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后和丞相有个崽[种田](97)

作者:老树青藤 阅读记录

应该是最像老爷,因为小少爷就是府上最像老爷的!

不过云庄的那孩子也就眉眼间有一点点神似,幸好只是神似,不然他还以为是崔家的孩子流落在外呢。

……

丰水县因为旱灾,秋税收不上来。

县衙里的诸位,只等着上头来处罚。除此之外,也没别的办法。

丰水县的百姓们受灾至今,毫无援助。他们哪怕是要搜刮民脂民膏,也是搜刮不出一点。

县衙里也不会凭空变出粮食和银钱交税。

总之丰水县衙的诸位大人们是认命了,也尽力了。

半月后,入了十月,天有些冷,这时朝廷来人了。

丰水县衙的诸位大人,只觉得悬在头顶的刀,终于要落下。是死是活,也就这两天的事了。

只是他们没想到,朝廷来的不仅是赈灾的车队,还有一队将士。

丰水县的官员们接到消息出去迎接的时候,被一群将士拦住。

之前在外面看守着流民们的官吏也被拦在城中,此时城门紧闭,却挡不住外面流民们奔逃嘶喊的声音。

赵县令听着声音浑身发冷,他身体一斜,被林松筠眼疾手快的扶住,这才没摔倒在地。

林松筠的脸色也苍白着,不太好看,“大人没事吧?”

赵县令艰难的吞咽口水,摇了摇头。

朝廷这是要杀流民吗?这样做是要遭天谴的啊!怎么能这样做呢!那可都是人命啊!

赵安民推开了林松筠,他有些颤抖的向前跨步,一步犹如千斤重。

“将军,不可诛杀流民啊!”

一场旱灾,让本没有太多白发的县令大人,变得满头白发。

他此时的精气神早已不复一年前的威严从容,而似一被生活折磨压垮的老叟。

林松筠在那守门的将领开口前,将赵安民护在身后。

他虽未言语,可行动已经代表一切。

两位长官表明了态度,丰水县其他官员也纷纷上前。

态度很明确,杀流民此举不妥,他们不同意。

即便他们的不同意十分的微不足道,也根本没办法改变事实,可也不愿一言不发。

反正他们因为旱灾之事,本就是轻则革职,重则斩首。

虱子多了不怕痒,这事他们想尽全力阻止一下。

守门的将领将丰水县官员的神色反应全部看在眼里,他一一记下后,才开口道:“流民里混了大批的细作,他们计划着不久后引发暴动攻击城门。

将士不是在杀流民,是在抓细作。”

赵县令等人听了无一不惊诧,细作?竟然有细作混入其中,数量还不少?

“将军啊,这事我们县里是真的不知道,可没有包庇细作啊!”主薄反应迅速,立即陈情。

这通敌叛国的罪名可是比渎职重不知多少倍,一个死九族,一个最多死自己一个。

也不怪主薄迫不及待的表明,实在是担待不起这重罪。

将领看他一眼后笑道:“他们从北面一路混进来,完全融入其中,你若是能发现,才是有鬼。”

主薄听了连连点头,“是这样没错!”

已至深夜,县城外架起了一座座营帐。时不时的有将士举着火把,提刀巡逻。

主帐内,之前与赵县令几人说话的将领在书写他的所见所闻。

着重描写了赵县令几人的反应。

一旁的亲兵磨着墨,想起白日里带兵捉拿细作的场景,还是忍不住道:“将军,丞相大人真是神了。这丰水县外还真有细作混在流民里,连数量都对的上。”

将领不动声色的看亲兵一眼,见他还是一脸喜色,回味着白天的那场酣畅淋漓的抓捕。

“这话在外面就别再说,否则丢了性命,可别怪本将军不顾旧情不救你。”

亲兵也知自己妄加议论是失言,也恼自己心性不定,还如此毛躁,“将军教训的是。”

知道人意识到自己的错了,将领把写好的信装进信筒里面封好。

“叫通信营的快马加鞭送去雍京给崔相,然后自己去训戒营领三十鞭的罚。”

亲兵不敢多言其他,只恭敬领命。

……

朝廷来人在丰水县外抓了二十来个细作的事,很快传遍了整个丰水县。

在云庄的云怀瑾也听闻了此事,心想或许书里写的流民安抚好好的,突然暴动,应就是这些细作鼓动的原因。

不过书里没有写朝廷抓细作这一事件,难道是因为他穿书带来的蝴蝶效应?又或者只是作者略写了,但他生活在当下,所以体会的更详细?

那后面还会有暴动吗?有的话,是细作没抓干净?若是没有的话,那从此为节点,往后发生的一切,他都无法按着书里的进程去做参考了。

不,不对。

云怀瑾看向不远处,和黑黑一起玩耍,咯咯笑的开怀的崽崽。

应该是他将乖宝从池塘边抱回来的那一刻,他就无法按着书里的进程参考了。

他不是书中人,如今被他养的很好,与书里那个被丢弃吃尽苦头的乖宝也不再是书中人。

他们此时都是活生生的人,不是被定好了未来悲惨结局的书中角色。

云怀瑾想明白后,彻底将看过的《夺权》抛诸脑后。他早已不是为所谓保命而对云初好,而是真的喜爱这个孩子。

他想要云初今后,都可以这样无忧无虑,健康成长。

不需要有多大的成就,只要他平安健康就好。

“乖宝,带上黑黑,阿父给你们做好吃的。”

云初闻言眼睛一亮,招呼黑黑就朝着云怀瑾跑来,欢乐的奔向他最爱的阿父。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