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归(650)
老爷子说到玉佩就难过,吸吸鼻子哭起来。
丁钊不好再埋怨老父,扶起他说道,“让立春劝劝香香,咱先回竹轩。”
等他们走了,丁立春才拍门道,“妹妹开门,爷走了。”
荀香让罗儿把门打开。
兄妹两人在书房小声谈了很久,连饭都在这里吃。
荀香一再强调的是,大哥不仅要注意端王和康王,还要注意明德郡主。
丁立春黑脸一红,“在妹妹的眼里,好像哪个姑娘都惦记大哥。那是郡主,大哥这副样子,人家瞧不上。”
荀香嘟嘴道,“大哥是身在局中,不知道自己有多好。”
戌时初,门房来报,“荀大人和荀大爷、孙世子来了。”
荀香想着他们今天晚上肯定会来。
再想到孙与慕的样子,她的心里柔软下来,也没有之前那么生气了。
荀香、丁立春、丁钊去了外院堂厅。
丁壮还想去,被丁钊劝住了。他们会谈一些机密事,不敢让大嘴巴的老爷子听到。
夜色正浓,前院被十几盏灯笼照得透亮。
荀千里说了皇上和皇后先后赏了端王府,端王的作派不仅让皇上更加怜惜他,也让很多朝臣开始同情他,觉得他之前受多了苦。
端王算是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荀香暗道,皇上应该是真的愧疚,皇后姥姥是捏着鼻子把夫唱妇随诠释到极致。
孙与慕道,“听我爹说,他们出来后不久,皇上就招邱望之觐见。”声音放小,“宗室的家务事,皇上大多会让邱大人调查。”
这不止因为皇上信任邱望之,还因为邱望之本是宗室中人。
几人心照不宣。皇上被儿子们骗怕了,也不完全相信那个大儿子。
这样最好。
几人商量,丁钊和荀壹博去端王府送礼感谢。端王穷,丁府送一千两纹银,东阳公主府送一千两纹银,再送一些上等摆件。
还要给鲁国公府、张家、白家送礼赔罪,由荀千里陪着丁立春去。
后天休沐时去办这几件事。
之后孙老侯爷出面帮着协调矛盾。
孙老侯爷人称孙老狐狸,处事圆滑,跟谁都好,连政敌都会给他个面子情。
丁钊又道,“我问了我爹,他说是樊老汉提议去那个酒楼喝酒的,也是他最先提的‘四美’。”
荀千里道,“兴许那个老汉有问题,查查他。不,那三个人都查查。”
这件事就由孙家去办。
若那三人中的一人有问题,今天的事肯定是有人设局了。
最有可能是端王,他想趁此改变形象,再拉拢荀香。
一个可能是康王,济王的儿子高平不仅得皇上喜爱,也得丁香喜爱。康王怕皇上因为喜欢高平和荀香而立济王为储。若没有端王做证,丁壮会倒大霉,也严重打击了荀香。
第五百八十二章 没有心
知道端王本性的荀香当然更加怀疑是端王设的局。
荀香又说了端王对驸马爹的评价,“他年少时跟我爹很熟?”
荀千里道,“千岱十八岁中状元,之后在翰林院任修撰,一旬有两日去御书房给皇子们讲课。想来,其他先生对愚钝的大皇子不喜,而千岱做到了一视同仁……”
对于端王的突然转变,荀千里父子也是一头懵。
荀香道,“大表伯之前就说过端王不简单,不像是真傻。今天灵验了……”
董义阖不在了,一切荀香不好解释的话都能打到他身上。
却没敢说丁持给几个皇子看相的事,这件事只有荀香和丁家几人知道。
这话若传出去不仅丁持活不成,丁家和荀香都有危险。
荀千里对董义阖的话深信不移。
说道,“董表兄睿智,尤其是看人准。端王能够掩藏本性这么多年,可看定力之深。”
“老祖宗听说这件事,想起他当年教授皇子时的情景。说大皇子五岁启蒙开始,永远坐在最边上,永远看不到他的眼神。
“哪怕被弟弟堂兄弟欺负,他也不会反击一个字,甚至连一个表情变化都没有。之前以为他是懦弱胆小,没心没肺,现在想来是他在掩饰心中的情绪,暗自发奋图强。”
孙与慕道,“稚童时就有如此心机,非常人可比。希望他只是想自保。若忍辱负重有所图谋,不管他的敌人还是同盟,都不踏实……”
荀香道,“端王目前什么依仗都没有,他怎么图谋?即使皇上对他有所愧疚,也不可能把江山交给他。还有,他装了这么多年,为何在今天暴露他的‘本性’?”
这是荀香和另几人都百思不得其解的。
端王是最怕丽妃和高节,他们倒了,他就不怕有人整死他,所以才恢复本性?
若他想那个位置,确定他一定能战胜另三位皇子?
论外家他比不上康王。
康王的外祖父老镇西侯不止在皇上夺储时做了大贡献,还在几十年前与西元国打仗时挂帅出征,把西元国打得不敢再犯。却中了箭伤,凯旋后不久病逝。
现镇西侯能力一般还当上了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皇上对康王和蔡家也多了一分忍耐。
论圣宠他比不上济王。
皇上虽然对济王一般,却极是疼爱济王的儿子高平。所有人都看得出来,皇上第一喜欢荀香,第二喜欢的就是高平。
荀香是姑娘,喜欢她无所谓。但高平是皇孙,许多人就吃味了。
景王虽然各方面都平平,比端王还是强得多,生母份位也不低。
更何况,端王的出身是帝后心中一根刺……
再加上他没有党羽,没有助力,若他想夺储,他有什么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