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后和丞相有个崽[种田](110)

作者:老树青藤 阅读记录

也是这次长期没喝,才让李秀才察觉到,南城杂货铺的豆浆粉,似乎对身体大有裨益。

之前每日一碗,他久坐时的腰痛,还有灯下久看书时的眼睛酸涩感,减轻了许多。不仅如此,还觉得神识清明,记忆也比以往好许多。

自从不喝杂货铺的豆浆粉后,腰的痛感,眼睛的酸涩感,以及看书久了,脑袋混沌的感觉,都变得与没喝豆浆粉之前一样。

他身体刚开始发生变化的时候,没有以为是豆浆粉的缘故。只当是自己那些日子身体变好了,所以才会那样。

可眼下看来,应是杂货铺的豆浆粉的原因。

意识到豆浆粉的好处,李秀才越发的想买豆浆粉,可也实在是买不到。

周海草得李秀才教过写字,知道李秀才想喝豆浆粉,但他也没办法出城去庄子里拿。只能在豆浆粉重新上市的时候,第一时间给李秀才送了一罐去。

这豆浆粉因为旱灾原因,现在价格也翻倍了。

毕竟是粮食做的,短时间在丰水县的价格下不来。

李秀才推却不了,收下了那罐豆浆粉。他也不是多有钱,尤其是灾年里,为了买粮食,之前抄书攒下的一些积蓄,也都花得七七八八。

更别说他还要读书,这些都是大花销。

因此周海草送的这罐豆浆粉,李秀才不再是每日一碗,而是三五日才喝一碗。

即便是这样,李秀才也依旧觉得这豆浆粉改善了他的身体。他明显的感受到身体轻快不少,看书时也没那么费力了。

彻底确认了豆浆粉对他身体的裨益后,李秀才越发的喜爱它。

但再怎么省,豆浆粉也在元宵后彻底喝完了。

好在旱灾过了,他在年节时又给富户写了对联,也抄了些书,手里攒了些钱。

这会去买罐豆浆粉回来,也是够的。

他放下了书,拿上荷包便要去杂货铺。外头洗衣的李母看到儿子准备出去,知道是要去杂货铺买豆浆粉的。

她叫住人后连忙起身,从屋里拿出个小布包,里面放着一两碎银。

“听说铺子里有腊肠腊肉卖,你看看这些能买多少。”

说着就将银钱塞到李秀才手中,“咱家一年没见荤腥,能买多少就买多少。你读书也要补一补身子,这肉能放得久,省着些吃,比买生肉划算。”

这时节,就算是想买生肉也买不着。

去年丰水县里,哪里还有养猪的。就算有,也运不到城里来卖,早就被瓜分了。

眼下南城这边也就杂货铺有点肉卖。

这样想着,李母又催促起儿子,“你快快去,别在这站着了。”

李秀才被催促着只好赶紧走了。

到了杂货铺的时候,李秀才发现铺子里的人还挺多。

比之前没闹旱灾的时候更多,仔细听一听,都是要买肉的。

李秀才怕抢不到肉,回去再被老娘说,便赶紧排队。

周海草在铺子里忙活的团团转,他知道肉好卖,但没想到这么好卖。

为了能让更多的人买到,两家铺子都听了东家的话,搞限量限购。

每种一人一日只能买一份,且一份只有一斤。

即便是这样限量限购,他们仓库里的货都如同流水一样,哗哗哗的流出减少。

按着这情形,过不了三五日,就得一售而空。

队伍往前挪动着,好不容易轮到了李秀才,他语气温和,说话有些慢吞,“小周郎君,一两银子可买多少腊肉?在下还想买罐豆浆粉,可有货?”

周海草都没抬头,听着声就知道是李秀才来了。

只有他会这样文邹邹慢吞吞的说话。

周海草快速回道:“一两银子可以买五两腊肉,豆浆粉也有货的,现在一罐不加罐子要两百文钱。”

“好,都要。豆浆粉就不要罐子吧。”

李秀才数着荷包里的铜钱,足数后连同那一两碎银递给了周海草。

接过碎银后,周海草放在小戥子上称一下。确认重量无误,便手脚麻利的从柜下拿出一个长条型的油纸包。又迅速的从架子上拿了鼓囊囊的,包着二十包豆浆粉的油纸包一起递给李秀才。

李秀才手里拿着腊肉,觉得重量不对,“小周郎君,这腊肉似乎重了。”

周海草笑道:“多的那是我给秀才公的心意,你可没少教我读书识字,快快收下吧,莫要与我客气这些。”

李秀才心里不好意思,他虽然教了周海草读书认字,但也没有像夫子教学生那般用心。

且周海草之前就时不时的给他送些吃食,去年大旱时,也给他家送去了珍贵的粮食。

旱灾刚过,又给他送了豆浆粉,眼下还给了他珍贵难得的腊肉。

李秀才觉得自己所教的东西,值不得周海草给的这样多。

只是周海草给了他后,就又忙了起来,他后面也排了许多的人要买肉,不好挡在前面,李秀才只能拿着东西先走了。

等忙完这阵子,他再多教些东西给周小郎君吧。

李秀才拿回家后,将这事给李母说了。李母的想法也与儿子一样,他们不好多贪图人家东西,今后有机会,得再好好的多教些东西给周小郎君才是。

周海草给的腊肉有一斤重,他也有分寸,铺子要求限量,不会明知故犯。

另外多的那五两的肉钱,周海草第一时间掏了荷包补上了。

累了一天后,周海草和张一金关了铺子在后院泡脚。

一直站着,脚受不了,酸痛难受的很。

张一金舒服的泡着脚,和周海草闲聊,“听说北城那边比咱们这人多好多,队都排到二里地外去了。也不知道你张二哥他们是怎么受得住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