馋嘴小农女:嫁个猎户有肉吃(889)
“我听石头喊老爷夫人,八成是京城的官家。”
“啧,石头厉害啊,这官家的老爷都来他家做客?”
这一宣传连村长都想去打探。
最后想着等儿媳回来就能听见最新消息了。
不慌!
董家人却是慌了!
儿子说这是京城的老爷和夫人,来家里住几日体验一下乡下生活。
“小人(小妇人)见过老爷,见过夫人。”
“快快免礼,是我们打扰了。”
白素素笑眯眯的看着这个院子:“小董子,不错,这个院子修好好。”
“奴才托皇上的恩典。”
“也是你有本事,满朝文武都回答不上来的问题你能记得清清楚楚的,所以才得了皇上的赏,这是你应该得的。”
第761章 有福
先生也在石头的引荐下来见过了朱开元夫妇。
“先生不必客气。”
朱开元读书并不多,也最不耐烦就是和文人打交道。
不过,眼下先生是男的,只好由他来应对了。
“先生在此教导这些小儿,可有什么难处?”
他能给的帮助大约也只有银子了。
“学生倒也没遇上难处,只是教导这些孩子后发现虽然家穷启蒙晚,但是,都还是不错的小孩。”
买不起纸笔,石头就让大家伙儿在沙地上写。
每隔一段时间要考验一番才在纸上写。
一笔一画,工工整整的。
连之前以为只是好奇贪玩儿的姑娘们都学得很认真。
特别是石英。
小姑娘很是刻骨,时常下了课堂都还在请教。
晏先生原本就是一个老秀才。
当年其实也有机会中举的。
奈何那些年天灾人祸不断。
皇帝昏庸无道,科举腐败不堪。
当年和自己说是同窗却是连文章都做得狗屁不通的员外郎家的少爷居然都中了举,而他,名落孙山。
当时也是挺受不了打击的。
后来也明白了,有些东西从一开始就没有公平可言。
人出生就是少爷,人吃香喝辣有私塾上。
就算做不来文章,但有银子开路啊,丝毫不影响他中举当官。
只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那位少爷中了举当了一个县令,结果因为天灾四处流民起义,最后被匪患所杀。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晏先生后背吓出了一身冷汗。
至此,再不想考科举入朝为官的事儿。
时也,命也,运也!
老老实实的在镇上代人写家书,有学生上门求学的时候又教导教导学生。
安安稳稳又过了二十年。
临到老了,被董家村的村长请来董家开学堂当先生。
也知道董家发家的前因后果,倒是对新皇刮目相看。
可见这位皇帝不似当年的昏君了。
很重视人才啊。
为此,这些孩子用功学习,晏先生自然是欣慰不已。
“说不得这批孩子之中也有那出人头地考名功名入朝为官造福百姓成为朝廷栋梁之材。”
“如此,先生就是大功一件了。”
“学生不敢居功,董家才是头功一件。”
晏先生道:“董大人实属有眼见有远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这般作为,以后定然会为
后人歌功颂德。”
“小董子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孩子。”
早些时候听白素素说过这个姓董的内侍所作所为,朱开元也只是听听而已。
今日得见,果然是一个有成算的。
心下却有些遗憾。
若不是内侍指不定还有更大的造化呢。
这边朱开元和先生在交流。
那边白素素则和李氏拉着家常。
李氏经过这几年月的调养身体明显比之前好上许多。
脸色的苍白消失了,还有些许的红润。
“夫人有所不知,小妇人早已经是在鬼门关前滚打过几次的人了。若不是石头一家子都活不下来了。如今,石头又承蒙皇恩浩荡,让小妇人一家过上了好日子,小妇人一家感激不尽啊!”
“百姓能安居乐业,能解决温饱问题,这是皇帝最大的心愿。”
“咱们福气好,遇上了好皇上!”
作为母亲听见世人夸赞自己的儿子,白素素也是脸上有光的。
不过很快白素素就将话题拉回了董家。
问起董家其他孩子的情况。
“石头交代过,家里的事儿都听他安排,石柱订定了,是隔壁的大香,姑娘很能干,很大气,我们都喜欢得紧。”
“能娶这样的儿媳是我们的福气。”
“石英那丫头上学堂很努力,还说要考女子医学院,石头也很支持她。”
“噢,有这样的想法不错啊。”
白素素听到小姑娘有这样的理想大加赞扬。
又让紫菱将石英带过来看看。
“石英见过夫人。”
小姑娘落落大方的站在了下首凭由白素素打量。
“不错,是个乖的。”
白素素真是没料到,农家孩子也能养出这样的气度,可见平日里李氏教导得很好。
“紫菱,看赏。”
紫菱就拿出一对金手镯给石英。
“多谢夫人的赏,只是太贵重的,小女不能收。”
“长者赐不可辞,我来你家住这几日可要叨扰你们,快收下吧。”
这礼物,是白素素早早的就准备好了。
乡间的姑娘,就别给什么玉之类的了。
给金银首饰不当的时候还能变现。
玉是好看不好使,乡间的当铺未必给得起价。
石英就看向李氏。
“还不快谢谢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