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全家都不对劲[年代](486)

作者: 篱音之下 阅读记录

即便上塘村这边附近还处在地震当中,但是也不可能阻挡外面的潮流,该涌进来的所谓的知青还是涌进来了。

那时候都快十二月了。

上塘村这边最近也越来越冷,时常哩哩啦啦地下着雨,大家伙私下里都说今年的冬天可能要比往年冷呢。

改了名字的杨朝昕最近在村里面的待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不仅村里担心她一个小姑娘过冬的情况, 村里面有些心软又比较殷实大方的人家也陆陆续续给她送了点防寒用到的东西。

程静淞他们也给她再一次送了衣裳。

村里面还问她要不要搬家换地方住之类的, 毕竟她现在住的还算是方老三和湘云的屋子。

杨朝昕想了想最终还是拒绝了。

方老三和湘云虽然对她不好, 但是对他们自己却是不错的, 所以这里的屋子盖的也不错, 虽然只是土坯房, 但是并没有多少损坏的地方。

所以住着绝对没有任何的问题。

但要是她搬家的话, 村里面肯定还要给她盖房子。

现在大家可能看她可怜, 所以愿意伸手帮她一下。

可她也清楚这个前提是不能侵占他们太多的利益, 不然最终只会适得其反。

村里面也没强求。

但也就是这件事才刚刚过去没两天,徐建军和卢支书就一脸懵逼地接到了所谓的去公社领知青的事情。

其实程建功早就知道这件事了,毕竟他如今还经常往外跑。

但他这次并没有像之前一样提前和徐建军以及卢支书通气。

因为他不认为这件事有多大,另外也是这两人这几年也经历不少事儿了, 他不觉得自己还应该事事都提醒他们去做预防。

所以,这一次的徐建军和卢支书就和其他村的干部一样两眼茫然的接到了所谓的知青下乡的事情。

美其名曰他们是下乡帮忙搞建设的。

现在的乡下人还对着所谓的城里人有一层天然的高高在上的滤镜,更别说这些小年轻还是所谓的知识分子, 就更让好些村干部们立马紧张了起来。

但卢支书和徐建军一个本来就是大学生, 一个也是高中生,这些年也没少经历事儿, 所以到还比其他人稳得住。

可等见到他们村比别的村一下子多出来一倍的知青后,俩人就有些不理解了。

并且现在正好是严冬,这些人看着都干干净净的,身上也没带两件行李,该不会要村里面给他们提供粮食吧?

徐建军直接开口问道:“为什么我们村子要比别的村子多一倍的人啊?还有,这么对人一下子来我们村子,那到底要怎么安排啊?他们吃的,住的,这些也是我们村子负责?”

本来么,周围的其他村子的领导们原本在听到杨主任他们说什么外面城市的知识青年下乡来帮助他们搞建设的时候,他们还是很高兴的。

毕竟上塘村如今的日子能过的这么红火,几乎人人家有余粮,有存款,可不就离不开程建功这个人么。

所以,他们当时的第一想法就是外面这些大城市来的人说不定也能像程建功那样有本事呢。

或者就算比不上程建功,但是几个加起来总可以的吧。

但是在听到徐建军的问题后,这些人原本还有些激动甚至是觉得自己马上也要走上康庄大道的人的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就落了下来。

也没心思去在乎上塘村还要比他们多一倍的人这件事了。

毕竟这些人来了后真的要村里面负责他们的吃住啥的,那得都浪费啊。

他们乡下天天风吹日晒就为了能从土里面捞那点吃的,本来自己都不够吃了,这要是再分出去,那不是更让他们勒紧裤腰带了么。

一群黑着脸的上了年纪的汉子们就直勾勾地盯着杨主任他们这些公社的干部。

杨主任立马就不自在了。

他站的位置自然让他比乡下人看的更远一点,也早早的在受到消息后就和上面问清楚了。

所以像他这样的链接乡下和城市之间的纽带的干部第一时间就敏锐地察觉到了这里面可能会造成的矛盾。

但是事情毕竟才刚开始,而且是上面安排下来的任务,他当然也不能一股脑地和徐建军他们说开这里面可能会发生的问题,而是让他们尽快接受才是正经。

所以他也一直尽可能的说好的一面。

可他是真没想到徐建军这小子是真的离开,一针见血,直指了问题的本质。

杨主任又不能不回答,只好轻咳了一下说:“他们现在下乡了,关系自然也随着他们转移到了你们每一个干部管理的村子,以后就是你们村里面的人了,自然吃、住这些都在你们当地了。”

杨主任尽量说的委婉,也让他们意识到这些人已经是他们当中的一份子了。

“那就真是要我们村里面出钱出力管着他们吃喝拉撒啊!”一群加起来年纪好几百的人都齐刷刷地瞪圆了眼睛盯着杨主任他们这些公社的领导,大有你们必须给一个确切的说法,不然这件事就没完的样子。

杨主任他们被盯的不自在,但也不能随便被下面村子的干部拿捏住了。

更何况这些事情也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公社主任能后左右的,就开口说:“你们那么激动干什么,现在他们来了你们村子,以后会帮忙你们一起搞建设,你们想一想现在上塘村的发展,难道你们不想你们以后的日子也过的和上塘村的人一样吗?”

“这些都是城市里面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有他们来帮助你们搞发展是多好的事情啊,你们有什么好挑剔的!”

上一篇: 世子金安 下一篇: 新安郡王见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