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生活(199)+番外
这么着,在领到分红后就请戏班的活动也就保留了下来。
漫天的大雪里,下湾村的人们拉着年货走在积雪及膝的路上,却是一片热火朝天,所有人都大笑着,笑声在雪地里传出老远。
走到村口,为首的人见周颐竟穿着大毡衣站在村口,望着竹林,积雪飞舞在他的面上,覆在眉眼。
村里人没多少文化,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时的感觉,只是觉得六郎怎么这么好看啊,就像……就像那仙人似的。
青竹在周颐身后冻得哆哆嗦嗦的,实在不明白少爷为什么暖和的屋子不呆,只独独出来看雪。
采办年货回来的人见找了周颐,本有人想出声,却被为首的人阻住了:“别叫,六郎定是在思索啥大事,我们不能惊扰了他,让他想吧。”
“哦”其他人后怕的点点头,还好没有出声,不然打断了六郎的思考咋办。
“可是,二叔,六郎就这么站着,会不会冻着啊!”有人问。
“咱们先回去,等会儿就来看看,如果六郎在这里呆久了,咱们就提醒他一声。”
“哦,好的,好的,还是二叔想的周到。”
于是刚才还吵吵闹闹的一群人这会儿却都比鸡还静,缩头缩脑的生怕闹出动静,静悄悄的向村里走去。
“少爷,咱们能回去了吗?”青竹边跳着脚哈着手说道。
周颐回过神,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青竹的脑袋:“走吧。”他以前生在南方,加上全球温室效应,哪看得到这天地一片素茫的景色。
天地一片白,看着看着,便生出人何其渺小的感觉。
一不小心边看呆了。
周颐和青竹回了家没一会儿,那个被人叫二叔的果然来看了,见周颐走了,这人才松了口气,“还好回去了,不然生病了可咋整!”
周颐现在可不止周老二和王艳看的重,而是整个下湾村的宝贝疙瘩,他们心里清楚,下湾村现在的好日子都是周颐带来的,要是没有周颐,村里人哪能在家门口就挣这么多钱?
第二天是除夕,周颐还未起床的时候就听见村里人在放鞭炮。没一会儿,天大亮了,村里便彻底热闹了起来。
吃过午饭,戏班子就要开始唱戏了,他们得赶快把戏台和棚子搭起来,这天儿冷,还得在棚子底下生火堆。
周老二吃过早饭也去帮忙了,这是村里的活动,他也乐于参与其中,家里也像其他人家一样,出了两百文钱。
“你慢点儿吃,慢点儿,活在那儿,又没人和你抢。”王艳见周老二大口大口的吃饭,不禁劝道。
“这你可说错了,我要是去晚点儿,说不定他们真把活计干完了!”周老二咂咂嘴额,说道。
“没见过你这样的,还抢着干活的。”
周老二听了笑笑不说话。
“娘,你就随爹去吧。”周颐喝了一口热汤,笑眯眯道,他倒是知道周老二的想法,毕竟周老二一直是小老百姓一个,和村里人也没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大家一起称兄道弟的。
但现在不同了,他们家的作坊可以说是全村的进项,生计都靠着作坊,村里人即便再大心脏,在和周老二相处的时候,自然也不可能像以前一样毫无顾忌了。
周老二可能会觉得不自在,周颐也随他,这也只能靠周老二慢慢习惯。
吃过了中饭,村里人渐渐向戏台涌去。
周嘉跳着小脚紧紧贴着我周颐,跟着他一起向戏台走去,六丫也走在他们身边。
戏台是搭在晒粮坝上,这处的雪已经扫干净。看台的上方搭着油布,把整个晒粮坝都遮盖起来了。
下面燃着熊熊的火堆,周颐一走进去,便感到了热气。
村里人见了他都欢喜的打招呼,带着浓浓的亲切与些许的讨好。
无论是谁,周颐都笑着点头回应。每个人得到周颐的回应后,都会越加欢喜。
周颐牵着周嘉向前走,一处突然传来娇笑声,周颐看过去,才发现原来是村里的十四五岁待嫁小姑娘聚在一起。
日子好过了,这些小姑娘也穿的好了,不知是不是下湾村的水土格外好,以前这些丫头片子吃的不好,穿的也简单,看着也就那样,可这几年,村里的姑娘们那颜值可是蹭蹭的往上涨。
聚在一起的姑娘们大概有二十几个,见周颐看过去,一个个的含羞带怯。
“呀,他看过来了,咋办?”有姑娘小声尖叫道。
周颐听着抽了抽嘴角,他又不是吃人的怪兽,看过去还能怎的。
周颐带着周嘉正准备迈步走开,这时,那群小姑娘中突然走出一个小女孩儿,脸上带着壮士断腕的表情,大步走到周颐跟前。
但一看见周颐,那股好不容易聚起的气噗的一下就瘪了下去,埋下的头再也抬不起来,只期期艾艾的从背后拿出一双鞋垫。
声音小的像蚊子:“周……周颐,想……想送给你。”女孩儿的声音发癫似的抖的厉害。
周颐叹一声,这可给他出了一个难题,当着这么多人,这姑娘竟然敢给他送东西,着实大胆!不接吧,怕扫了这姑娘的面子。接吧,也是后患无穷。让人以为他对这姑娘有意思就糟了。
他看一眼六丫。
六丫心思一转,点了点头。
周颐便温声道:“我姐姐现在正在学绣花,我的鞋垫已经够多了,着实用不上,不如你将这鞋垫送给我姐姐,她也跟着学学如何?”
六丫这时惊喜的说道:“真的,好漂亮的鞋垫。”
那姑娘闻言一颤,红了眼眶,将鞋垫递给六丫:“六丫想学,这鞋垫你就拿去吧,若是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来问我。”说完,抬起手抹了抹眼泪,低着头小跑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