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死后,我娶了他的白月光(154)
萧珏无奈一笑,“过于严苛之监管,可能令地方官不能因地制宜,反而害政。宽政养民,以简驭繁,方得制衡,有些人太过了。权力过盛,中央难以制约,日积月累,必生祸端,我想......”
顾行秋认真听着,问:“怎么?”
“会不会朕不该设监察司,或许这些年来,过于扶持,怕是物极必反。”
“大胤根基虽稳,可前朝的百姓,如今便是大胤的百姓,乃至于一官一吏,若没有监察司,后患无穷,再说,还有各地的护御司看着呢。”
萧珏揉了揉额角,冲他勾手“你替我解决一些人。”
“陛下圣明。这几人确为关键。”顾行秋仔细听了,手指轻轻触碰了他的手背,仿若无意间的动作,却让两人都是微微一颤。
“这么说,蜀中的事儿,陛下是有头绪了?”
萧珏朝后一仰,下巴冲案上指了指:“这人就不错。”
顾行秋便拿过奏折仔细看起来,“这人见解还算独到,不愧是陛下钦定的中书郎。”
“初出茅庐,才第一封奏折,就把朝中上下都得罪完了。”
萧珏慢慢说着,目光与他对撞,眼中闪过一丝机锋:“监察司由你经手,有些东西我不太好做,”
顾行秋看着他嘴角笑意移不开眼,心中泛起一丝波澜。站起身绕到这人面前,目光锁着他的眼睛,笑道:“是。”
一个太监过来给他们上茶,一个白玉碗放在桌上,萧珏往旁边瞥了一眼,将面前人推开了些,伸手去够桌上的冰块儿。
顾行秋一把拉过这人的手:“陛下早上就含了一块儿。”
他又扭头和太监道:“这东西太凉,去把早上我煨好的梨汤端上来,顺便拿些百合,味道太浓的不要。”
那太监忙低头称是,匆匆退了下去,端了梨汤放在案上。
萧珏看着自己面前的荷糖冰沙被换成了温热的梨汁,面无表情。
“陛下尝尝?”顾行秋殷勤道。
萧珏一把推开他,起身便走,“朕去看看萧旭的功课。”
没让人喝上梨汁儿的顾行秋有些不甘心,追了几步跟在人后面:“他的功课一向不必我们太过操心,倒是陛下操劳,不如喝——”
萧珏听到这忍不住了,看着凑到眼前的白瓷碗:“不必太过操心?!”
“你儿子拉着我儿子翻墙去了宫外,把阮阳君的女儿欺负哭了的事儿,怎么算?”萧珏黑脸道。
说来好笑,萧承的儿子被接进宫后,宫中便有两位皇子,某一日萧珏看他们在御花园翻着跟头,突发奇想,和顾行秋打了个赌。
“这是我儿子。”他那时煞有其事地指着萧旭道。
“这是你的。”他又指了指萧煦。
“咱们比比,看谁教的好。”萧珏认真道。
顾行秋那时坐在他旁边,手中茶杯还没放下,欣然答允。
如今两位皇子年纪尚浅,特别是萧旭,一日不小心掉在了御花园赤心湖里,捞上来的时候差点成死孩子。
好在命大。只是大病初愈后显得更稚嫩了,身体一直不太好。
萧珏和顾行秋到的时候,他正乖乖地盘坐在窗边的软榻上,对着窗柩外的桦树,旁边放着一个大大的软枕,里头装满了草药。
这孩子正扶着案一笔一划地写着什么东西,背对着他们,模样很专注很认真,萧珏没让人禀报,看见这孩子如此可怜又乖巧,又嗔怪地睨了一眼顾行秋。
顾行秋:“......”他暗暗咬牙,想起他那“逆子”。
萧煦顽皮,上房揭瓦无所不用其极,虽整整比萧旭大了五岁,却仍不知兄友爱幼,成日里逮着弟弟欺负。
前些年阮阳君生了一个女儿,取名霍瑾儿,方才满了三岁,时常被萧煦惹哭,偏偏哭了又喜欢扑在萧旭怀里,大的那位便不爽了,时常攀着萧珏的衣角装可怜似的哭,烦的他焦头烂额,恨不得当初萧承生的是个女儿。
“累了便休息会儿。”萧珏上前,轻声道。
萧旭闻声转身,见萧珏和顾行秋来看他,开心的眼里亮晶晶的:“父皇,爹爹。”
萧珏摸了摸他的头,抬了抬手,一旁的太监躬身过来,他取下食盒里的一碗藕粉桂花粥放在儿子面前,柔声道,“吃点东西。”
萧旭乖乖点头,一脸欢喜,端起来喝的时候小拇指手心那儿一团黑渍,应是写字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毛笔上的墨汁,白嫩嫩的手上留下了一圈儿黑乎乎的墨痕,十分明显的颜色。
他看了一眼案上就明白了,转头又瞪了顾行秋一眼。
顾行秋一脸莫名,十分冤枉:“......”
“你哥哥又让你帮他抄书?”萧珏沉声道。
萧旭身子顿了顿,弱弱道:“......没有。”
“没有?”萧珏神色一凛。
“没有......吧。”小团子怂了。
萧珏又准备狠狠剜上一眼顾行秋,回过眸却见坐在一旁的摄政王拿了桌上的干果,徒手碾碎了硬壳儿,慢慢剥着,动作十分哀怨。
“......子不教,父之过。”他还是道。
顾行秋默默将剥好的干果放下萧旭面前,挤着萧珏坐下:“我晚些时候去揪他回来,罚他抄一百遍,抄不完不许睡。”
“啊,哥哥手会断掉的。”一旁吃着干果的萧旭闻言偏头,忧心忡忡道。
一旁的小榻上突然传来咯吱咯吱的声音,萧珏和顾行秋对视一眼,默不作声地朝那儿走去。
身后萧旭神色一僵。
一阵窸窸窣窣,很快小榻被艰难推开,一人从里面冒头。
“你怎么不来帮我推推!”那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