他是大黎朝皇帝的儿子,就是正统的大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