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追妻录(176)+番外
很快,便有司月坊的宫人前来献艺。
丝竹管弦齐鸣,殿中一派热闹。按照往年的惯例,他们一行人会在这里用过雄黄酒和吃过粽子后,便会与明宣帝一同去看赛龙舟。
今年也不例外,在这里坐了两刻钟之后,明宣帝便打算去看龙舟的,结果他刚起身,四皇子魏琤突然跪下来,高声道:“父皇,儿臣有要事要奏。”
“今日过节,不议政事。”如今魏琤失了帝心,如今明宣帝并不待见他。
但魏琤却不气馁,他高声道:“儿臣今日要奏的,既是政事,又不是政事。”
明宣帝听到这话,脸色顿时沉了下来。但当着众人的面,他还是忍耐下来了,只道:“你说。”
“儿臣要状告二皇兄于天宁二十三年,构陷太子一事。”
魏琤这话一出,似一道惊雷劈在了殿中。殿中众人面容骤变,尤其是坐在主座上的明宣帝,面皮陡然哆嗦起来:“你,你说什么?”
“儿臣要状告二皇兄于天宁二十三年,构陷太子一事。”魏琤跪着,高声又重复了一遍。
他被二皇子设局失了帝心,与太子之位彻底无缘,但他也绝对不会眼睁睁看着,二皇子登上太子之位日后再对他赶尽杀绝。
所以哪怕明知道,是有人想要借他之手拉下二皇子,他也愿意做对方一次掌中之刃。
先太子是明宣帝的嫡长子,亦是明宣帝最看重的儿子。天宁二十三年,先太子因巫蛊自焚于东宫本是大不敬之罪,但明宣帝还是力排众议非但没追究先太子,反倒还将其厚葬。
而自此之后,太子之位更是悬空多年,无论朝臣怎么奏请立太子,明宣帝始终不为所动。
所有人都知道,先太子是明宣帝心中的一根刺,而现在,魏琤竟然旧事重提。
原本正在与人说话的二皇子瞳孔猛地一缩,当即放下杯盏,踉跄着过来撩袍跪下,急急问自己开脱:“父皇,儿臣冤枉啊,儿臣与太子皇兄素来交好,儿臣怎么会……”
二皇子的斑驳之词还未说完,已被明宣帝抬手打断了。明宣帝深吸一口气,吩咐道:“朕累了,众爱卿都告退吧。”
言下之意,此事他要关起门来处理了。
众臣忙起身行礼告退。沈知韫与贺令昭一道出宫。回府的马车上,贺令昭揽着沈知韫,与她耳语道:“具体的我不清楚,只是今日进宫前,我哥将我叫过去同我说,今日端午宴上让我少说话多吃东西,我追问之下,才从我哥那里得知,当年先太子自焚于东宫一事,似乎和二皇子及二皇子的母妃脱不了关系。”
沈知韫闻言不禁看了贺令昭一眼。
他们夫妻这么久了,几乎是沈知韫一个眼神,贺令昭就能猜透她在想什么:“我小叔曾经于先太子交好,且他与先太子是同一年亡故的。”
贺令昭这么一说,沈知韫便大致明白了。
只怕当年贺令昭小叔之死,与先太子身亡有一定的关系。但贺承安是臣,皇室之中的纷争非他贸然能插手的,所以贺承安便将此事告知了贺令宜,此番贺令宜觉得时机到了,才会借四皇子的手将这事摊至明宣帝面前。
先太子亡故已经二十三年了,无人知道当年的真相。只是在端午第二日,明宣帝突然下了两道圣旨。
一道是将二皇子贬为庶人,让其为先太子守陵,无召不得再进京。
另外一道则是册立三皇子魏珩为太子。
这两道圣旨一出,朝野坊间顿时一片哗然。原本沉寂冷清下来的定北侯与沈家,顿时又门庭若市起来。
王淑慧怕上门拜访的人吵到两个儿媳妇,索性便直接散出消息,说她身体抱恙,大夫嘱咐需要静养,之后登门来贺家的人才少了一些。
魏珩被立为太子是好事,但沈知韫有些不放心孟惜墨。
他们二人本已经心意相通了,若魏珩只是闲散王爷,他们二人或许能休成正果。但如今魏珩成了太子,太子妃的人选便便非魏珩能做得了主。
沈知韫本想去找孟惜墨,但青芷回来说,孟惜墨离京做生意去了,只怕一时半会儿也回不来,沈知韫只得作罢。
七月紫薇开的正盛的时候,穆红玉也如愿以偿嫁给了冯靖。
穆红玉成婚那日,沈知韫也挺着大肚子去了,穆大夫人哭的跟个泪人似的,穆红玉则一面给她娘擦眼泪,一面无奈道:“娘,今儿是我大喜的日子,您哭什么呀?再说了,我如今得偿所愿嫁给了阿靖哥哥,您应该为我高兴才是呢!”
穆红玉与冯靖如今虽是休成正果了,但中间却着实经历了一段坎坷。
当初穆红玉打听到冯靖未成婚,也没与人订婚之后,穆红玉便直接去向冯靖表明心迹了。
冯靖长这么大,从未遇见过穆红玉这样的姑娘。当时穆红玉那番大胆的表明心迹,还让冯靖愣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但很快,冯靖以他高攀不起拒绝了穆红玉。
但穆红玉并不放弃。
最后冯靖又说,穆红玉的性格,与他想娶的妻子性格南辕北辙。但穆红玉还是不放弃,仍义无反顾追着冯靖。
但国公府却不可能由着穆红玉这样胡来,他们直接将穆红玉禁足,又打算给穆红玉定亲了。
冯靖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当即便想去庆国公府,但穆红玉却先一步跑来找她。
明媚的少女扮做小厮模样,抱着一个小包袱于月夜翻墙而来。她立在台阶下,一双眼睛亮的骇人。她问:“冯靖,我爹和我娘要给我定亲了,你要不要娶我?”
冯靖穿着一身洗的发白的衣袍,一时不敢去看穆红玉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