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王爷五岁半,封地开荒做团宠(163)+番外

作者: 垂杨舞 阅读记录

刘典仪接着道:“定州因土壤问题,原本就是漠北最穷的一个州府,若不是占的地理位置比较好,是进入昌州的必经州府,它绝对是会比辛凉还要荒凉的存在。”

但也许是天无绝人之路,历任定州知府在上任后都算是兢兢业业,努力拉拔着定州百姓,才让定州百姓们好不容易过上比较安居乐业的日子。

谁知李记商行的到来,瞬间让定州百姓的日子变得比以前更难过了。

尤其是前两年,定州甚至出现了不少落草为寇的百姓,定州知府可以说是想破了脑袋才将定州的安稳维持下来。

刘典仪叙事的语气极为平淡,但顾聿知还是从中听出了定州百姓们的艰苦。

他鼓着脸,好一阵都不能平息心底的怒气,眼神渐渐暗淡下来,无声道:“舒老师,文掌柜,我们,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帮一帮定州百姓呢?”

在这一刻,小小的人儿仿佛忽然又长大了一点,开始主动认真的想要履行身为皇室子弟该履行的责任,而不是被动地被人推着往前走。

文修竹神色莫名,扇子收了起来没说话,有几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倒是舒小涵,眉头紧皱,不停嘟囔着定州,定州……

古代的城市划分和现代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比如说漠北这个地方,桑朝是五个州府,但在现代,就这一片,大大小小的城市超过十几个。

最重要的是,现代的版图,北狄人现在占有的地方,也是国家的一部分。

所以她一时半会儿还想不起来这定州到底是对应的哪个城市。

她正说话,一抬头就见顾聿知正满眼期待看着自己,拒绝的话就这么咽了回去:“殿下晚间将漠北舆图再让我看一眼,最好还有定州的风土人情,比如他们那里的农作物,哪一种种植的比较好。”

没办法去现场,通过对比也能大概知道土壤情况,再想办法提高土壤的肥沃程度,找到适合定州的农作物,争取做到产业化。

顾聿知眼睛刷得一下就亮了,连连点头:“我知道了舒老师,您放心好了。”

舒老师沉默片刻,缓缓将头偏了过去,咽下那句,一切都必须要等辛凉稳定了再说。

刘典仪淡淡一笑:“李记商行这么多产业,只有因为粮食产出不够,李记米行才在定州站稳了脚跟。”

定州百姓对李记商行的抵触也遭到了李记商行的报复,在定州土生土长的大商行们做起生意来更受钳制,双方拉锯争执这么多年,到底还是抗住了李记商行在各方面的施压。

谢长史这才恍然大悟道:“怪不得闻氏镖局总是会接到定州商行的镖。”

刘典仪淡淡一笑:“是,这三家商行就是咱们镖局的大主顾。”

他去漠北前就有问过余掌柜,拿到了定州方面主顾的名单,筛选出符合资格的其实就两家,另外一家是听到风声后,主动找上门来的。

后来和定州知府见过面后才知道,最后那家商行的东家和知府相识。

刘典仪说完没忍住咳嗽了两声,顾聿知忙从椅子上跳了下来:“刘典仪你快回去休息吧,我让徐嬷嬷给你做些膳食。”

他挠挠头,就是这两天秦院判还在祁州那边,不然还是应该让秦院判来把把脉。

刘典仪道:“臣还有一事要说,定州知府那边和臣提出了一点小要求,定州的三家商行,想要多拿些盐引。”

顾聿知啊了声,小脸上写满震惊。

他眼睛滴溜溜地转,暗想定州百姓数量是漠北五个州府中最少的,而且食盐的价格又不低,定州知府要那么多干嘛呀。

他歪着头看谢长史,就听谢长史道:“定州知府,想做买卖盐的生意?”

第150章 刘典仪的改变

刘典仪沉思片刻道:“也不算吧。定州知府是想要用盐的利润,和我们换粮。”

富庶的州府粮仓里面可以堆满粮食,天灾人祸来了,知府一声令下就能开仓放粮,保证自己州府百姓们的生活。

但定州不一样,定州粮仓空旷的,连老鼠都不光顾,这要是遇到个什么天灾人祸,定州百姓不说绝对完蛋,那十之八九不是没命,就是变成亡命徒。

“当然了,定州知府也没想要占便宜,多的份额,是多少钱就给多少钱。”

为什么商行门对于盐引一事这么热衷,当然是因为贩卖盐能带来更高的利润。

定州商行们能参与进来,有他们的实力在,也有定州知府的担保在其中。

说起这事,刘典仪眼神都带了笑:“定州知府说,愿意将盐引的利润让一半给闻氏,但希望闻氏镖局,能帮他们买粮。”

李记商行为什么能用粮价在漠北站稳脚跟,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楚王的封地在江南一带,粮食作物可以做到一年两熟,甚至有些可以一年三熟,再加上粮食产出量高,所以李记米行的粮食库存,堪比整个漠北粮仓的量。

金州作为北方和南方的中转站,粮价没办法和江南相比,但肯定比漠北要便宜,而闻氏镖局从金州买粮的消息并非是秘密。

定州知府原先不知道闻府和闻氏商行的关系,但在刘典仪表明身份后就明白了,这才临时起意,起了让闻氏镖局帮忙买粮的心思。

顾聿知不太懂这些,疑惑道:“定州没有存粮,为什么不和皇兄说呀?”

这事谢长史知道,连忙解释道:“皇上上任后,基于定州的情况,已经减免了税赋。但去年,殿下也知道,漠北雪灾严重,定州知府第一时间开仓放粮,但灾情一过,李记粮行就又涨了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