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同人)太子今天被催婚了吗(109)+番外

作者: 陌小洛 阅读记录

太子才五岁啊!

难道这就是真龙血脉的威力吗?

胤礽不知道王掞已经在心里将他给神化了,其实他的这种“独特”的看法,就是古今思维的碰撞导致的。

在接受了数年封建思想的教育后,如今的胤礽不再是那个清澈到天真的大学生,他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难免会带入统治者的思维。

但他又不像是康熙以及宗室那般有那么强的阶级观念,现代教育和三观依旧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在别人眼中,他会有一种近乎悲天悯人的气质。

现在的胤礽,就是一个古今矛盾的集合体,其实他尚未找到其中的平衡所在,所以思维会十分跳脱,随时都会有不同的见解。

王掞真的很为难。

面对这么有自己想法的太子,他不敢一直向他灌输自己的想法,他怕自己的想法狭隘庸俗,抹杀了太子与众不同的天性。

若这位天生的未来帝王被他给教歪了,那他可真就是万死难辞其咎了。

王掞纠结许久,终于敲开了隔壁张英的门。

张英正盯着胤褆写大字,错一笔就叫他重新写,胤褆已经在崩溃的边缘,十分想撂挑子不干的时候,张英被王掞给请了出去,才叫又一次的罢课闹剧没有上演。

王掞知道张英是胤礽的启蒙师傅,故而想要探问一下,张英到底是如何教导太子的。

张英听罢后笑道:“藻儒兄着相了。你只管讲你的,太子自有他自己的想法,宫里这么多经筵讲官,难不成人人都能想明白皇上的意思?”

“你我任教于皇室,只管将所思所想不偏颇不遮掩的讲清楚,至于对错——从古至今,思想流派如恒河沙数,各有不同,又何谈谁对谁错呢?”

张英这话翻译过来就是:皇上叫你讲课你就好好讲课,不要遮遮掩掩的动歪脑筋,至于你的想法用来教太子合不合适,那该由皇上来决断,若是不行,早就叫你滚蛋了。

王掞细品了一下,大致懂了,又问道:“那依敦复兄的意思,我该从何处讲起呢?”

他是没胆子压着太子读一百遍抄一百遍背一百遍,像寻常学生那般从头学起,但若要讲意,又拿不准太子的进度,不知该从何处下手。

张英问道:“皇上可交代了让你教什么?”

王掞摇头:“皇上只说要因材施教,并未直言要讲什么。”

“那便容易了,”

张英对着胤礽的方向努了努嘴,“皇上既然没说,那你就问太子呗,他想听什么,你就讲什么。”

王掞:……

这师傅,是这么个当法吗?

太子想听什么他就讲什么,那万一太子想听话本子呢?

他也要当一回说书先生吗?

“藻儒兄,你又着相了不是?”

看出来王掞的纠结,张英又道,“天地君亲师,君可是在师之前的,更何况你我也算不得真正的‘师’。君有命,你自该遵从,先君臣后师生的道理,难道你还不懂吗?”

王掞深吸了一口气,用力点了点头:“多谢敦复兄指点,我懂了,我这就去问过太子!”

说罢,他便拱手告辞,重新回他的学堂里去。

张英看着王掞的背影,啧啧了两声。

这当真是个老实人啊,怪不得皇上会选他来教太子。

且不说学问如何,但至少听话,绝不敢叫太子受委屈。

哎,真令人羡慕啊!

他也想去教太子,太子可比大阿哥好教多了。

要不然,他等会儿去皇上哪儿偷偷告王掞一桩,想办法跟王掞换换?

王掞重新回来的时候,胤礽、张廷玉、察岱和巴尔图都在乖乖的写字。

胤礽虽然对抄书没什么兴趣,但他还是想好好练字的。

在现代的时候,他就很羡慕那些从小就被家长带着出去学习书法的同学,看着每年新年表演的时候,他们写的春联福字之类的,就觉得真是太厉害了。

他自己的字却只能说是工整,应付考试足矣,但论美观,却差得远。

如今有机会从头练起,胤礽自是很是认真。

他手头的这本字帖,是纳兰性德所写的正楷。

纳兰性德的字自是比不上像高士奇这种大家,但用康熙的话来说,容若字如其人,规矩中带着洒脱,方寸间足见儒雅,虽算不得自成一格,但却叫人看着如沐春风,分外舒心。

而高士奇给胤礽写的那本楷书字帖,却是更加坚硬,笔触力度惊人,虽然架构意境均是上上之选,但却并不适合小孩子初学入门。

故而康熙虽然总喜欢暗戳戳的吃纳兰性德的醋,但还是没有反对胤礽练他的字入门。

胤礽年纪小,手劲不足,对毛笔的掌控并不好,即便纳兰性德在写字帖的时候已经尽量横平竖直,使结构更加统一易学,但胤礽写起来,却还是不太得要领。

“太子,您这本字帖很是不错,但臣见您握笔尚且不稳,现在练这个还为时尚早,”

王掞终于找到自己能教的了,“臣觉得,您不如先从控笔练起,等手稳了,再来练习结构,应能事半功倍。”

胤礽醍醐灌顶,觉得王掞说得非常有道理。

他就觉得好像哪里不太对劲,听王掞这么一说,可不是么,毛笔笔毛太软,他连直线都画不好呢,又何谈练字!

果然专业的事情就要交给专业人士,在教小孩子这一点上,康熙和纳兰性德都不靠谱!

其实康熙和纳兰性德也很冤枉。

当初在给胤礽选字帖的时候,他自己说得头头是道,好似什么都懂一样,难免误导了康熙和纳兰性德,而王掞亲眼看到了他练字,才会更加知道该如何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