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和丞相有个崽[种田](92)
县里有吃的,还有井水,进去了就能活!
可他们还是失败了,他们拼不过小吏的挎刀。
三日后,有近半数的流民们开始不再关注县城,而是将目光放在了外面的各个村落里。
他们在小吏手上吃过亏,也不敢对农庄下手,怕庄子里的护卫。
但他们知道,村落里的村民,是他们能对付的。
他们此前就是村民,没人比他们更了解村民会是什么样的。
离县城最近的孙家村,被流民洗劫了。
赵县令听闻此事,派了衙役过去查看。
村民们有伤,倒是无人死亡。各家钱财无损,粮食被抢不少,还有菜刀,农具,也被抢了。
可如今是粮比钱贵,这还不如抢钱。且这群人手里有了“凶器”,日后会更棘手。
这些流民在县城外的各个村子里四处流窜抢粮,他们为了一口吃的命都能不要,又见过真正的炼狱,凶狠起来十分骇人,村民们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赵县令怕他们最终成匪,只好连同富户们派的护卫,满丰水县的追踪。
只是这群人实在是善于藏匿,往山里一跑,很难再追到人。
赵县令没办法又调了些人手过去,务必要将这群流民缉拿,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而县城外还在的那些流民,也被严格看管起来,不得离开县衙所划的范围内。
若要离开,格杀勿论。
剩下的流民们听闻此令,有怨那些去抢村民的连累他们,也有后悔没和那些人一起走,至少死了也能做个饱死鬼。
严令之下,县城外的流民们表面上是安静了下来。
但若再没吃没喝,这种安静也只是暴风雨的前兆。
……
渝州商船在六月时,南城码头彻底没有商船停靠前来过一趟,李怀州又给了云怀瑾一万罐豆浆粉的定金,这次给的多,足有总金额的一半。
不过黄豆一天一个价,最终的价钱还得等收货的时候才能算得清。
按照李怀州说的,这次要过两月才来,也就是八月来。
云怀瑾的豆浆粉便没有停工,一直在做着。
而且他发现加了灵泉水的豆浆粉,保质期被延长了。
第一批做的豆浆粉,开罐的那份,已历经九个月,至今都还没有坏。
没开罐的那份云怀瑾没看,准备足一年后再开看看。
保质期的延长,对于商品售卖是有极大好处。
更重要的是云怀瑾发现了灵泉水还有这一妙用,对农庄今后的发展也有了许多的信心。
古代吃食最难的就是防腐技术,如今他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自然是要好好规划一番。
虽说现在还不是大展拳脚的时候,但也有了足够的时间做准备工作。
豆浆粉终归是小利,他如今也有本钱,且还搭上了崔家,又有灵泉水的诸多好处,想来水果罐头只会比豆浆粉更好卖。
果树长成需要时间,等三年后消停下来才种就晚了。
只能现在就种。
果树不比庄稼,种在山上没结果子的时候也没人会吃。
而果树长成结果短则一年,长则两三年。
等它结果时,这场灾难也已经终止,那时候更不怕有人偷果子了。
云怀瑾想着等李怀州来的时候,让李怀州给他寻些果树。
县城里的种子铺没那么多的量,且他们也出不去,又没船进来,肯定是买不着他想要的东西。
让李怀州帮忙带是最好的。
庄子地里的土豆和红薯眼看着也要收获了,他正好能借着这个机会去县里找赵县令。
到时候把豆浆粉也借着运红薯土豆的机会,运到南城的杂货铺里,等渝州商船来人运走。
外头纷纷扰扰,动荡不安。云庄范围内还算安静祥和。
枣沟村和山前村的村民之前怕东家降租后,再突然涨租。
夏收的粮食不敢卖,大部分都留着了。秋播时东家又种了黄豆和粟米,这些粮食卖也卖不出去,也都在粮仓里堆着。
因此两村村民的粮食存的还挺多,还真不愁没粮吃。
更别说现在还在庄子里干活,每天还有钱拿。这钱虽然现在买不着多少粮食,可这灾年也总有过去的时候。
他们攒着总能有用到的一天。
两村村民的生活,并没有受旱灾多大的影响。整个云庄都是这样,与往常的日子没多大区别。
唯一不同也就是镖师和护卫们巡视的范围变大,强度加强了。
尤其是晚上,他们更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三五人成队的来回巡视庄子范围内的地界。
夜晚,枣沟村的村民们忙碌了一天,都睡下了。
王北峰突然睁开眼睛,听着墙根似乎有动静。
他小声的叫醒老伴,“快起来,外头似乎有人。”
有流民流窜在各个村子里抢粮食伤人的事,他们都知道了。
官府的人都来通知过,让大家晚上多注意点,不要睡的太死,免得祸来时无法躲。
周花云觉浅,很快便清醒过来,她从枕头下摸出把镰刀举着,显然也是早有准备。
王北峰也从床边把藏好的锄头握在手里,夫妻二人穿好衣服刚出门,就看到两个儿子和儿媳手里各自拿着家伙事在堂屋里等着。
周花云见少了人,便问道:“三哥儿和孩子们呢?”
“三哥儿力气大,让他拿着斧头带着孩子们在西屋里。”
周花云闻言松一口气,她家老三虽是个哥儿,但力气却是很大。他爹他哥都劈几次才能劈开的柴,他一斧头下去就裂开几瓣。
有他护着几个小的,她也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