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已经是下午两点,这孩子竟然还没吃午饭。
罗红英也是干活忙的,娃娃都不顾了。
杨文修打开屋门,放下包箱。家里另外三个孙女都不在,估计到哪去玩去了。
杨文修把吃的拿出来。
一个白色塑料袋,里面装着一斤奶油夹心饼干。另一个塑料袋,装的是方块薄荷糖。还有透明纸包装的麻花。都是很简单的吃食,但对于杨鑫来说,是绝顶的美味。她馋的小手在胸前的背心上直擦。
杨文修看她脏得厉害,从温水瓶里倒了半瓶水在洗脸盆里,给她洗了脸和手,擦干净,然后给了她两块饼干,一块麻花。
“吃了再来拿。”
杨鑫很乖巧,点点头答应:“我晓得了。”
她拿着饼干和麻花,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吃。杨文修在屋里,升了炉子煮饭。
熊碧云死了,这屋里,宽敞多了也冷清多了。
熊碧云活着的时候,杨文修总觉得这屋子很小,很局促。
这么个人,他抬头也是她,低头也是她。回头也是她,转身也是她,让人心烦气躁。现在彻底没人烦他了。
他煮了白粥。
他从县城回来,带了一点白菜叶子包的豆腐乳。豆腐乳又红又香,外面裹着一层红色的辣油,腌得极入味。他盛了两碗粥,夹了两块豆腐乳放在小碟子里,出去叫杨鑫:“回来吃饭。”
杨鑫看着桌上豆腐乳,味道闻着臭臭的:“这是啥呀?”
杨文修说:“腐乳,下稀饭吃。有点点咸,要少吃一点。”
杨鑫尝了一口,味道怪怪的。她吃不惯,摇头说:“不好吃,我不吃。”
杨文修说:“没有别的菜。要不我给你放勺糖,还是放勺盐?你要吃糖还是要吃盐?”
“要吃盐。”
杨文修端过她小碗,给她放了一点盐,小半勺猪油,拌了拌。
“香。”
杨文修闻了闻,说:“端去吃吧。”
杨鑫吃饱了肚子,便到院子里玩去了。杨文修洗了碗,走到门外去,就看她脏兮兮的,孤零零一个人,蹲在院子里玩螃蟹。
儿子媳妇依然没回家。
其他孙女也不见,还是只有杨鑫一个。
烈日炎炎,太阳晒得人睁不开眼睛。
树上知了一声声叫着。
杨鑫小小的背影,看着有些孤单可怜。
杨文修想到了熊碧云。
杨鑫一直是熊碧云在带。熊碧云死了,她就成这样了。整天脏兮兮,光着脚到处跑,身上弄的全是伤疤。春狗在外面挣钱,罗红英一个人忙地里,根本没空管她。她就像条流浪狗似的被放养着。
今天是杨文修退休第一天。
他不想再教书了。
他今年四十九岁,还差一年才到五十。因为有心脏疾病,所以获得了单位允许,得以提前退休。他今天回家,把学校的东西,衣服、杯子什么的,都带了回来。
从今往后,不会再回校了。
为了这个特别的日子,他特意去了县城,买了些零食吃的。他高兴,同时也感慨:他老了,而今退了休,今后的日子,就是等死了。
心中莫名有些空虚。
“鑫鑫。”
“干啥?”
杨鑫听到爷爷叫她,转过头来。
杨文修说:“不要玩螃蟹了,爷爷来教你认字好不好?”
杨鑫好奇道:“认什么字呀?”
她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闻言立刻丢下螃蟹,高兴地跑上来。
杨文修说:“你去灶下灰里,找一块炭来。”
杨鑫觉得很有趣:“好!”
她去找了一块炭,给杨文修。
院子里铺着白石板,杨文修在石板上写了一个「大」字。
“这个念大。”
“像这样写,一横,一撇,一捺。”
杨鑫专注地看着。杨文修把炭块给她:“学着写一个。”
杨文修是个小学老师,一直以来都是在教小朋友读书写字,所以知道怎么引导小孩。
杨鑫对这个很有兴趣。
大。
一横,一撇,一捺。
她模仿着杨文修的笔画,写了个大字。
写得还挺像。
大,小,多,少。
上,下,左,右。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小孩子入门学的简单字,杨文修教给她。
同时告诉她什么叫反义词:“大对小,多对少,上下对左右。天对地,高对低,前后对左右。”
杨鑫发现乐趣了!
她缠着杨文修:“爷爷,我会写上下大小了,你再教我别的字。”
杨文修十分高兴。
他本来只是随便教教,没想到这孩子这样积极。他认真端了个小板凳来坐着,又多捡了几块木炭来,要给小孙女上课。
他教她认了二十个字,杨鑫很快全都学会了。
杨文修又教她数学,教她数字和加减法。
这小孩当真太聪明了,她很快记住了十以内的加减法。只要是十以内的数字相加减,不用扳手指,她就能算出答案。
只不过一个小时的时间。
她停不下来,还要杨文修教:“爷爷,你再教我认几个字。”
杨文修说:“好了,好了,一次教太多了你记不住,等明天再教。你把今天教的记住就可以了。”
杨鑫说:“我记住了,你再教我几个嘛。”
杨文修说:“咱们不写字了,我教你背一首诗吧。”
杨鑫说:“啥是诗呀?”
杨文修给她解释她也听不懂:“今天教你背《静夜思》。”
“《静夜思》是啥?”
“李白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