馋嘴小农女:嫁个猎户有肉吃(1130)
结果还有不想吃油荤的,只要清灼一下就行。
这道菜倒是不费神,就是青菜难寻。
受灾之后,所有的庄稼地都是一片淤泥,哪儿来青菜。
现在吃的都是从外地运来的。
这位客倌还说要新鲜的。
外地运上三五天到仓州来,早就蔫了,哪还有新鲜的青菜,这可不比吃肉简单。
“我家夫人想吃,你再去找找,不管是什么菜,只要叶子是绿的都好办。”
长宁听说没有很是着急。
和小二一起去了后堂。
厨娘听说要找青菜直接说没有。
“大嫂,你行行好,我家夫人胃口不好,只要是素菜就行。”
“我……”
长宁看她吞吞吐吐,一下就觉得有戏。
“大嫂,只要有素菜,钱不是问题。一份给你一百文。”
厨娘算了一下,觉得还是少了点。
“两百文?”
“行,我自己家里发了点豆芽,原本是给我家孩子们吃的,既然你家夫人想吃,那我就去端来吧。”
“多谢大嫂,多谢大嫂。”
长宁那叫一个激动。
总算不侮使命。
夫人很少提要求,这会儿想吃的东西要是办不成,长宁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好在,有银子就好办事。
大街上,各商户也开门营业了。
尤其是米面油之类可食用的商家满心雀跃,满脸兴奋。
这一次,一定能大赚。
可是,左等右等,没见有什么人来买。
一问才知道,朝廷的赈灾银子明天才开始发放。
真正是好事多磨。
等银子发下来了,生意就好了。
毕竟手上有钱肯定就要为家里置办粮食了。
仓州的一个普通农家,几间破房子早已被冲垮,一群人在那儿挖着墙角。
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有。
“娘,我好饿啊。”
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用铁铲在铲着,突然额头直冒冷汗,满脸通红,一屁股坐在地上喊。
“二狗,快,快喝点稀饭。”
妇人连忙将瓦罐里的稀饭倒了小半碗,小心翼翼的端到儿子面前。
“来,喝一点就好了。”
说是稀饭,其实不过是水里加了点米粒罢了。
清得能映出人影。
这是官府之前的施粥,一人一碗。
很多百姓端着都舍不得吃,喝几口留一半带回家放在瓦罐子里,当存粮一般用于救命。
就这样熬着过了半个月了,总算盼着朝廷的赈灾粮。
结果,皇上发现银。
按说,白花花的银子到手,对百姓来说更是好事一桩。
只是怎么也没料到,钦差大臣会横插一脚,还特意张贴告示。
“哎,真是可怜。”
看着自家孙子一口就将那小半碗稀饭喝光了,还伸长了舌头去舔碗,陈老爹已经陷下去的眼神又暗了几分:“孩子啊,你们都撑住,明天就能领银子了,领到银子,爷爷给你们买米买面,一定让你们吃一个饱。”
陈老爹想的是,哪怕是死呢,也不能做饿死鬼。
三两银子还凑合着用,今天已经往里地撒了些菜种子,等它们长起来了也能填填肚子。
“爹,听隔壁的宋叔说,米价又涨了。他走了一个通街,最后在沈记粮行买的要便宜些。”
“没办法的事儿。”陈老爹道:“你们都记住,以后买东西一定要货比三家,买最便宜的。”
“就是,现在卖粮的商户多呢,还有很多是外地的。”
“要说钦差来了唯一的好处就是卖粮的多。以前外地的粮商可不敢来,仓州的几大粮行的东家没人敢惹。”
“现在有钦差给他们撑腰,自然是不会怕的。他们来,就是为了抢百姓手中的钱,那几大粮行的东家不敢得罪钦差。”
“要是粮价再低一点就好了。”
“你做梦还差不多。”
百姓心中都有一个梦,就想能吃饱穿暖。
这一夜,多少人都睡不安稳。
“将军,曲掌柜的车队已经到了仓州城外了,明天一早开城门就能进来。”
“好,告诉曲掌柜,第一日米卖二十文,精面十五文,粗面十文钱。”
“往后每日降一文,降到原来的标准就清仓走人。”
“是,将军。”
天亮时,仓州百姓都很激动。
从里长手中接过赈灾银子,磕谢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转身就要进城买粮。
“听说没有,仓州城外有一个商队拉了很多很多的粮没能进到城,现在抛售,米价二十文。”
“真的假的?”
“真的,我姑姑的儿子买了五十斤呢,原本他还要想多买的,不过无意中听店小二说了一句:说这样下去会导致粮价下跌的,想想不划算,就不敢多买了。”
“那还等什么,赶紧去买啊。”
“奉劝你们一句,别多买,万一下跌了,现在买多了就吃亏了。”
“也是,咱们买来吃上十天半个月的就行。”
“要我说,买来吃上三五天饿不着也好。”
“还是要晴带雨伞饱带干粮,万一他们卖完了我们又去买五六十文一斤的就不划算了。”
第968章 谁敢
“都是做生意的人,未必你连规矩都不懂?”
“就是,你以为仓州城是你想来就来的地方。”
“你从哪儿来,就回哪儿去,我们权当没这回事儿。”
“你若是执意要在这儿卖,发生一点什么意外就别怪仓州不旺你了。”
“识相的,赶紧滚。”
仓州城外,曲掌柜冷冷的看着围着他的一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