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同人)太子今天被催婚了吗(376)+番外

作者: 陌小洛 阅读记录

托盘上放着汗巾小刀,另有小太监端了热水进来。

冯秋儿一惊,正要喝问,就被郑克塽握住了手。

郑克塽柔声道:“以前你经常帮我剃胡子,手艺是极好的,今日不如便也来帮我剃剃头发吧。”

上岸至今,他一直保持着汉人发型,从未有人提出过叫他剃头之事。

然而他知道这是迟早的事情。

大清自入关以来一直强硬的推行剃头政策,无一人能幸免,可以说不剃头便不能算是大清人。

他知道之所以一直无人向他提起,只是因为台湾尚未正式受降,等受降仪式之后,不止是他,全部台湾男子,都逃不掉剃头的命运。

而如今,胤礽给了他一个主动的机会,他知道若他不肯,胤礽也不会勉强,会让他保持延平王的尊严,以汉人打扮参加受降仪式,但若他肯自行剃头,着满人装束归降,那康熙必然更有颜面。

这也许是他最后一次能以延平王的身份出现在众人面前,是他很难割舍的尊严,但若是他不肯低头,那冯氏一家的命运究竟会怎样,就要去赌大清太子的慈悲之心了。

为了冯秋儿,他不敢赌,也不能赌。

冯氏一族盘根错节,上下亲眷和拥趸加起来有数万人,即便只牵连其中百一,也是他们无法承受的。

在人命面前,什么延平王的尊严,都尽数可弃,既然已经决意归降,总归是要剃头的,也不差这一天。

冯秋儿的眼泪瞬间滑落,却不肯哭出声,她接过剃刀,努力让自己的手不要颤抖,然后闭上眼睛用力点了点头。

“好,那我来帮你剃头。”

……

翌日,天朗气清。

康熙将受降仪式定在了福州城中,令万民可以围观。

台湾众臣都被“请”到了现场观礼,他们有人极尽奉承,努力想要表现出高兴的模样,而有人却是唉声叹气,悲伤与国之将亡。

康熙坐于高台御座之上,胤礽侍立在旁。

郑克塽手捧延平王玺缓缓而来,却是一身满人衣裳,梳着满人的发辫,完全看不出他是台湾旧主,反倒像是八旗子弟。

“呸,没骨气的东西!”

“苍天无眼啊,郑家怎么会有你这般无耻的子孙!”

“郑克塽,你愧对郑家列祖列宗,愧对大明!”

一些顽固守旧的台湾大臣接受不了郑克塽的打扮,气得当众高声喝骂,一声声一句句就像是扇在郑克塽的脸上。

可他只能生生受着,他无力辩驳,也没什么好辩驳的。

本就是他无能,该受万世折辱,并不算委屈。

康熙看着一身满人打扮的郑克塽,却是十分的满意。

他忍不住对胤礽笑道:“此事你安排的极好,下面那些台湾官员也都交给你来处置。”

大清国力昌盛,对台湾之战可谓碾压,如今不是他逼着郑家投降,而是郑家求着他要投降,这其中的差距,简直妙不可言。

康熙满意了,对郑克塽的态度也很是温和,受了郑克塽的大礼后,亲手将他扶了起来,当众言道:“先帝曾应过郑公,若肯归降,便封其为海澄公,如今你替郑公归来,朕也必然践诺,自今日起,郑氏一族入汉军旗正红旗,今后你便是朕的海澄公了。”

郑克塽再次谢恩,内心再苦涩,也只能欣然受之。

“你在海岛上漂浮多年,这次便随朕回京,重回故土吧,朕会在京中为你赐下府邸,必不会叫你受委屈,”

康熙又道,“听闻你的夫人有了身孕,却是个吉兆,这孩子是个有福气的,朕便为他赐名安福,叫他一生平安有福。”

赐名之事乃是康熙见郑克塽今日装扮心情大好临时起意的,于郑克塽而言,是个惊喜。

能得康熙赐名,这个孩子将来出生之后便无人敢欺凌。

安福,平安有福,多好,无论男孩女孩,都是个好名字。

为了昭显对郑克塽的看重,自受降之日后,康熙便总将他带在身边,倒像是真正的宗室子侄一般,督促其读书习字,还带着他出去骑马打猎,盛赞其文武双全。

台湾众臣见状,也逐渐认命,纷纷效法郑克塽剃头易服,胤礽干脆挑出几个愿意办差的送回台湾,将台湾百姓剃头之事交给他们来办。

台湾百姓听闻延平王已经做了大清的海澄公,又见以前的大臣们都剃了头,再加上对大清军队颇有好感,故而在剃头易服这件事上,并没有遭到特别大的抵触,偶有特别倔强的,也有台湾大臣挨个去劝,终是未用强制,便顺利完成了。

在此期间,胤礽命人采购了布料,制得一批旗人服装,都是京中百姓们常穿的样式,干活什么的都方便。

这批服装运送到台湾后,作为大清对剃头百姓的“回礼”,分发了下去,免去了百姓们舍不得花钱再做一套新衣裳的难处。

而家里男人们都剃了头的女人,也同样能领到一套新衣。

衣裳并不是什么名贵布料,只是普通的棉布,又根据台湾的气候,做的更加透气,百姓们也没舍不得上身,人人换上之后互相瞧着倒也干净整齐,一时间岛上的气氛很好,甚至还有百姓往军中送些吃食之类的,作为衣裳的答谢。

这一切,郑克塽都跟在康熙身边亲耳听到了汇报。

“海澄公,如今可是放心了?”

康熙问道,“台湾一切安好,朕打算数日后便启程回京去了,在离开之前,须得处置好台湾降臣,你日后便去太子处听差吧。”

郑克塽拱手应是,随即退了出来,去了胤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