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医师的九零年代(146)
有人倡导用内镜手术,又有人倡导开颅手术。
总之各有各的理由,一时间会议室议论声不断。
钟毓安静如鸡,默默听着大家争论,不发一言。
纪学礼眉头微皱,在场众人提到的这些方案,他都预想过,但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
转头却见钟毓一副局外人的模样,他眼眸微眯,略提高声音说道:
“不知钟医师有没有其他不同意见?”
钟毓猝不及防就被点名了,她有些懵的看向纪学礼,幸亏她心中早有腹稿,茫然了一秒后,她站起身慢条斯理道:
“内窥镜颅底重建技术的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来取决于脑脊液漏的疗效。无论是自发的还是创伤性的脑脊液漏,以前都是用游离移植物修复。
尽管采用了多层封闭技术,但游离组织移植的使用通常会导致不可接受的术后并发症。”
钟毓这话一出,满室皆静,她说的这些都是大家不愿面对的现实。
纪学礼也认可她这话,点点头示意她继续往下说。
钟毓看了纪学礼一眼,继而认真道:
“无论是开颅手术还是内镜手术,使用带蒂血管组织瓣进行颅底重建似乎更具有优势。”
纪学礼握笔的手一顿,面上前所未有的郑重,他严肃问道:“何以见得?”
钟毓丝毫不怵他,依旧淡定的说道:
“为了解决上述的难题,我曾用带蒂的鼻中隔瓣应用于临床,这在降低脑脊液漏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显著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她这一言论掷地有声,引得众人议论纷纷。
第73章 分类修复技术
纪学礼看向她的目光很平静,他是理性且客观的。
他既不像其他医生一样质疑,也没有如获至宝般的欣喜。
他沉思片刻,声音沉稳的问道:
“你能根据分型制定手术分类修复技术吗?”
这个问题难度颇大,若是没有上辈子的经历,她也未必能说的清楚明白。
曾经的她除了工作外,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研究各类学术期刊,几乎专业领域所有的前沿技术她都有所涉猎,因而稍稍组织一下语言也就可以阐述了。
纪学礼见她面色不变,就知晓她不是花架子,示意她站在主席台来说。
钟毓被那么多双陌生的眼睛盯着,丝毫不以为怵。
她条理清晰的说道:
“根据骨折是否累计额窦、筛窦、蝶窦分为3型:I型仅累及额眶骨,不伴有额窦开放骨折;II型骨折致额窦开放;III型累及筛骨筛窦或蝶骨碟窦。”
众人闻言点头认可她这说法,钟毓继续道:
“根据损伤分型来制定带蒂血管组织瓣修复技术。所有II、III型患者均采用冠状切口双额开颅经前颅底入路并接受带蒂组织瓣修复。”
钟毓说的很详尽,纪学礼听的一脸认真。
“对于广泛凹陷或粉碎性的额眶区损伤,使用带蒂血管组织瓣修复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在额眶区损伤新分型指导下的带蒂血管组织瓣分类修复技术可以降低脑脊液漏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
说完她郑重的弯腰鞠躬,然后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
在座的几位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们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纪学礼扫视一周后,开口道:
“既然没有比钟医师更有效的手术方案提出,那咱们就用她这个来做,还请钟医师腾出时间帮忙做一助。”
毕竟这是她提出来的方案,之前在临床她也有用过,所以没有人比她更合适参与手术。
钟毓毫不犹豫的点头答应了,纪学礼推推镜框提醒道:
“手术相关材料和药品早就准备齐全,下午两点开始手术,还请钟医师不要找错位置迟到,我们可以等,患者不行。”
其他人一听这话,都善意的发出笑声,钟毓有些尴尬的挠挠头。
“纪大神放心,我一定提前到达手术室。”
纪学礼嘴角微微上扬,几不可闻的嗯了一声,会诊结束,所有人各自忙碌起来。
钟毓走出会议室才放松神经,这纪大神果然不是好糊弄的。
她中午去食堂吃过午餐后,干脆提前去手术室外等着。
反正那边也有座椅,她坐着等也是一样。
钟毓至少在手术室外等了半个多小时,才见纪大神带着人姗姗来迟。
纪学礼边走边叮嘱团队成员手术注意事项,一抬头就看到钟毓站在手术室门口。
他微不可察的笑了,声音清冷道:
“钟医师这次很守时,值得表扬。”
钟毓因他这话,可耻的脸红了,赶紧岔开话题道:“我马上去换手术服。”
跟在纪学礼身边的,大多是三四十岁出头的中年人。
钟毓虽沉稳,看在他们眼里还是觉得可爱,对年轻的后起之辈,他们都是善意且包容的态度,如有需要,也都会不吝啬的手把手教导。
钟毓动作麻利的换好手术服,迅速做好杀菌消毒的术前准备。
纪学礼穿着手术服稍显温和,戴上口罩杀伤力也就没那么强了。
他要还像上午那么犀利,钟毓的压力就大了。
所有手术人员就位,钟毓自觉待在一助位置上。
患者已做好麻醉,他是典型的III型病症,伴有额窦全后壁粉碎性骨折。
处理时去除粉碎性骨折片,额窦颅骨化处理,尽量清除额窦黏膜,探查额鼻管。
纪学礼在颅底探查时行硬膜外暴露,硬膜破损及骨折位置底时将前颅窝底硬膜和额叶一同向后牵拉以达到探查彻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