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不对劲[年代](246)
这样的事以前轮不到程建功,现在的程建功更是从来没有接触过,因此对这一套流程是真的不熟悉。
他也愿意听徐如月的指挥。
无论是放鞭炮还是做其他的都可以,但是一边烧纸一边和看不见的祖宗们说话,多少让人觉得有点接受不了。
程建功颇有些头疼地说:“这要怎么说?”
徐如月就道:“直接说啊,还能咋说。你快点,这都放完炮了,再不烧纸就不好了,快点啊!”
程建功:“……”
还不等程建功反应过来,徐如月有已经往他的手里塞了好些之前已经印好了大团结的黄裱纸,继续催促道:“快点啊!”
程建功颇有些赶鸭子上架般地在红色的蜡烛上引燃黄裱纸,然后张了张嘴,却还是张不开口。
徐如月见他仿佛一个哑巴一样,又用脚尖顶了他一下,催促。
程建功深吸了一口气,可一项灵活的大脑在这一刻真的没办法转动,最终,他伸手将徐如月拽了过去,然后将烧纸的活交给了她。
徐如月就:“!”
但是程建功说:“你是家里的长辈,这事儿还是你说吧,我怕我太年轻,祖宗不愿意搭理我。”
甚至顶着徐如月瞪大的眼睛,他又学着徐如月之前的样子催促道:“快点吧,祖宗们都等着呢!”
这里烧纸敬香或者是烧香的时候还有一个规矩,就是不能和别的人说话。
徐如月不能开口和程建功说话,又被程建功这样搞的没办法,只能认命地动了起来。
一边的程静淞他们就有些稀奇地看着这一切,尤其是当徐如月真的絮絮叨叨地一边烧纸一边开口讲他们这一年的生活,尤其是下半年发生的许多事,然后又是和无影无形的祖宗们道歉,又是感慨,最终还不忘记和祖宗们提一句:
“老祖宗们今天吃好喝好,来年记得继续保佑我们啊!”
程静淞就有些想笑。
这个国家这么大,每个地方都的一些过年过节的小习俗都会有些不一样。
程静淞上辈子的那个家过年就没有一大早就供祖宗的,只有中午的时候才会做这些。
而他们的那个镇上更是因为要做生意,好些人直接把供祖宗的时间改到了晚上。
可见大家的习俗其实都是根据自身的条件以及环境来变换的。
不过有一点却是一致的,那就是他们家给祖宗磕头。
且因为她之前叹的那一声气,导致徐如月又和祖宗们念叨了很久,而她也跪了很久,被徐如月按着,“诚心诚意”地磕了很久。
程静淞心想,要是祖宗真的有灵,肯定要第一个保佑她,毕竟她最虔诚。
第54章 来贼
虔诚的小屁孩程静淞在磕完头后就被徐如月无情地抛弃了。
吃了一顿简单的早饭之后, 村里面的人都陆陆续续的出来了,所有人都一致地挎着筐子,里面都装的是上坟要用的鞭炮、黄裱纸。
有些家庭条件不错并且为人还大方的, 还装了酒和吃的。
这也是上塘村这边的老规矩。
除了在家迎祖宗回家过年外,还要去家里的祖坟那那儿上坟。
以前的时候,村里面的人多数都是自家管自家的事儿,不会都选择在一大早出门。
但是自从前几年的饥荒饿死了不少人,村里面统一安置这些人后, 这边就组建形成了一大早吃饭后就一起出门上坟的习惯。
上坟和家里面供祖宗不一样, 家里面的女人和小孩子要是不愿意去也可以不去。
但是徐如月家里这一脉就剩下她一个了, 她无论如何也要过去。而程静淞又是个喜欢凑热闹的性子, 况且这次的上坟过后, 往后十年也都看不见这样的集体出动了, 所以即便今天一起床就发现天气不是很好, 她还是颠着小腿跟着上山凑热闹了。
上坟其实也是一样的烧纸以及放鞭炮, 然后再继续和这些早就长埋于土下的故人念叨念叨现在的生活, 顺便在让这些人继续保佑着家里面的人。
程静淞原本只是抱着现在不过来见识见识, 往后就看不到了的心态过来的,但是没想到居然见到了好些人集体对着一堆坟墓痛哭。
一开始,她还没明白这些人到底在哭什么,因为今年村里面并没有人去世, 所以按理说,这样哭有些不合理。
直到她听见徐如月烧纸的时候的絮叨,才明白过来, 那些到现在还在哭的人, 是在哭当初那场饥荒中被饿死的孩子。
她还听见徐如月说:“咱家也是运气好,没有人出事, 可这些终究是你姑姑给换回来的,要不然啊,也不知道有几个还能活到现在。”
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程静淞并没有真切试过饥饿的滋味,她甚至无法想象人被饿死的场面。
可看着那些聚集在当初村里集体下葬的坟包前神情依旧哀戚,哭着说今年村里的日子总算过的好了,如果他们能够活到现在该有多好的人,程静淞的小脸也苦巴巴地皱在了一起。
其实她来之前真的没觉得这场上坟是会让人难过的事情,毕竟她以前又不是没干过这些。
大过年的,其实大家上坟也都是高高兴兴的。
叹了口气,程静淞又不好去劝其他人,就对着因为受到别人感人也跟着啪嗒啪嗒掉眼泪的徐如月说:“奶奶,你哭什么,咱们家今年过的多好啊,所以你就别难过了,你不怕现在这么哭,回头把明年的好运气给哭跑了啊!”
徐如月就瞪了程静淞一下,“你一个小屁孩懂啥,我来上坟,想起以前过的那些苦日子,哭两下咋了!我哭还得罪了你还是咋了,你非要念叨我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