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不对劲[年代](226)
这话说是冲着程玉溪去的,但实际上胡小文盯着的却是林素媛。
别说程玉溪不是很明白,就是他们也不是很明白啊。
林素媛好好的城里人的日子不过了,跑来他们这个犄角旮旯的乡下当大老粗,实在是让人捉摸不透。
程建功他们刚从沪市回来的那天就曾和拉车去接他们的众人讨论过林素媛几个过来的事情。
即便这家人现如今和村子里面的人的交集没有那么多,但是这都快两个月过去了,而且他们最近还一直当冤大头问村里的人三倍价钱买菜,因此,程建功他们当初口中的种种猜测除了在村子里面蔓延开来外,也渐渐的传到了这家人的耳朵里面。
那就是——按照林素媛这些人过来后的那些表现,完全可以看出不缺钱,他们要是真的惦记着程知仁他们,那带着程知仁他们去大城市里面生活啊,也不一定非要不当城里人而跑到乡下来受罪啊?
所以,这些后知后觉的程家人最近开始惦记起来林素媛他们将来到底会不会回城的事情。
林素媛他们之后还会不会回城?
如果林素媛他们回城的话,那她会不会带上他们?
如果不能全都带上的话,那能带几个,这些名额是如何安排的?
林素媛以前能和程家的其他几房争家产,自然也不是个吃素的,怎么可能看不出来眼下这些人心里眼里的算计。
她其实很失望,也很痛心。
一是她没想到这些真正和她有关系的血脉亲人竟然直到听到村里面的风言风语后才想到这些,实在是有些太蠢了。
二的话则还是程玉衡与程玉铭两家因为这个没影儿的可能而逐渐升起的争端。
每次看见他们这些浮于表面的算计,林素媛就特别的恨程知仁。
要不是因为程知仁这些面做的不够,怎么能叫她的两个亲儿子闹成眼下这个样子。
只可惜她这段时间也尝试想要在他们两者之间说和,但是他们面上表现的很好,转头立马就变了。
而导致他们这般现状的除了程知仁以外,多少也有那位程建功的功劳。
但是她却和其他人不一样,她恨不起来程建功。
毕竟人家也没多做什么,不过就是揍了程玉衡他们几顿,又在最开始的时候给程玉铭提了个接替工作的建议,其他更多的,不过都是他们自己作出来的不是么!
因此,林素媛谁也没搭理,但是也没再开口叫其他人过去站着。
她不是听信了这些人的话,她只是不太想和他们这些蠢货浪费口舌。
她六十多了,接下来的日子过一天少一天,所以还是少生点气的好。
林素媛认真地盯着程建功他们看,倒想看看他们接下来还要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就在程家这边叽叽喳喳的时候,分拨的两边也逐渐稳定了下来。
徐建军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再动了,就又扯着嗓子开口说:“现在大家都确定了是吧,确定按照现在的队形分,不再改了对吧?”
底下站着的两边人你看我我看你,最终稀稀拉拉地回应道:“就这样了,不改了。”
徐建军于是就说:“那就按照现在的这个来,其他那些不同意的现在可以暂时休息了,回家也行,愿意留下来听的也行,但是不要插嘴,不要吵我,一切等我说完后再说。”
吼完了,徐建军又看着眼下同意的这一波,换汤不换药的提醒了一遍。
程静淞被程建功抱着,听着徐建军扯着嗓子喊话的样子都觉得嗓子疼。
程静淞转了转自己的小脑袋说:“爸爸,你之前收的那堆破烂里面有喇叭吗?要是有的话,你回头给修修呗,我估计等厂子建成了,这样的喊话的机会还有很多,而且到时候恐怕也少不了你的表现机会,我实在是怕你回头把嗓子给喊坏了。”
程建功的记忆力不错,想了下说:“好像有,等把家里的家具做完后就修。”
程静淞立马又说:“还有一件事要提醒你,你没有买清漆,做家具要刷清漆的!”
程建功点头,“我记住了,下次找时间去买。”
程静淞这才不说话了,继续听着徐建军嘶吼。
徐建军说的还是程建功之前给他出的主意,大致的意思就是既然有人不愿意,那就抛开那些不愿意的人,眼下成立的这个试用的养猪厂由这些同意的人共同组建。
具体的办法就是办厂的钱由生产队出,但是平摊在眼下这些愿意组建的人的头上,不过不是以现金的方式,而是比照工分来计算。
回头等养猪厂的收益出来了,那这些出了工分的人的将会在头三年获得所出工分的双倍报酬,而其他人则按照生产队正常的分配。
这个分配方式一出,再一次引起了下面巨大的讨论。
有些人害怕这样会亏本,毕竟工分实在是贵重,但又舍不得徐建军提出来的三年的双倍报酬的利益。
因此,一直在继续还是不继续两边横跳。
这些人的担忧自然也传到了徐建军的耳边,徐建军想了下说:“这样,我们不平摊了,大家伙自己报愿意承担的工分,剩下的由我和卢支书我们自己承担!”
这个倒不是程建功告诉徐建军的,但是他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到这个并且做出决定,已经不错了。
程建功再一次支持他说:“那我们家出我们家老徐同志明年一年的工分。”
本来在看热闹但是突然间就被迫出工分的徐如月:“……”
还有些担心这样也不一定能凑齐工分的徐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