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妾为后(清穿)(342)+番外
宁翘身边是跟着烟水烟清进来的,宸妃那边的大宫女送过来,两个人忙上前接了。
宸妃还要再确认一番:“上回你去永福宫饮茶,出来时瞧着似乎不高兴了。是不是本宫这个妹妹哪里不周到,惹得侧福晋生气了?”
宸妃主动提起,宁翘正好试探言明:“妾与庄妃娘娘实在是话不投机。可若非庄妃娘娘启发,妾还想不到这许多事。妾不受算计利用,更不受胁迫。娘娘深知此处,妾也是不愿意娘娘一直蒙在鼓里的。”
宸妃垂眸,瞧了半晌茶盏中的浮沫,才淡声道:“九阿哥年纪也不大,有些人就迫不及待的将他带到人前去了。本宫的这个妹妹,向来安安静静不言不语的,但那也只是给你们看的,深宫之中,哪有单纯的人呢?”
“她倒是懂几分女真小字。侧福晋可不要错信了她。有十一阿哥在,皇上总是最疼爱幼子的。”
宁翘这就明白了。这对亲姐妹关系瞧着本来就不甚亲密,现在再听这些话,就知道她们姐妹也未必如面上看见的这样和睦融洽了。
庄妃那日所说的话,应当也是八.九分真的。姐妹俩的龃龉,宁翘是不管的。反正她今日的话是带到了。
庄妃都不肯安安静静的待着,那就怨不得别人要对付她了。
有十一阿哥这个桥梁,宁翘也算是暂时和宸妃达成了共识。
宁翘在关雎宫中坐的长久些,但也并没有耽搁太久。
她还借故看了看十一阿哥,仔细记下十一阿哥如今的情形,以便回去写在给宁克申的信中,也是为了叫那边的医者看一看。
这还是她头一回这么仔细的看十一阿哥。
十一阿哥如今消瘦成这个样子,倒还是能看出长得很像皇太极。
这孩子也是病弱,将来能不能长成,总是不好说的。可真要宁翘说,这宫中几位娘娘和阿哥们,最好是互相制衡,谁也占不得上风,才是对多尔衮最好的。
互相掣肘,多尔衮这里才能舒坦些。要是哪一方占了上风,多尔衮那里就会吃力了。
宁翘肯尽心,不是为了十一阿哥。终归也是为了多尔衮的路能走的平顺些。
多尔衮要权衡的利弊太多了,只怕这些细枝末节他懒得理会。
可这样好的能够拿捏宸妃的机会,宁翘不愿意错过。
多尔衮又肯放手让她去做。这个男人待她的心意,不容忽视。
出得关雎宫,宁翘是早有准备的,她也不肯叫人看出来,便只管做出一副冷淡神色,叫人看不出喜怒,但绝不会让人看出来她和宸妃平静的达成了共识。
宫里头的眼睛太多了,宁翘出来之前就叫烟水烟清把宸妃给的东西藏好了。
外头是谁也看不出来的。
只是她来关雎宫一趟,又明显比另外两宫的时间要长些,只怕皇后与庄妃不可能没有动作的,可这就不在于她的事情了。
宸妃也在深宫数年了,她们姑侄姐妹自己斗去,宁翘很可以不必理会的。不过从旁关注还是可以做到的。
宁翘回来给宁克申写书信,他们一路南下,遇到许多的事情,都详细记录下来,再遣人悄悄送回来。
沿途风貌地形,所遇官服民人动乱之事,也全都记在上头了。
南边正是乱的时候,对关外防御甚重,是费了些周折才能进去的。
但这一份乱,倒是正好方便了宁克申他们行事。
宁翘接到这些书信,自己都没拆,直接就送到多尔衮跟前了。
倒是多尔衮毫不在意,往往当着她的面拆开,揽着她一同观看。
宁翘自然也就跟着一起看了。
有时候品评几句,其实也是想了解多尔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为政理念。
作为领兵入关的第一人,这位睿亲王的想法是很重要的。而那些簇拥着他的人的想法,也是很重要的。
毕竟在关外做亲王,和在关内做摄政王是不一样的。
又或者。
在关外做皇帝,和在关内做皇帝也是完全不同的。
第120章 深藏
宸妃倒也是个谨慎的人。
给宁翘的东西并不是李佳氏给她的原件。
便也是女真小字的,但宁翘一看便知道,这是叫人誊抄过的。女真小字并没有那么多的人会写,即便是照着抄也不会写的很标准,因此一看就知道是抄过的。
而且所给的抄件并不是庄妃的字迹。也就是说,这个原件宸妃不只是抄过一遍的。宸妃甚至贴心的将她们所译出的版本放在里头了。
宁翘给拿出去了,她是不需要这个的。
李佳氏的生子秘方并没有那么多。也不似汉家典籍那样多少卷多少章的。它就是一小节一小节的,短小精悍,意义只要是确定下来,也是很好理解的。
就因为是女真小字,所以才会难懂一些。
宁翘这边将东西都译出来之后,就开始慢慢的比对。看看她所拥有的这一份和宸妃所得到的这一份是否是完全一致的。
这个工程倒也不算如何浩大,但也很是花费了宁翘一些时日的。
竟是过了一个年节,过了个极冷的冬日正月,积雪尚未化全的时候,宁翘才比对出来了结果。
宸妃的那一份,还真的跟她的不一样。
这活儿宁翘一个人是干不来的,烟雨烟霞几个丫头八旗的出身,但是年纪不大,自然不懂得这个,就是乌喇嬷嬷从旁协助的。
结果出来的时候,宁翘看着纸上未干的墨迹出神。
乌喇嬷嬷在旁轻声道:“主子的这一份,应当是真的。”
宁翘道:“何以见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