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科举文男主的锦鲤妻(277)

作者: 焦糖奶茶 阅读记录

所以上一次,他们托商队送年货回老家的时候,自然是把三个儿媳妇要送给娘家的节礼也都带回去了。

以往在乡下老家快要过年的时候,哪怕物质不是那么的丰富,也会各种各样的东西准备许多的。

辛辛苦苦的下地干活忙碌了一整年,也就正月里头能够清闲的休息一下。

不但要睡好,吃好也是应该的。

但是吧,石氏看着,周围的邻居都没怎么大张旗鼓的准备过年的东西,她也问过金老婆子。

这里不比在村里,拜年的人不会那么多,自家准备一些好菜再买一些糖果点心就差不多。

可是这样的话,好歹是过年耶,会不会显得太冷清了?

方青青看婆婆为这么个问题纠结犹豫许久,笑了笑,就直接说道:

“娘,我们还是按照老家的规矩来呗。”

“可那都是乡下的习俗,我们现在可是到了京城,还保留在乡下的习惯会不会给三郎丢脸?”石氏眉头紧皱。

她平日里都很少出门,就是担心,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乡下老婆子给她那以后要做大官的幺儿拖后腿。

方青青却很洒脱,十分自然的告诉婆婆:“娘,我们本来就是乡下来的,三郎哥哥在外面也从来不避讳这一点。想做什么就去做,何必失了本心?”

老三媳妇这么一说,石氏豁然开朗。

对呀,从头到尾老三在外面都没有吹嘘过自己的出身,据说哪怕是皇帝陛下都知道他原本就是乡下人泥腿子。

而她也做了一辈子的乡下老太婆,现在倒是扭捏起来了。

第245章 远亲不如近邻

石氏摇头失笑,拍了拍方青青的肩膀,说道:“确实,是我想多了。”

老了老了,不服输真不行,都没有年轻小娘子看得开。

既然如此,不会给三郎丢脸的话,石氏决定还是按照以前红桥村的习俗来办年货。

反正都是孩子们爱吃的,而且现在家里更多,想必可以准备得更好。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炖猪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这是以前方青青非常熟悉小时候课本上有还背诵过的民谣,就是不知道这个时空有没有主要是不知道老黎家人熟悉不。

所以方青青并没有念出来,但是她知道,安顺那边富裕一点的过年可能会包饺子。

白菜猪肉馅的,韭菜鸡蛋馅的,想起之前吃到的大嫂做的饺子方青青都要流口水了。

就算不做饺子,哪怕家里一般的也会发面蒸馒头。

而因为跟老三媳妇谈过,现在石氏又重新底气十足起来。

就像方青青说的:“娘,不管您是官夫人还是乡下老太太,您都是状元郎的娘。过去十多年,您将三郎哥哥养大了而且养得很好,就证明了您做的是对的,继续按照您的想法去做呗。”

哎哟,石氏恍恍惚惚起来,她将三郎养得很好?

三郎能中状元都是她的功劳?

好像有什么不对,石氏也说不上来。

但是吧,她也就不再含糊,打算按照过去老家的习俗准备过年的东西。

而且青青也是红桥村的,他们老黎家还一大家子都进京了,可是老三媳妇却不是啊。

这样一想,石氏看着儿媳妇就满眼的慈爱,更加想着要当亲闺女那样疼爱。

既然如此,过年就做以前红桥村村民最喜欢的巧馍馍,青青一定喜欢!

所谓的巧馍馍,意思就是比一般的馍馍更加的喜庆讨巧,馍馍做好之后在上面点缀红糖红枣花生等等。

也就过年才会这么做,讨个好兆头,来年大丰收!

腊月二十八的这一天早上,老黎家的人一大早都起来忙活。

食铺已经暂时休息,三毛四毛都没有再去书院,而黎二郎也不再走街串巷的到处打探。

唯有黎三郎,他还要上职,据说皇上那边要到明天下午才封笔。

也就是说,整个朝廷的官员都要到明天才能放年假呢,皇帝陛下太过于勤勉所以大臣们就只能更加的勤奋有没有?

就连石氏这个有了媳妇忘了好大儿的恶娘亲都开始感叹:“当官居然这么累的吗?假期竟然比读书的时候还少。”

方青青但笑不语,不做评论;

实在是,朝堂上的事情她了解的并不多。

这个时空这个朝代在她上辈子认知的历史中,并没有出现过,以前也只是因为科举文的原书所以自以为对未来掌握了许多。

可是现在,她知晓那本所谓的科举文,实际上是一本假书。

就不会再那么的自以为是,用她原有的认知里理解现在的一切了。

倒是一旁经过的黎老头幽幽的补充了一句:“不是应该的吗?读书是自己出钱,当官有人给发钱。”

方青青——

方青青就觉得,公公说的真是太对了。

发好了面之后,就要开始做巧馍馍了。

这些都是女人家的活,黎大郎几个粗手大脚的石氏怕他们做不了,直接打发了去院子里干粗话。

快过年了,院落里要打扫的干干净净,家里的水缸要装满还有院子里的杂物等等都要收拾一下。

缝缝补补浆洗的活儿妇人们干了,需要卖力气的可不就得让郎君们去做。

总而言之,诺大的一个院子里怎么可能没有活干,只在于你有没有这个心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