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和丞相有个崽[种田](245)
对于瑾初农庄东家为何是这样的举动他并没有多问缘由,左右也能猜出来一些。
八成是要有人背后放冷箭,与其这样,倒不如自己先动手摊牌先入为主。
镖师没有久留,丰水县的说书人可不止一个。
这天下午,丰水县各个茶楼,街边茶铺,凡是有说书先生的地方,就都在说一起爱情故事。
故事的前半段听的人觉得十分甜蜜,后半段叫人咬牙切齿,最后的结局,让人扼腕叹息。
哎,世事无常啊!
他们只知道瑾初农庄东家的夫君早逝,却没想到会是有这样的隐情。
云家人鼠目寸光,那书生即将春闱,以书生的聪颖,金榜题名指日可待。
可他们偏只看见眼前利益,要棒打鸳鸯,将孩子配给能当爷爷的富商做小。
最后又因想出坏招对付书生,阴差阳错下彻底改变了二人命运。
若是云家不那么嫌贫爱富,书生与云家哥儿将会是另一番好光景。
有些多愁善感的,听着默默流泪。这生离死别的痛楚,实在是叫人听着揪心,
云家人真不是东西,还好陛下英明,让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故事只用了一日的时间,就在丰水县广为流传
林县令听到后还找了云怀瑾询问怎么回事,云怀瑾这般动作,肯定是有人搞鬼才这样。
云怀瑾也没瞒着,直接把云绍和以私通要挟他的话给说了,林县令闻言没好气的呸一声。
“真是为老不尊!”
得知云怀瑾有办法应对,林县令便回了县衙。想了一下后,让手下人多注意,要是有故意散播云怀瑾“私通”的,便将人先给抓了。
除了说书外,云怀瑾还安排了人将这事往阴差阳错,因果报应上引。
他与书生后面所有的一切,都是意外发生,不是有意为之。
等云绍和那边派人开始散播消息的时候,江州府八县的说书人都开始了说书。
永安县最远,也是最后一个说书的。
不过说书人赶在了云绍和散播消息前一天,说了云怀瑾编的故事。
这导致了大家先入为主的认为,一切都是因果,所有的悲剧都是云家人一手促成。
云绍和派人放出的消息一点水花也没溅起来。
甚至有人在听陌生人说“瑾初农庄的庄主与人私通,被家族除名”后,还围着这人吵了起来。
“你胡说八道什么?什么叫私通?人家之前相处都在人多的时候,毫无逾矩的!”
“是啊!要不是云家不做人,给书生下药,会有后面的事吗?”
“都怪云家!怎么会有这样的父母,为了钱财什么做不出来!”
热心群众七嘴八舌,说的云庄出来的这些人那是哑口无言。
这些人在说什么?他们怎么都听不懂啊?
待他们好不容易挣脱出来,打听一番后,也一边听故事一边抹泪。
说书人的声音抑扬顿挫,情感充沛,把人的情绪调动起来后,实在是难以控制。
宋玉春听到说书的内容已经是十日后了,她无意间听到庄子里有人议论什么东家,书生。
以为云怀瑾有了什么心上人,便让夏嬷嬷去打听,结果就打听了一个叫人听着伤心的故事。
宋玉春一边用帕子按着眼角,一边对夏嬷嬷道:“夏儿,你说后面慎儿和瑾哥儿在一起,是不是更难了?”
这书生深入人心,她那儿子可怎么办哦!
夏嬷嬷爱听人说书,也爱看话本,这会还真出了个点子,“没事的姑娘,到时候就说书生托梦促成他们二人的。”
宋玉春一想觉得可行,“你看的那些话本,拿来给我也看看。”
夏嬷嬷应道:“好的姑娘。”
随着故事的发酵,云庄的流言毫无起伏,散播者还会被人群起攻之。
尤其是在丰水县,这里简直就是铜墙铁壁。哪怕是没有那故事,以瑾初农庄对丰水县的影响,百姓们也不会吃着瑾初农庄碗里的饭,还跟着外面的人诋毁农庄东家的。
云怀瑾没有就此收手,而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他也让人散播,云绍和企图颠倒黑白,以私通为要挟逼迫云怀瑾给他们数万两白银。
同时暗中对云庄的生意出手,这次没有走一步一步慢慢来的路线。
他现在的财力,足够轻易的按下云庄。既然如此何必让他们还有一息尚存的时机,留着再来恶心他?
永安县想趁着云庄虚弱,将其吞并的人可有不少。
云怀瑾在后面推波助澜,压的云庄是毫无还手之力。
华掌柜在知道云怀瑾对云庄出手后,也毫不犹豫的加大了力度,在多方势力的撕咬下,云庄彻底败了。
云绍和状若疯癫,拔剑要与云怀瑾拼命。最后被族中耆老拦下,带着他回了祖地。
云家是从小村落一步一步的发家,在辉煌之后,落败之时,再次回了那一座小村落。
云怀垚不想回去,他在回村前,卷走了大半的银钱,消失了。
云怀垚走的那天,云怀清是知道的。
他看着剩下的那些钱,想过要走。从此天高任鸟飞,与这鸟笼子再无瓜葛。
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放弃。
他身上的锁链太多,有他父亲拴上的,也有他自己拴上的。云怀清身为家中长子,带着父亲家人回了村子,从此外界的荣华富贵,与他们再无瓜葛。
崔慎从暗卫那知道这件事的时候,云家已经散了。
他也听到了云怀瑾写的那篇故事完整版,心里有些酸酸的。
偏偏他又不好说什么,没立场也没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