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攻打泽州,要么走中州,要么走海州,中州有着冯家军防御,而且中州的邻居丰州那是兵强马壮,丰州那群老不死,据说都已经投靠杨翰墨了,现在杨翰墨势头正劲,打不过。
海州是英王的地盘,辉州和海州远着,除非从京城借道,否则光是行军都要两个多月,如果时间上是冬天的话,还没到地方士兵们恐怕都冻死了。
那么一合计,从新州和信州调兵,重兵把守了京城,周王选择在十一月初,发兵攻打海州了,先拿下海州,然后打泽州。
自己的老巢海州被打了,还在辉州的英王那是急得跳脚,整个人急得团团转的一把一把掉头发。
离州和中州都愿意借道,让他带军回海州,但是绕道的后果就是:即使全军前速前进至少也要1个月多才能赶到海州,还没到海州就要被冻死了。
如果求援,不说杨翰墨能不能调兵去援助海州,他就怕即使打退了周王,这老巢,也是被杨翰墨得了去。
思来想去,辗转难免了两三宿,英王满眼血丝的咬牙做了决定,混蛋杨翰锋,老子和你拼了!
带着10万兵马,英王大军压境,直接朝着京城去了。
第669章 炮灰公主 36
杨翰墨还在收复西境,周王带兵打海州,英王气不过的发兵要去打京城了,局面又一次乱了起来。
得到这些消息后,林小满的眼皮就是一个劲儿的瞎跳。
总有不好的预感。
总觉得是狗男人在背后耍阴谋。
西境这边,已经到了关键时期,那么乘胜追击,明年上半年,就能把胡人统统赶出去!
虽然这边抽不出兵马,但是也不能什么都不做的眼睁睁看着东边那一片地儿混乱起来。
因为马上要入冬了,那么一番商议之后,杨翰墨从丰州和淮州各调了两万大军,驻守泽州。
泽州原本就有三万守军,再加四万,七万大军,绝对能够坚守很长一段时间。
林小满则是带着兵符,动身前往了中州。
入冬,西境这边就是双方各自防守的僵持着,而有龙卫在,林小满也不需要担心战5渣的杨翰墨被挂了。
林小满到了中州的时候,周王已经占了海州的两座县城,而英王的大军也已经兵临城下的聚集在了京城最北的城墙外。
周王和英王,已经打得不可开交了。
在舆图上进行了那么一个兵力汇总之后,林小满的眼里跳得更厉害了。
除了不到一万的本地守军,辉州的兵那是全部被英王带到了京城的最北面,辉州的最南面。
所以,辉州和渝州,楚州两个北庆大州的交界处,守卫那是一片空虚,完全就是‘边境空防’的状态!
而周王同样是如此,周王那个傻逼,调空了新州和信州,在京城屯了重兵,又带着好几万的兵马去打海州。
这两人,是不是觉得苏北辞不会打大乾?
虽然说订了什么先结盟共同抗胡的协议,但是骗鬼呢!胡人根本就没打北庆。
不好!不好!
林小满的眼皮跳得特厉害。
但是现在都十一月末了,如果此时大规模行军,只怕是要被冻死在半路上,虽然心里担忧,但也只能等冬天过去,开春再说。
大雪一停,林小满就给杨翰墨送消息,让他务必要从青州分出兵力,守住辉州和北庆的边境。
只是没想到,终究还是晚了。
青州那边,不等杨翰墨拔营,辉州就传来了失守的消息,短短半个月,辉州北边几个城池,全部失守了。
辉州四分之三的地盘,都被北庆占了。
失了先机,杨翰墨决定,先把胡人赶出去,彻底收复安州和青州。
因为苏北辞的突然袭击,英王被苏北辞和周王包饺子,英王的大军陷入了很尴尬的局面。
京城打不下来,后方又被北庆占了,英王彻底失去了供给,撑了不到三个月,彻底断粮的英王只能向着离州求援。
在离州封地上,已经投诚的靖王全程听从了‘曦先生’的安排,此时英王剩下7万左右兵马。
林小满削了他的兵权,拆分了他的大军,化整为零的分散到了离州,中州和泽州三州的各地守军中。
战败,没了兵权的英王认命了,只求能够保住自己的封地。
重兵防守着北庆,安排妥当,北庆一时半会的打不过来,林小满带着英王去了泽州,然后回海州。
海州是英王的地盘,当地将领大半都是英王的死忠,英王一回归,立马占据了主场优势,外加上有林小满这个后盾,周王立马陷入了劣势。
而后不等周王下决定退兵,他的后方阵地,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的诡异速度,被北庆占领了。
那速度当真是快得都不够军队行军的。
所以,真相很明显了,新州和信州,早被北庆暗中控制了。
这变故一出,周王傻眼了,心慌意乱之下吃了两场败仗,很快就被打得退回了京城。
林小满也不痛打落水狗,而是采取包围政策。
京城紧邻六州,原本四通八达,但是现在,前有大乾,后有北庆,现在换成周王被包饺子了。
攻城,劳民伤财,并不着急的林小满很淡定的围着。
早在杨翰墨当上太子的时候,京城就已经失去了‘京城’所代表的意义了,虽然没有正式更都府,但是京城的行政功能,完全已经被通州所取代了。
围了三个月,京城内乱,周王的手下造反,擒了周王,大开城门投降。
至于投降对象,当然是血统纯正的东宫太子杨翰墨,毕竟大家都是大乾子民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