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女有空间:开荒摆摊种田忙(27)

作者: 堇菜玲珑 阅读记录

连芝还知道现在的老人还是和以前一样称呼连家堡为堡子,但现在的年轻人都改了称乎叫村子,周围还有几个村庄李家堡、孙家堡……都是这样的情况。

连大兰领着自己在村子里转完了,连芝就更想留在这里了!

特别是看着地里那些,产量不高病怏怏的苗,她心里都恨不得马上去换成自己空间里的高级货。

最后她们打算回家的时候,路过了连大兰自己家的地。

站在地头,连芝看着这块地收拾的是很板正,只可惜这地里的苗参次不齐,稀稀拉拉还有不少株,蔫儿吧唧快的都要死掉了。

第48章 有了打算

连芝往前迈了两步,弯下身来看了看这些禾苗,本身的质量就不是很好,就算成熟估计也收不了多少东西。

看着连芝对着地里的禾苗感兴趣,一旁的连大兰也蹲下身来,把其中的一株禾苗整了整随口说道,

“这块地我爹非要都种上旱稻,说给孩子吃,别人家只种一块地头,而我们种了这半亩多,怕少了不够孩子吃的,其他两块地我们也都种了玉米,到时候玉米收获高一些,全家终归还指着那两块地。”

连芝听后站起身来,指着那片荒山脚下的一片大草丛,对连大兰说道,

“嫂子,我想在那边开几块荒地,到时候村正不会有什么意见吧?”

“他能有什么意见,这荒山野岭都没人要,谁爱开荒谁开荒,但嫂子告诉你句实话,村子里这么多人为什么放着这荒山都不去开?

很多年前早就有人有过这想法了,但是这好地都长不出丰收的庄稼来,在那荒山上就更别提了。那些老人都没有弄明白的事,你也不要去弄了。”

听着连大兰的话,连芝只是点了点头,但在心里已经做好了决定,这荒肯定是要开的,而且她还要把那荒地上种上各种粮食蔬菜,到时候来个大丰收。

连大兰虽然对连芝说了实情,但却不希望她去开什么荒种什么地。

“连芝你听嫂子的一句,在村里安稳待着就行,我爹和我娘都是老实人,他们说了会拿你当闺女一样待,自然是说到做到。”

“嫂子我知道,我也相信大叔大娘肯定会待我好,但我也不能干待着什么都不干,我也会种地,我想种地!

我还想在咱们堡子里种上蔬菜,小麦也要种,别人种不出来的不如意,说不定我种出来的会大丰收呢!”

说完这句看着连大兰又要开口劝她,连芝不忘补了一句。

“嫂子你就信我这一回吧,我也是有手有脚,能养得起自己,不为别的就为争口气。”

连大兰知道连芝说得是什么,也不再劝了,

“行,你要是愿意弄那就弄,回头我跟我爹商量商量,先看看情况咱们再具体定。

但你要答应嫂子可不许累着,嫂子再过两天就要回去了,毕竟二牛歇些日子还要去打长工,家里不能没人。”

看着连大兰不再劝自己,连芝更有信心了,拉着她的手保证道,

“嫂子你放心,以后我会把大叔大娘像亲人一样待,也会好好孝敬他们的。”

“好好好,嫂子相信你,你自己只要好好的,比什么都强!”

连大兰一边说着,一边拉着她往家走去,连芝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决定把自己的想法跟连大兰说了。

“嫂子,我能不能求你个事。”

连大兰听见连芝用求这个字,佯怒地瞅了她一眼,

“啥事你就直说,什么求不求的!你要是这样说话,我可真生气了!”

连芝听了赶紧笑嘻嘻地拉着她的手,轻轻拽了拽,

“知道啦!嫂子,等你回宋家村就别提我的事了,我现在还不想让他们知道。”

第49章 要去镇上

听连芝这样说,连大兰觉着她不让自己提这个事情,是为自己着想,是怕回去给自己找麻烦,怕她担心,就点了点头应下了。

连芝看着连大兰答应了便也放了心,她们回去时听说村子里明天有去镇子上的。

连芝听了其实特别想去,很想知道这边镇子上到底是个什么条件,但是又不好意思开口,毕竟她现在可是身无分文……

或许是看出了连芝的想法,连大兰便主动对她说,明天也要想去镇子上看看,正好给孩子买点东西,等回宋家村的时候捎回去。

因为离镇上有二三十里路,所以决定明天两人也起个大早,跟着村里的人一起去镇子上。

连芝知道连大兰多半是看出了自己的想法,虽然答应了去镇子上,但却不想空手去。

春困秋乏夏打盹……

午后,连大兰跟她娘搂着大哥家的孩子,和连芝在炕上打着盹,没一会儿便都睡着了。

而连有福不知道去哪了,或许是和村子里的几个人,在村前的大树阴凉下闲聊。

看着旁边的人都睡得很香,连芝蹑手蹑脚的从炕上起来,只不过连大娘上了年纪睡觉本来就轻,连芝起身时哪怕是再小心,她也感受到了。

连大娘以为连芝要去茅房,怕她自己不习惯,就紧跟着走了出来,毕竟这两天每次上茅房,无论日夜都是连大兰陪她一起。

“大娘你快睡去吧,我睡不着了,就想出去走走。再熟悉熟悉咱们堡子里的环境。”

“那行,我去把大兰给叫起来,让她和你一起去。”

连大娘说着便要退回屋里,被连芝及时地给抓住了,怕吵到屋里的连大兰和孩子,连芝便拉着连大娘走到院子里的院墙边,随后才轻声地告诉她,

“大娘,你别去叫我大兰嫂子,让她在家里好好歇息歇息吧,过两天回去又有孩子又有婆婆的,哪还有这种躺着午休的闲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