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男主的锦鲤妻(271)
古人诚不我欺!
方青青自认也算是博览群书了,而且她的成绩可都是建立在前任的基础上的,系统空间里面搜索出来的各式各样的书籍肯定比目前市面上书店里可以看到的多。
可是为什么,刚才陈大夫说的书,她连听都没听说过?
晚上方青青去系统商城搜索查找想要购买这本书的电子版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又到了许多积分奖励。
却原来上一次她见过安乐郡主触发了系统新功能开关之后,首先是解开了那本科举书的错误。
然后系统得到进一步的升级,方青青还得到了许多其他物质奖励呢。
比方说米面粮油等等,另外还有许多医书以及儒家道法各家圣人的经典著作。
关键是,并不都是原著,而是大儒对圣人经典的注解。
要知道,这些可都是千金难求的珍品,方青青在收到之后那可是十分高兴的。
除此之外,又给她补充了一些医书,方青青全部整理好收藏在系统空间。
打算利用空闲时间好好的钻研,无论到了哪个时代哪个地方,学习文化知识永远都是不落伍的一种行为。
而就在方青青雄心壮志的学习着医术以及圣人经典的时候,黎修平也在努力。
或者说,他是在熬资历。
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一回事,掌院还有他的上官忽然就发现大概是之前荒废了人才,于是每天给他布置了许多任务。
像是整理文书查看以前的卷宗,分类归纳等等,黎修平每天勤勤勉勉兢兢业业的忙碌着。
甚至于这段时间,都没功夫去藏书阁看书。
黎修平当然不知道,从一开始皇帝陛下选中他做今科的状元郎,就是打算要重用的。
但是又担心年轻人书生意气,会读书但是真正的处理政务不踏实,这样的人放出去当官实际上对老百姓而言反倒是祸害。
所以进士及第的三个人都进了翰林院之后,掌院就接到了秘密任务,要对他们三个人特别是被皇帝陛下钦点为状元郎的黎修平暗中考察。
包括安王爷故意为难,掌院学士看在眼里却是故意不予理会,就是想要看看黎状元打算如何处理。
却没有想到,黎修平不抱怨也不泄气,每天只是踏踏实实的来上职,非常沉得住气。
也让掌院学士另眼相看,不愧是陛下暗中选中的未来心腹人才。
这些,黎修平还都不知道,只是在年关接近天气越来越冷的时候老黎家人又聚在一起开了个会。
这边食铺生意已经上了正轨红红火火的,而黎修平今年第一年工作,也打算要勤勉一些给上官留个好印象。
因此没打算休年假,一家人都要留在京城过年的。
黎老头还打算好了,一家人齐齐整整的在京城过个不一样的新年,然后他和老婆子要一起盛大的操办三郎的婚事。
继而,他们要带着黎小妹回老家,最小的闺女也出嫁之后老俩口毕生的任务就基本上完成了。
不过他们不回去,给老家那边的亲朋好友准备的年礼是要托了商队拉回去。
像是老大老二都要给媳妇娘家送年礼,而老三媳妇的爹娘不知道开春以后会不会上京城来。
第240章 勿以善小而不为
零零总总的,黎老头就觉得,哪怕他们没有回老家许多事情也要跟亲家那边交代一下?
无论是老方家,还是梁家人。
像是老三成亲还好,其实在村里已经办过了,这一次主要是老三自己觉得要给媳妇更好的才会在京城认认真真的办一次。
但是小妹出阁,那些需要走礼的地方,他和老太婆应该是要多重视一些的。
再就是梁家少爷还要准备下一次的秋闱,虽然婚期定了却也不能耽误了学习,黎修平也准备把自己会试时看过的一些书籍注解之类的托人带回去给他。
平时不说不觉得,这么一收拾,个个觉得自己还是很想念老家的又有好多东西要带回老家。
结果这么一折腾,居然装了满满的一车,加上好些书籍以及书信。
都托给商队,一并送回去,这会儿就连黎老头石氏都不心疼那个银钱了。
反正都是一次性的结算,青青跟她说了,多带一些东西还要更划算。
除了黎修平写了几封书信,方青青代笔,也帮着公婆还有大嫂二嫂都写了家书一起带回去。
让他们意外的是,这边商队从京城出发不久,黎家人也受到了许多东西。
大包小包的,都是方家准备的年货,各种熏制腌制的腊肉腊鱼腊肠更有一些晒干的野味。
按照脚程计算,老黎家这边托付的商队才出发不久,根本就还没有到安顺县。
也就是说,这些东西并不是老家那边的人收到了年礼的回赠,反而是他们自己的心意提前按好的?
其中也夹带着一封信,正是方老四写的,他可是跟着几个孩子一起学认字。
到现在学识也不好,基本上只认得一些基本的常用字的,写出来的文字也是歪歪扭扭很勉强才能看得懂。
在信中方老四说,这半年家里边都还不错,考虑到幺妹随着幺妹夫一家人都去了京城大概是不会回去过年的。
正好年前家里的一些东西拿去卖了,又因为这一年靠着幺妹教的炮制药材以及做小生意,多多少少攒了一些银钱。
方老四因为经常去县城,跟梁家老爷也算得认识的,也跟他们家的亲戚走商的那位打过不止一次交道。
知道他们年前还会托运一些东西去京城,因此方老四就跟爹娘大哥二哥三哥商量着,也要准备一些东西作为年礼给幺妹他们带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