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抄家流放后,我带着全家种田登基(92)

作者: 畅然 阅读记录

此时的罗家却是乱成了一团,堪比那次罗明的书房被搬空。原来早上罗明的夫人让身边的嬷嬷去库房里取一支老山参,准备炖汤给罗明补一补身体。

却不想,那嬷嬷打开库房一看,发现里面比脸都干净,连个盒子都没有留下。这下问题可就大了,嬷嬷第一时间报告给了罗明的夫人。

等到罗夫人带着人前往库房里一看,直接气晕了过去。一个多月前,罗明的书房被搬空,她虽然也生气,但好歹库房还是满的。可现在,库房里连一根针都没有,她如何承受得住?

当家夫人一晕,整个罗府可不就乱了套吗?

此时的管家也管不了罗明还在上朝,立马让人传了消息给他,把家里发生的事情第一时间告诉了他。

再说秀姨娘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又得知库房里的东西神不知鬼不觉的消失的,不由自主的就想到了昨天那被抢走的盒子。

她在想,那个搬空罗府库房的人,会不会就是抢走她盒子的人。如果这样的话,那她肯定是暴露了。

想到这里,秀姨娘立马找嬷嬷商量。

这一商量,二人都觉得身份暴露了。为了安全起见,二人决定离开罗府。可谁知道,她们准备离开的时候,正好被人撞见了,于是被拦了下来。

罗夫人醒来后,得知秀姨娘和她身边的嬷嬷想要逃走,立马就想到了那被搬空的库房。

她觉得,库房的被搬空,肯定与秀姨娘有关系。不然,她早就逃走,晚不逃走,为何偏偏要在这个时候逃走?

更别说当初罗明把秀姨娘带回来的时候,她就不同意,觉得她一个没父没母的孤女,谁知道是什么来路?

可罗明坚持,她也没有办法,只能捏着鼻子认下了。后来,她一直想找秀姨娘的把柄,却一直没能成功。因为秀姨娘太过于小心,根本找不到她的错处。

但她却越发的觉得秀姨娘的有问题,也一直没忘记找机会把人处理掉。

现在,这么好的机会在眼前,她不动手都对不起她这半年来在秀姨娘身上用的心思。

再说了,这库房空了,总要有一个替死鬼不是?

罗夫人觉得秀姨娘最适应当这个替死鬼了。反正,对于找到那个搬空库房的人,她也不抱希望。

如果能找到,当初自家老爷的书房被搬空,就已经找到了,又何必等到现在?

要知道,当初被搬空的可不仅仅只有自家老爷的书房,还有皇帝和国库,以及大将军府。

但不管皇帝派了多少的人明察暗访,那些东西就像是凭空消失了一般,找不到一丝一毫的线索。

“夫人,就算你要打杀我,也要等老爷回来再说吧?”秀姨娘可不想死,直接把罗明搬了出来。她以为,搬出了罗明,自己就能幸免于难。

可罗夫人一心要处死她,又怎么等罗明回来。因此,她冷冷的看着秀姨娘,直接说道,“等老爷回来,你想得倒是挺美的。”

第164章 地狱等你

“来人,给我打!”罗夫人一声令下,身边的婆子立马就把秀姨娘按在了长凳上。

“住手,住手,你们不能打我家姨娘。”秀姨娘的嬷嬷立马上前,想要阻止那些粗使婆子的动手。

“来人,把这个老货给本夫人拉下去,一样打板子,直到他们承认了为止。”

嬷嬷不仅没能救下秀姨娘,反而被拉下去打板子了。秀姨娘看着嬷嬷也和自己一样要遭受家法,心中恨得不行。

她会武功,正准备使用武功挣脱的时候,罗明回来了。

看到罗明,秀姨娘的眼中充满了希望。她觉得凭着自己在罗明心中的地位,他肯定不会让罗夫人就这么杖毙自己。

罗明看到被按在长凳上的秀姨娘,确实有些不高兴,皱着眉头来到了夫人的跟前,问道,“夫人,这是怎么回事?不是说库房被人搬空了吗?这又是搞哪出啊?”

“回老爷的话,库房确实搬空了。这不,妾身正在审问嫌疑人。”

“你的意思是说秀姨娘是嫌疑人?”

“对啊,不然我好好的怎么会要棒打她呢?”

说完,不待罗明开口,罗夫人又接着说道,“老爷,你是不知道,这库房的被搬空的事情一出,秀姨娘和她的嬷嬷就卷东西准备逃走。如果不是心里有鬼,她好好的为何要逃走呢?”

罗明不傻,听了这话后直接转头看着秀姨娘,问道,“阿秀,夫人说的是真的吗?你和嬷嬷要逃走?”

秀姨娘看着罗明,张了张口想要说自己并不是要逃走,可她的包袱就在夫人的手中,证据确凿,她想狡辩也狡辩不了。

因此,她只能看着罗明,说道,“老爷,我是有苦衷的。但库房的事情真的与妾身无关。”

“你说无关就无关吗?证据呢?”

“我?”

秀姨娘被罗夫人怼得说不出话来,只能眼巴巴的看着罗明,哀声喊道,“老爷,你相信我,库房的事情真的与我无关。”

然而,罗明却是压根不听秀姨娘的解释,直接对那因为他的到来而停下来的婆子说道,“还愣着做什么,还不动手?”

此话一出,罗夫人面露欣喜,秀姨娘却是一脸的死灰。她没有想到,罗明平时那么宠她,关键的时候却压根不相信她。

是她错了,她不该相信罗明的。

想到这里,秀姨娘瞪大了眼睛看着罗明,说道,“老爷,你这是想要杀我灭口吧。你以为我死了,你就能撇清关系?哈哈,老天爷看着呢,你很快就会步入我的后尘的。”

罗明听了这话,脸色直接黑了,对那行刑的婆子吼道,“还愣着做什么,还不堵上她的嘴,让她在这里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