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全家都不对劲[年代](143)

作者: 篱音之下 阅读记录

胡小文的男人和孩子都在镇上,家里只有她一个。

她厉害归厉害,但几乎都是小心思小算计以及和人磨嘴皮子,对于程知仁这样的软硬兼施,她有些没办法。

而且边上还有个脾气暴躁的程传家在等着。

胡小文最终没能守得住队里才分到她家的那些东西,硬生生被程知仁带着程传家给抢走了一半。

胡小文因此气的奔溃大哭。

而徐如月刚巧吃到了这一手新鲜的瓜,但是平息了一些因为程建功非要煮板栗而带来的怒火。

没多久,程玉铭带着他的三个儿子从镇上回来了。

胡小文立马就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样的告状。

徐如月也眼巴巴地瞅着,希望这两家能再次打一架,好好闹上一场。

可惜的是程玉铭因为刚刚拿到老师的工作,加上也知道现在外面的一些风言风语,觉得现在这个时候不宜再多事,而且他之前也确实答应给程知仁一半的工分养老,他那样做别人也说不上他不好,便劝住了胡小文。

胡小文虽然小心思多,但是个以夫为天的人,虽然心里依旧生气的很,但听程玉铭的没再说什么了。

见到这一幕的徐如月有些不满地咂咂嘴,又重新进屋了。

今晚,因为煮板栗的缘故,程静淞一家的晚饭吃的格外的晚,而程玉铭和程玉衡两家的晚饭却各不相同。

程玉铭家则和村子里今晚的其他人家一样煮的板栗当晚饭吃,而程玉衡家今天竟然难得烧了许多的肉,倒是又叫程玉铭一家的脸色很不好看,也叫徐如月后来又嘀咕了好几回他们怎么不继续打了的话。

等全部的板栗都过水煮好后,程静淞又指挥着他们将其全部都摊开晾着,回头等明天就直接拿到太阳底下晒一晒。

而在此之前,程静淞已经带着程定坤和程斯年剥了好些板栗仁出来。

经过开水煮过的板栗特别的好剥,程静淞将那些板栗仁和今年的新玉米一起炖了前两天刚拿回家的猪骨头。

刚好程建功他们完工的时候,炖在瓦罐里面的板栗玉米猪骨汤也好了。

他们一家又随便炕了些饼子,然后一口饼子一口清甜的骨头汤吃的满头大汗。

程建功还来了句,“还是这样的板栗好吃,以前年年吃的那种我是再也不想尝了。”

徐如月刚把嘴里软糯的板栗咽下去后就冲着程建功来了句,“你也确实尝不着了,都被你们给煮了也吃不完,我看到时候坏了你还有啥话说!”

程建功吃到好吃的东西,难得的心情好,就和徐如月斗嘴说:“要是坏了,我就和你道歉,以后干什么都听你的。但是如果到时候不坏呢,你准备怎么办?”

让程建功以后都听话这个诱惑真是不一般的大,徐如月也没意识到这是程建功给自己下套,就顺着他的话说:“那你说咋办?我以后都听你的?”

程建功就道:“行啊,那就按照你的来,要是那些板栗都没坏,你以后就听我的,别总是心疼这个担心那个了。”

徐如月点头。

她自信被煮过的板栗肯定会因为高温而迅速变质,就特别大声地说:“行。”

第二天果然是大太阳,程建功就按照程静淞之前说的将那些板栗摊在外面晾晒。

徐如月瞧见了也只是撇撇嘴,等着程建功翻车。

而程静淞则看着这么多的板栗又皱起了眉。

现如今又没有冰箱,虽然煮过的板栗能存放一段时间,但是时间久了,其实味道也会变得不新鲜而不好吃了。

况且他们也不能接下来一段时间总吃这个吧。

程静淞想了下就又对程建功说:“爸爸,这么多板栗放着也不是个事儿,不然咱们把它都打成栗子粉吧,这样不仅放的时间久,而且还能做不少好吃的,比如板栗脆饼,板栗粉蒸肉,板栗馅料等等。”

“好吃吗?”这是程建功第一时间问的。

程静淞点头,“肯定好吃的啊。而且栗子粉可以做生的也可以做熟的,熟的可以放很久的时间也不会坏,而且也能做我刚刚说的那些东西,生的虽然没有熟的放置的时间久但也能当淀粉用,或者和面粉一起用都行,总之能开发出不少的吃法呢。最最最重要的还是我刚刚说的,可以保存更久。”

程建功点头,又兴致勃勃地问程静淞到底该怎么做。

出门洗衣裳回来后的徐如月见到程建功他们一家又开始剥板栗皮后,没忍住问道:“你们又在干啥啊?”

程建功就随口解释了一番,徐如月却以为他害怕了,就说:“你不会发现这些板栗已经开始坏了所以在想别的招吧?”

程建功无语,又随手划拉了一下说:“我又不全部都剥完,肯定还会留个几十斤甚至百十斤也可以,你到时候看就是了,现在还是来帮我剥皮吧。”

徐如月撇嘴,但才下过雨,而且秋收也才刚过,现在也没啥事儿干,便在晒了衣裳后搬着小几子过去了。

几百斤板栗足足让程建功三个大人加班加点两天才剥出来。

而程静淞则带着程定坤和程斯年又将这些剥出来的板栗重新煮熟,等到晒干后,就可以到大队部那边的大石磨将其研磨粉碎就好了。

一场雨过后,天气又重新恢复了之前的燥热,没几天,这些板栗就晒干了。

程建功领着程静淞他们去大队部完成了最后一道工序。

而这个期间,村里面的很多人已经开始了日日吃板栗的日子,已经有人开始叹气无奈了。

至于徐如月的话,经过这几天的参与以及观察,已经发现自己输了,现在决口不提程静淞是个小嚯嚯,程建功是个大嚯嚯的事儿。

上一篇: 世子金安 下一篇: 新安郡王见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