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刑部打工守则(243)+番外

作者: 陈皮红枣 阅读记录

安影点点头,这也是苏黄哲和齐国公府都要退亲的原因。

“孔钺算是最近比较得圣眷,大约也是想更进一步。所以家里给他妹妹相看的人家都是些权臣。”

安影接话道:“比如左丞相家?”

“可一门婚事,至于下这么狠毒的手段吗?”安影很是不解,“孔戈要杀了苏大人,要从身体到精神毁了严颜。这操作,杀父之仇都可以报了。”

梁素叹了口气,“谁知道这些人怎么想的?”

安影很快就知道这些人怎么想的了。

咽不下气的齐国公夫人一道折子告到了太后那里。

安影作为当事女官被召进了宫里。

进宫前,陈东又是一阵苦口婆心的思想教育。

安影把这个归纳为公务员出国前的思想教育,流程要到位。

苏黄哲看她样子不由好笑,“陈大人说的那些可得往心里去。还有,在太后那里,不要太为我说话辩驳,让她觉得你立场不公正。”

安影一一应下。

安影在太后的昭明殿里又见着了孔戈,她与一位盛装贵妇坐在太后右手下。

严颜则是和国公夫人、另一贵妇人坐在一侧。

安影心下一叹,这排位就有些微妙呢。

行礼后,太后便问起道:“安主簿,听说昨日涌泉寺的案子你可是立下了大功呢。”

“不敢当,卑职只是听命行事。”

“哎,你具体说说什么情况。”太后含笑道,“来,给安主簿赐座。”

安影小心坐在绣凳上,伶俐地把事情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太后听完后略惊讶地指着孔戈道:“好你个孔娘子,小小年纪,手段这般狠毒。”

孔戈却不不害怕,悠悠站起来行礼道:“太后娘娘,可容小女分辩两句?”

“说吧。”太后眯起了眼。

“首先,约我去涌泉寺的人是严颜。我只是受邀前往。”

“其次,严颜说是我把她打伤,绑了手扔在后山。可我没有。她也没有证人,口说无凭。”

“再次,安主簿说我杀害了严颜的婢女更是诬陷。那钱袋上有血,只能证明钱袋沾过血,如何证明是我用钱袋砸死了严颜的婢女?”

严颜气得猛地站了起来,指着孔戈说道:“你,就是你害的我。你敢做还不敢当...”

国公夫人拉住严颜道,“孔娘子,刚刚刑部的安主簿可是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分析得清清楚楚。若你这样都不认,我们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大家都如此行事,让家里婢女抵罪就是了。”

孔戈身边的妇人笑着开口道,“听国公夫人的意思,这事儿你们说是我们孔戈做的,我们就得认下?什么叫大家都可以这般行事,你是在威胁太后娘娘吗?”

“孔夫人,你这话就不对了。我母亲不过是说了事实而已,你就说是威胁太后娘娘?”国公夫人身边的贵妇人又插进话来。

安影就感觉宫殿里香气扑鼻,贵妇们穿得金光闪耀,说话看着和气,可句句都有杀伤力。

“安主簿。”眯着眼的太后突然开口道:“你怎么看?”

第140章 严颜失踪(十一)

其实刚刚安影陈述已经很明确了,目前证据基本可以确定孔戈行凶。

可太后还是再问一遍安影的意思,显然她是希望安影再做一次倾向孔戈的论述。

安影略略一考虑就回答道:“那我来回答一下孔娘子的问题,这样大家心里自然可以判断。”

“孔娘子确实是收到严娘子邀请才去了涌泉寺。”安影说道。

太后眯着眼,微微一笑,很上道的小官。

“不过这个在案子中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太后睁了睁眼,嗯?

“其次,严颜被人绑架、藏匿在涌泉寺后山一案,目前只有严娘子的证词。涌泉寺的僧人只能证明严娘子同孔娘子一起去了后山,山里发生的情况他们没法作证。”

太后微笑道:“这么说,严娘子一事暂无证据。”

安影点点头。

“对啊。安主簿确实说的公正。谁知道是哪个登徒子骗走严娘子呢?不好意思说罢了。”孔夫人道。

此时齐国公府几位变了脸色,严颜气得涨红了脸,正要说话,又被旁边的妇人压住。

孔家母女二人更是面带了笑容。

安影则继续说道。“至于第三点,我可以确认孔娘子为杀害燕儿的凶手。”

瞬时孔家母女脸色微变。

孔戈刚要开口,太后先开口问道:“你可有人证、物证?”

安影看了一眼坐在上头的孔戈,说道:“孔娘子的罩衣已经找到。”

果然,此话一出孔戈马上变了脸色。

“虽然孔娘子应该是计划把罩衣扔到悬崖下,可惜衣裳太轻,挂在了树枝上,已经由京城府衙的捕快捞起。”安影道:“这件罩衣当天很多人见过孔娘子穿着,有人证。而罩衣沾染的血迹也符合砸人溅血的特点,是物证。”

“钱袋装钱后砸人的伤口也和燕儿的伤口符合。”

孔戈很快稳下了心神,不过杀了一个奴婢,没什么可担心,到时候让身边的炎月顶罪就是了。只有对严颜做的事情落实,才可能对自己有威胁。

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齐国公府吃了大亏,能拿上台面的证据没有。

太后很满意安影的回复,正要给此事下个了断时,安影却继续说道:“杀害奴婢对孔娘子来说确实谈不上大罪。但是在寺庙行凶,且用沾血的铜钱捐了香油钱,着实恼怒了涌泉寺众僧。怕是将来孔娘子得换一家寺庙烧香了。”

苏黄哲特地说过,曹太后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如此一说,曹太后必然厌恶胆大妄为的孔娘子。

上一篇: 被送给敌国主将之后 下一篇: 春夜渡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