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男主的锦鲤妻(120)
依旧是配合默契的妯娌俩,黎二嫂打下手,主要是黎大嫂操作。
将瘦肉剁成肉泥,放入盐、剁碎的葱姜蒜沫,再滴入几滴麻油肉馅就差不多调好了。
煮开的汤,用勺子将肉馅一个个弄成型放进去,大火煮一会儿丸子就熟了。
不需要再添加其他东西,仅仅只是一碗清汤肉丸,却因为保留了瘦肉原本的鲜美滋味也是很好吃的。
知道青青馋,特别是今天老三还交了钱的,所以石氏给她一个人盛了一大碗。
剩余的,才是黎家人分着吃的,就连黎三郎也只是分得了几颗。
主要还是因为,石氏觉得这纯瘦肉没什么好的,青青喜欢就让她多吃一点呗。
明天黄豆炖猪蹄,那才是好东西,三郎要多吃多喝养身子。
吃过了晚食,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乘凉,方青青和黎小妹去林子里采了草药自己调制的香包。
还真别说,这大热天的挂在屋子里晚上睡觉都没什么蚊子了,挂在院子里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的。
这样子边乘凉边说话,才更惬意呢。
首先是黎大嫂跟婆婆报账,一天卖了多少碗面,收了多少铜钱。
买材料花了多少钱,然后是几个孩子之中最为机灵的二毛帮着计算的,看挣了多少。
本来石氏是想让老三媳妇算的,老三媳妇不但学了认字算数也很强的。
不过方青青觉得,学习了之后能够学以致用才是最关键的,所以特地挑选了几个孩子中在这方面最能干的二毛来特别教他。
开始肯定也是漏洞百出的,不过现在这孩子的计算能力是越来越强了。
除了汤面再加上包子和卤鸡蛋,全部卖出去了,一共是收了1100文。
这个数字可不少了,扣除材料,因为都是自家人目前没有计算人工成本。
所以今天一共是挣了750文钱,留下五十文明天继续购买食材其他的就当场给各人计算好了。
交给公中之后,剩下的他们几个人分了。
石氏拿着交到她手上的350文,微笑点头,特意表扬了今天出去干活的几个人。
黎老头是一个老实的,一般都闷头干活话语不多,而老黎家这些年来能让病秧子秀才郎一直可以读书还能攒下一点家底。
其实都是石氏操持的好,家里的钱财都是她掌握着,而家里的事也都是安排妥当的。
每个人该干什么活干多少时间,每天早上都是石氏调度好,而后家里人再齐心协力的一起去做。
于是,这个家才会越来越兴旺的。
趁着这股子热乎劲,石氏又跟着告诉大家:“今天三郎也交给我一两银子了,是这几天他抄书挣得的钱。
看着是不多,一两银子而已,你们这些天以来辛辛苦苦的干活大概也可以挣这么多。”
确实,现在黎家面馆的生意好,于是说话也就都有底气了。
接着石氏却是话锋一转:“可是你们是这么多人辛辛苦苦一大清早的就开始忙碌着,而三郎只需要坐在屋子里就可以挣钱,所以还是读书有用啊。”
黎大嫂看了看自己的两个儿子,黎二嫂也看了看儿子们,妯娌俩又有志一同的望向她们各自的男人。
难得这一回,妯娌俩心有灵犀,想法都是一样的呢。
石氏瞅着她们,嘴角撇了撇,却是说道:“要知道的,你们也都别怪我偏心,一开始家里为什么只有三郎一个人读书?
那是他自己有本事,能够安心读下去。”
老黎家的老老小小都知道的,黎三郎最初能够读书,靠的除了是好心的夫子也确实凭的是他自己的本事。
开始他读书,没花什么钱的,后来也是因为看到了希望一家人才能够这么咬紧牙根的一起供着他。
卖够关子了,终于,石氏吐出了最后的心里话:
“是我和你们爹没本事,没钱供你们都去读书。但是吧,我把话放在这里了,以后有机会有条件也都把你们的孩子送去书院。”
“现在老三读书基本上不花钱还能自己挣一点,我们所需要的,只是攒钱给他进京赶考做路费。所以你们也都悠着点,该努力的还是要努力一把。
你们生意的事情,老三媳妇也跟我提过了,摊子已经摆出名声了其实就可以做大一点。
现在只是面条包子,以后可以加上炒饭啊煎饼啊什么其他的,这些我都管不着。
生意做大了本钱够了,说不定我们也可以在城里开一家面馆,反正家里的日子肯定是会越来越好的。
只是一条,我和你们爹都还在,家里不分家。一家人齐心日子才能过得好,希望你们都不要忘本。”
这一次,石氏中间不带停顿的,一口气说完了。
之后也不管其他各人的反应,却是从布兜里掏出一串钱,这一串是一百个铜钱。
石氏不懂得算数,铜钱多了有时候也数不过来的,但是她会计较啊。
她有着生活的智慧呢。
第107章 少年不识愁滋味
石氏不识字不懂得算数,但是她数钱买东西还从来没有出过错。
一个到十个数起来都是不成问题的,多了才反应不过来,所以攒着的钱她都让大孙子二孙子帮忙数好。
然后每一百个串在一起,以后再有需要用钱的时候,直接拿出来就是。
反正,一串就是一百文,再多需要就多拿一点出来呗。
按照现在的规矩,交公都是交五成的,之前三郎把赚得的一两银子都给了她。
所以,石氏也很公正的又拿了五串钱给——
给方青青,作为老三一家的私房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