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九零:成了三个反派的全能后妈(53)
“林珊月,林珊月?”
饭后散步已经渐渐成了传统,每次吃完饭,只要有时间,她都会带着孩子们出去走一走。
凉风习习,夕阳的余晖下面,柳条儿摇晃脑袋,河流的水流声潺潺,远处的烟囱飘出缕缕青烟。
“妈妈,顾凌哥哥一直在叫你呢。”
“管他的,以后我们不认识他。”
“为什么啊?”沈君洋不解,在他看来,顾凌哥哥是一个很好的人。
“没有理由。”
孩子们还小,不懂成年人的世界有多复杂。
“林珊月!!!”
顾凌叫了她好多声,她不应,他直接追上来挡住了她的去路。
林珊月眼皮都没有抬一下,绕到旁边要走开。
“林珊月,你怎么了?”
林珊月一言不发,面无表情地牵着两个孩子快步往前走。
他们走得很快,又恰好被一个小推车挡了路,两人之间很快就拉出了一大段距离。
顾凌只得放弃追逐,迷茫地站在原地,实在想不通他做错了什么。
林珊月带孩子去城里打完预防针,带沈君洋复查完,又带着孩子们去看沈凉城,他因为接了盛世服装的广告,知名度又提高了不少。
现在走在大街上如果不戴口罩,都会被个别狂热的粉丝认出来。
沈凉城得知她打赢了官司,不再欠钱,冰冷的脸上浮现出笑意,林珊月很少看到他笑,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
关于家里的所有事都是沈君洋和丫丫说的,林珊月和他之间几乎不交流。
等他们都谈完话,空气里很安静时,她便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孩子们,我打算先拿手里的钱买套房子。”
“妈妈,你还是想搬家到城里吗?”
“不是,我是为了投资。”
说投资他们貌似也不懂,索性就此止住。
“都是投资,那青河镇也可以,也不一定要买房。”沈君洋冷不丁地来了这么一句。
一个小屁孩懂什么?不过林珊月觉得她说的特别对。
在记忆当中,隐隐约约听说过青河镇,好像是一个特别著名的景区来着。
可惜年代久远,是在网上看到的,当时只是匆匆一瞥。
她特别犹豫,该不该赌一把。
沈凉城补充了一句:“可以在镇上开超市。”
整个青河镇包括旁边的临镇都没有超市,只有顾家有一个小卖部。
由于没有竞争者,他家的生意特别好。
开一个百货超市,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她依然有顾虑。
“我再想想。”
既然沈凉城主动给她说话,她也语重心长地劝说道:“如果你不想做这行,我随时都支持你辞职。”
大不了就赔偿违约金了。
“我要去工作了,你们走吧。”
沈凉城明显拒绝了。
他一身黑色,黑色的皮衣,黑色的带链条皮裤,黑色的高帮皮鞋,戴着黑色墨镜,看起来很酷,但也有不属于他年龄的成熟。
他离开的时候,拿了一张银行卡给沈君洋。
林珊月装作不知道,对于沈凉城,她是真的hold不住。
在青河镇开超市的想法已经在脑海里住下了,时不时就想起,但她迟迟没有下决心。
直到她从李宝儿那里听说最近出了政策,要大力发展青河镇,并且还大力支持个体户创业的消息。
让她定了决心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已经相关部门着手规划高速公路了。
而规划当中就提到要经过青河镇。
要想富,先修路。
青河镇样样都占上了。
这些像催化剂一般,让她很快就不再犹豫,决定了要开青河镇的第一家超市。
这个决策也得到了孩子们的支持。
第46章 和你们知识青年想不到一块儿
林珊月要在镇上开超市的消息不胫而走,仅仅不到一天,她就成为了全镇的笑话。
“一个女人不在家相夫教子,还想做生意?真是嫌钱太多了。”
“看着吧,肯定亏得血本无归。”
“在这里开超市?谁人去她家买啊?还有,她在城里到底做的什么生意?能有钱开超市?”
……
什么样的人都有,怀疑的,嘲讽的,看热闹的……
林珊月走在路上,有些胆儿大的指指点点,有几个特“好心”地提醒道,“听说你打赢了官司赚了几个钱,这钱留着抚养费孩子长大,别败家了。”
在她们看来,她一介女流开超市做生意是不务正业,是败家。
在所有人怀疑和嘲讽的目光里,林珊月越是要做好这件事。
她考察了整个镇子,最后确定把超市选址放在街中心,人流量最大,位于十字路口的边儿上,可谓是四通八达。
房东家姓李,只住了一个老人,儿子儿媳都住城里去了。
以前是一个老地主,这房子就是从那时候传下来的。
租金每月300元,在这个90年代来说还是贵了些,但胜在地段好,林珊月咬咬牙将其租下来了。
交完定金以后,她觉得心中特别踏实。
之后是办营业执照,进货……各种流程很快便办下来。
从决定开超市到营业,不到一个星期。
她给超市取了一个名字,叫林沈家,定位为百货超市。
占地面积大约有80平米左右,分为五个货架,有零食区,日用品区,家居用品区,玩具区,服装区等等,应有尽有。
镇上的人等着看她的笑话,但她充分掌握人们的心理,开业第一天,便推出了“买一送一”,“买二件打八折”的活动。
大家哪里见过这种场面?看她超市里东西应有尽有,还比城里便宜,观望的她们不由得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