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迢迢(192)
小黄豆也慢慢长大了,总是从他手心里吃东西,或者跟他用一个盘子,也不是个事儿。尤其在外面的馆子里吃饭,秦时自己不介意,不代表别人也不介意。
还是给它预备一套专门的餐具更合适。
这种小事,贺知年自然满口答应了。
结了账出来,他们在附近的瓷器铺子里转了转,最后还是小黄豆自己相中了一套绘有花鸟纹的餐具。
别说,餐具上那个寥寥几笔的鸟雀的形状还真有几分像小黄豆。
两个人带着心满意足的小黄豆刚回到驿馆,就被樊持给拦住了。
樊郎中似乎专门在等他们,一见面就大大咧咧的冲着秦时招手,“怎么才回来?屋里有好吃的,再不来就没了!”
秦时和贺知年都知道这是在暗示他们有新消息。但小黄豆不知道,一听好吃的快要没了,立刻急的唧唧叫。
秦时,“……”
啥神鸟哟,神胃还差不多。
秦时和贺知年都跟着樊持去了樊锵住的客房。
进屋之前,秦时还担心小黄豆发现屋里没吃的会失望,没想到一进门就见靠窗的胡床上坐着樊锵和魏舟,中间的矮桌上摆着水果点心,红红绿绿的摆了一桌子。
除了他们俩,胡床旁边还摆着几个蒲团,两位陌生人正盘腿坐在蒲团上,也不知他们在说什么,见有人进来,都不吭声了。
樊持忙说:“是我们自己人。继续说,不必起来了。”
他自己就是个爽快的性格,最烦那些你来我往的客套,这得耽误多少时间?
两个陌生人也不知道秦时他们的身份,见樊锵和魏舟也都没有表示,也就坐着没动,只是冲着来人点了点头。
樊持拉着秦时和贺知年各自找地方坐下,顺便给他们双方做了个介绍。秦时和贺知年这才知道这两位客人原来是一对父子,年长的那个三十来岁的年纪,年轻的那个个头略微高一些,不过十六七岁的样子。两人都是浓眉大眼的长相,五官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樊持悄声说道:“高禹、高盛,父子俩。高禹的二哥就是在野羊坡出的事,此番他们父子俩要与我们同行。”
一句话,前因后果都解释清楚了。
小黄豆一进门就看见了胡床矮桌上摆着的水果点心,扑腾着让它爹把它放下地,自己去找魏舟了。
魏舟因为有外人在,他也没放出李飞天。听不懂小黄豆在说什么,猜着它的意思喂它吃点心,一人一鸟居然也配合的挺和谐。
另一头,高禹正在说盘踞在野羊坡的那个村子,“说来也怪,白天夜里摸进去,见着的人都不一样,就好像……”
他思索起来,像是不知该如何表述自己的感受。
坐在他身后的高盛忍不住,插了一句嘴,“就好像哪里有两个村子,白天出现的是一个,夜里出现的是另一个。”
高禹连忙点头,“对,就是这种感觉。”
众人,“……”
好像有点儿听不懂。
高禹解释说:“这个村子的村长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家,话不多,人很稳重。但夜里摸进去的时候,却见他带着村子里的青壮年在田里翻土,眉飞色舞的不说,手脚还显得十分有力气,发现我们的行踪,头一个追了出来……”
高禹说起这一幕仍心有余悸,“他手里还举着农具。我们的人要不是在村外备了快马,只怕就要逃不掉了……果真就不像是同一个人。”
“翻地?”魏舟听的稀里糊涂的,“如今也不是耕种的季节,翻地做什么?”
他倒是听说南方有些地方一年可以耕种两次,但西宁这样的气候,秋季收割之后田地就不能再种东西了,非得到来年春天才好平整土地进行播种。
“是在翻土。”高禹很肯定的说:“他们田地里还有些药材没有收,那些土把药材田都盖住了,我们白天去看过,痕迹都还看得出来。”
秦时等人也听得稀奇,忍不住跟贺知年嘀咕,“大半夜的翻土,莫不是在找什么东西?”
贺知年摇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高禹又道:“我们夜里去过四五次,每一次都看到男人们在田地里翻土,女人们在家里织布,家家户户都点着油灯,狗也都醒着。一不留神就惊动了看家犬,一个村子的人都追着我们跑……”
众人,“……”
“我们也怕引起他们怀疑,”高禹讪讪的说:“回来之后就找人在城里放出流言,说有吐蕃人假扮土匪,到处打劫。”
这话一说出口,樊锵等人的脸色都有些微妙——原来让刺史大人头疼不已的吐蕃人的消息,竟然是这么来的?!
高禹大约也觉得这事儿办的有些丢脸,连忙从包袱里取出一卷画轴,十分迅速的转移了话题,“这是我们的人根据记忆绘制的地图。”
魏舟连忙指挥樊锵将矮桌上的盘盏都移开,接过画轴在矮桌上铺开。这个时候,秦时和贺知年也坐不住了,都起身凑了过去。就见地图上有的地方画着线条,有些地方画着圆圈,还有些地方干脆就空着。
高禹不好意思地搓搓手说:“这些空着的,是我们没进去的地方。说来惭愧,不是被村里人发现,就是被狗撵着迷了路……总之好些地方还没进去过。”
秦时听他这样说也不觉得奇怪,如果说一个村子里一到夜晚人和狗都醒着,那做贼是挺困难的。
秦时脑子里正想着这些不着调的想法,就见魏舟提笔在地图上描画起来。
众人都没反应过来,地图上已经多了几笔粗线——他描画上去的线条极为醒目,却让看图的秦时吃了一惊:地图的中心位置,画了一个圆圈的地方,中间断断续续几个黑点儿连起来,不就是道家阴阳鱼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