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小姨带娃日常(252)
再想想最开始出事的那个汉人官员正在礼部供职,康熙心里就挂起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只不过后来查实,整件事果然有反清复明的势力在掺和,康熙的注意力便被吸引到那上头去了。
朝廷正在用人之际,而索额图和伊桑阿确实有些才能。又想着两家这回也是损失惨重,便没有彻查到底,只将涉事的反清复明势力清算之后,就收了网。
哪知道伊桑阿倒是消停了,索额图还敢跑出来蹦跶,这回不给他一巴掌抽疼了,保不齐下回还敢做出多少丧心病狂的事来。
关于上回抹黑种痘的事,郝如月起初也没往索额图身上猜,还是听说三房和三房的准女婿家都有人烧出了花,才将这事跟三房联系在一起。
然后所有逻辑都通顺了。
他们并不是真想抹黑种痘,而是想阻止太子种痘罢了。
从前赫舍里家还没分家的时候,三房照拂长房,一来是因为老太太健在,一直奉养在长房,为了一个孝字,不得不装装样子。二来是仁孝皇后还在,肚里揣着嫡子,是三房未来的倚仗。
后来两房分了家,逐渐视同水火。三房威胁无果,示好无果,想要另辟蹊径送女入宫也无果,很可能就动起了歪心思。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自己用不到也不想留给别人,还怕别人利用太子反制自己,于是索性毁掉。
如果郝如月所猜不错,太子错过这次种痘,便不会再有下一回了。
而三房的底牌远远不止于此,保不齐什么时候宫里会再次闹起天花来。
郝如月是穿来的,知道太子染上天花也不会夭折,但三房的人不知道啊。
此后三房和三房的准女婿家相继有人出花,恰好证明了郝如月的猜想。
大约老天都看不过眼了,故意让对方机关算计,最后却玩脱了线,害人不成反害己。
奈何这事又跟反清复明的势力挂上了勾,一下就分散了皇上的注意力。郝如月有心提醒,可她没有相应的证据。
毕竟查到了反清复明的势力,就算她能说动皇上,索额图和伊桑阿都不是简单的人物,很可能会拿反清复明那些人说事。
狡辩自己也是受害者。
索额图和伊桑阿都是根红苗正的旗人,且都是上三旗的贵族,与朝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们再糊涂也绝不会勾结反清的势力。
所以郝如月猜,这回可能是二人起的头儿,最后却被反清复明的势力给利用了。
然而这些都是郝如月个人的猜测,虽然有动机,逻辑也通顺,却没有真凭实据。
她虽是皇后,在东西六宫有些话语权,可也仅限于东西六宫。
至于长房,告诉他们也是白着急,根本帮不上忙。
有能力,且有实力查清楚这件事的,除了皇上,再没有第二个人了。
以郝如月对皇上的了解,大约不会管告状这种小事。毕竟人家告的也没错,都发生了,还给她带来了意外之喜。
皇上要管,那肯定是不得了的大事,而三房最近办了什么大事呢?
当然是联合自家未来的准女婿,阻止太子种痘了。
皇上当时可能被突然冒出来顶缸的反清复明势力暂时吸引了,如今尘埃落定,以皇上那颗七窍玲珑心,她都能想到的事,皇上又岂会错过。
只不过缺少一个合适的契机而已。
今天这个契机由她亲手奉上,只等来日皇上凯旋了。
事态的发展,果然与郝如月所料一致,皇上出手了。
不动则已,动如雷霆。
调查过程郝如月并不清楚,也没兴趣知道,结果就是索额图看好的准女婿,一个标准的文官被派去南边打仗了,还因怯战丢了乌纱,彻底成为一块白板。
“还不如死了呢。”郝如月听说之后给出评价。
若伊桑阿在前线阵亡了,皇上看在他为国捐躯的份儿上,也许会宽恕他,厚待他的家人。
但他未战先怯,甚至带头逃跑,没被后头督战的人就地正法,只是被撸去官职,削去旗籍,沦为庶民,多半在皇上心里这事还没完。
“还不如死了呢!!”无独有偶,三福晋听说伊桑阿没死,也给出了跟郝如月一样的评价。
当初为什么要把芙蓉嫁给伊桑阿,还不是如月那个死丫头作祟,求了太后给芙蓉指婚,想把她的宝贝女儿嫁去蒙古吃土。
万般无奈之下,她才同意了老爷的安排,将芙蓉嫁给一个大她十几岁的鳏夫。
如今亲都定完了,只等明年完婚,却忽然闹出这样的事。
若伊桑阿战死,亲事自然而然就退了,也不会有人说什么。可他偏偏没死,被削成白板回来了,芙蓉到底嫁还是不嫁就成了难题。
老爷的意思是嫁,亲都定了,人又没死,悔婚到底不光彩。三福晋一个妇道人家才不管光彩不光彩,她只想给女儿找个好人家。可老爷又提到了皇后和太后,三福晋也只能拧着鼻子认了。
嫁给一个白板好歹是京城的白板,女儿能活着,还能经常看到,有家里帮扶总不会差。
可远嫁蒙古,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天知道芙蓉要受多少苦,这一去恐怕就是永别了。
再加上芙蓉出过花,脸上落了麻坑,便是退亲,在京城也找不到更好的人家了。
“还不如死了呢!!!”如今被皇上一撸到底,连旗籍都削没了,伊桑阿恨不得找个地方死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