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太子今天被催婚了吗(360)+番外
然而“顾客们”可等不及他们几个人忙活,很快便都动手帮起忙来,空地上架起一簇簇篝火,烤肉的香气逐渐弥漫。
康熙玩够了,只留下一句“烤好了给朕送些过来”,便领着众位大臣重新回去宴饮,将场地留给了那些难得能玩乐一番的宫人们。
顺道也将无所事事的胤礽给带走了。
胤礽不乐意,但却无力反抗,只能乖乖的坐在康熙的身边,看着那拘谨的舞蹈,没滋没味的夹着桌上不知该不该算是杭州菜的菜肴吃。
那件事过后,再没人敢往御前送美人了,便是歌舞表演也都变得保守拘谨,还不如宫里的舞姬跳的有意趣。
就连胤礽都对这些仿若广播体操一般的舞蹈不感兴趣,更别说是康熙了,一舞作罢,他便不叫人再上来表演,只叫乐师弹奏些江南曲调。
再过半个时辰,康熙便叫散了,等官员们都退出去后,他对着胤礽挥了挥手,表示他也可以滚了。
胤礽:……
所以康熙非得将他拘过来是为了什么?
单纯是觉得宴会无聊,所以看不惯他在外面快活吗?
胤礽恶狠狠的瞪了他阿玛一眼,登登登跑了出去,康熙哈哈大笑,只觉得连日来心里的烦闷一扫而空。
“还是太子知道怎么叫朕开心啊,”
康熙对着梁九功感慨道,“叫人赏所有宫女太监,他们今日陪着太子哄朕,也算是尽心了。”
梁九功:……
他怎么觉得,皇上想太多了呢?
算了,管他呢,皇上有赏,人人高兴,至于最开始到底是为什么办的,那重要吗?
反正只要太子爷不说,皇上永远也不会知道。
……
御驾在杭州城彻底安定了下来,胤礽的生活也恢复了正常。
白日里依旧是该读书读书,该练武练武,只不过不知不觉间,康熙送来给他看的折子越来越多,渐渐不止于请安折子,还有许多跟江南乃至福建一带的民情,以及台湾的情报。
从这些折子里,胤礽逐渐对东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再加上有当地官员可以随时询问,却是比在上书房里对着书本学,要方便许多。
整顿完杭州官场的康熙终于舍得将他的太子推到众人面前,当地官员也在日常接触中,开始了解这位大清的储君。
他的确像是传言中那般金尊玉贵,被皇上当成明珠一般捧着宠着,但却绝不是不谙世事的稚童,而是一位已然能叫人心生敬意的太子了。
很多时候,这位太子爷完全不像是这个年纪的孩子,思维缜密决策果断,却又仁慈公正。
最重要的是,他们也发现了胤礽的重要功效——
当他们与康熙意见不合之时,胤礽便能成为他们与康熙沟通的桥梁,只要有胤礽在场,康熙就不会轻易动怒,明显好说话不少。
故而当他们有什么事怕康熙不同意的时候,就会先打听打听今日太子爷在不在,若是不在,那就明儿再来。
对此,康熙是乐见其成的。
他一直在探寻太子在朝中最合适的位置。
若将胤礽当成半君,就连他自己也会担心会不会终有一日他会开始介意儿子能与他抗衡,可若将胤礽当成臣子,又不符合他储君的身份。
而如今胤礽成为了一个独立于君王和臣子之外的第三方,既地位独特又不会叫人心生忌惮,于他而言,是最舒服的。
所以很多时候他是故意黑脸,一则要看看儿子如今是否有能力担起这个位置,二则也是叫外人自行发觉太子的重要性,教化于无形。
结果他还是很满意的,并且打算继续将儿子往这个方向培养。
他希望将来太子参政的那一日,能处在一个高于各方利益的位置上,他希望他的太子,眼界更高些,不会拘泥于朝中现有的党派之争,而是实打实的为天下计。
这是他如今自己都无法做到的,所以他需要有一个人,一个能叫他放心信任的人,时时提醒自己,却又不用担心那人另有所图。
这些事康熙并未与胤礽直说,胤礽如今也还没能体会到,他只是发现自己的师傅越来越多,从一开始的内阁大员,到如今更多的是曾经主政一方之人,来告诉他这个天下的真实模样。
没有奏折里精彩言辞的粉饰,不再仅仅是一行行高高挂起的文字和数字,胤礽眼里的世界越来越详实,而随之而来的,是对天下百姓更多的担忧,以及对治理天下更迫切的追求。
这想的转变也让胤礽从心怀天下却不知从何下手,逐渐转变到求真务实,从小事做起,他发现自己能做的事以及等着自己去做的事越来越多,自然也变得更加忙碌。
康熙看着原本悠闲玩乐的儿子日渐繁忙,逐渐变成了他想象中的太子模样,却又开始心疼起来。
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太心急了,毕竟儿子还小,而他正值壮年,本来可以让儿子再多快活几年的,可如今在他的推波助澜之下,让儿子逐渐找到了想要追寻的目标,却也让儿子再难如之前那般悠闲了。
于是乎在胤礽还在忙着了解江浙一带农民现状的时候,康熙大手一挥,决定提前起驾,上船离开杭州,往福建去。
胤礽:……
你们当皇帝的,都是这么随心所欲的吗?
说好了要在杭州待到秋天的,他还有许多事务没了解清楚呢,怎么说走就走了???
第140章
盛夏午后,闷热的天气里即便是坐着不动,依旧汗流不止。
林抱节热得满头大汗,却还在坚持给胤礽扇扇子,然而这暑热的天气里,扇子扇出来的都是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