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家生子的诰命之路(244)

作者: 林朝卿 阅读记录

张远最近刚纳了一房小妾,小妾长得十分美艳,晚上刚刚和小妾钻了被窝,就听到防守大人叫他,心里很是恼怒,衣服都没有穿好就跑过来了!

萧绍看到这个样子自然是十分生气,这个张远是王青山的狗腿子,交给他的事情不用心去做,总是拖拖拉拉,有时候还和他唱反调。

自己就是来迟了,他能怎么办?

但是张远发现今天不一样了,萧绍大怒,“你看看你像什么样子,一点儿军人的形象都没有。张百户,我传令下去已有一个多时辰,从你的家里到我这里,就算是爬也爬来了,你不但姗姗来迟,还衣冠不整,都像你这个样子,敌人来了我们该怎么办?”

其他的官员看到张远发髻凌乱,衣冠不整的模样,低头偷笑,有几个忍不住的,还笑出声来。

萧绍见状越发心烦又心忧,他猛地拍了一下身前的书案,大声喝道:“你们笑什么笑,作为军中之人,纪律散漫,死到临头了,都不知道?”

众官员都愣住,忙收敛笑容,垂头肃立,那张远听到了萧绍的训斥,心里很不舒服,看着王青山,王青山咳嗽了一身,张远就站到一边去。

萧绍看到所有人都来了,就把这些天到守备府里,鞑子大军来犯的事情说出来。

一听到这一次鞑子大军要来攻城,所有的人都慌了起来!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萧绍皱着眉,将站在官厅慌乱的千户、百户、总旗们扫视了一边,只见大多数年老体弱,或不堪大用,敌军来了,真正抵用的没有几个人。

而且这些人,纪律涣散,还互相内斗。

萧绍继续说下去,“我这几天在守备府里,根据我们的探子来报,满都鲁继位以后,没有听鞑靼太师的意见修养生息,带着一万人马,直奔定边城而和来,这几个卫城里,定边城最为繁华,又离宣府城最近,若能攻下定边城,便可长驱直入宣府城,甚至连京城都有危机。满都鲁比较贪功,咱们处在鞑子通往定边城的必经之路,一旦满都鲁将目标锁定到定边城,咱们就要正面迎敌了。”

听到这些话,众官员脸色大变,似乎都看到了鞑子的骑兵呼啸而来,杀人如同砍瓜切菜一般,血溅三尺,只觉得冷汗连连。

王青山沉思了一会儿,问道:“大人,满都鲁带着一万人马围城,若想对付我们自是毫无问题,若想打进定边城甚至宣府城,这恐怕是痴人说梦吧!”

萧绍扫了他一眼,依然语气沉重,“若是一般的将领,自是不敢有这样的想法和举动,可是这个人野心勃勃,他又一心想建功立业,觊觎我们燕国大片土地,只怕会作出不寻常的举动。不论他是否会将进攻点选在威武堡,我们都不可掉以轻心,积极备战!”

萧绍重重叹了一口气,郑重地说:“当日,刘守备将我们几个子堡的防守官召到守备府,郑重拜托我们要牢牢守住城堡,切不可让鞑子攻破。城在人在,城亡人亡。今日,我也郑重地拜托各位弟兄,威武堡的存亡,就靠各位了。”

说罢,他站起身来,拱手对众官员深深弯腰行礼。

第214章 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鞑子大军要来攻城了,张远一听到这个消息,整个身体都僵硬了,就目前堡子里面这么几百人,怎么能够抵挡的住鞑子大军的铁蹄,于是走出来战战兢兢的说,“大人!鞑子有一万大军攻城,我们才几百人,这分明是送死,还还不如,还不如我们投降算了……好好歹有一条命留着……”

张远话还没有说完。萧绍的脸色就变了,冷冷的盯着他,“张百户,你可知道,我们守不了威武堡,鞑子就会趁机而入,夺了定边城,然后是宣府,只要攻克宣府,京城岌岌可危,你身为一个百户官,一个军人,在这样危及的时刻,你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动摇军心?”

“可是我们只有几百人啊,怎么迎敌……”张远说这些话的时候,一直看着王青山。

王青山低着头不说话!

“大敌当前,张百户,你就如此贪生怕死吗?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前些日子,鞑子到了永顺门烧杀掠夺,是你把那些无辜的百姓都拒之门外,而且没有出兵迎敌,导致我大燕百姓惨死?”

张远还在狡辩,“大人,当时我城门上只有几十个人,如果我打开了城门,鞑子就会进来,为了堡子里面的安全,下官也是不得以为之!”

“不得已为之!”萧绍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如此一句话,就能将你犯下的罪掩盖过去?那么我在问你,城外的那些老百姓,房子都被烧了?你可去安抚救济过?”

“下官……”张远抹了一把头上的汗,真恨自己多嘴,“下官……下官免了他们的税粮!”

没想到萧绍勃然大怒,一下子站了起来,“城外的百姓们都没有吃喝,你就免了他们的税粮?你以为我不知道吗?堡子里面上好的土地都被你们这些当官的夺了去!那些新来的军户,你给他们分一些都是石头的盐碱地,这样的田地能种出来庄稼吗?你说免了他们的税粮!那么我再问你。我拨的那些救济粮,现在都到哪里去了?”

萧绍大声质问,张远更是满头流害,那些救济粮都被他们贪污了!他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不由的看着王青山,希望他能替自己说一些好话。

王青山转过脸,如同老僧入定,低着头不说话。

萧绍拿起一个册子扔了过来,“你贪污了他们的救济粮,城外死了多少人你知道吗?现在你又让我们弃城逃跑?大敌当前,扰乱军心。我现在就可以军法处置你!”

上一篇: 循循 下一篇: 烧尽鬓边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