馋嘴小农女:嫁个猎户有肉吃(981)
医疗教育卫生,下一个目标。
白素素要改变世人的卫生习惯。
在她做了前面的铺垫后,就会发现,后面的推广不会那么难了。
首先来讲,女孩子们头上的虱子问题。
除了官家小姐丫头头,绝大部分的穷人家的孩子头上都长满了虱子。
进女子学堂的第一天,女先生们要教导的就是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
穷人家的孩子,哪来那么多衣服可换。
那也不要紧,每七天会休沐一次,你一件衣服穿上六天,留一天时间让你洗洗涮涮晒干烘干。
头发和指甲,则是经常可以检查。
卫生做得好的孩子,一学年结束的时候会有奖励。
具体奖什么,提前透露一下,或许是一件衣服,或许是一百文钱,也可能是别的。
想一想,有实物的诱惑,孩子们谁不想得这个奖。
“主子,您真是用心良苦。”
建这些学堂是赵大人一手在筹建。
一项项的命令也是他颁发下去的。
但是,真正的拟定者是白素素。
“很多东西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想要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慢慢来吧,改变一点是一点。”
白素素定了这个目标,也想出去看看,有没有落到实处。
她太明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出现了。
不亲眼见见,白素素不放心。
朱开元听说要出去,他自然是喜欢的。
有时候想想,什么人什么命。
一辈子都没想过要坐上那把椅子,确实也不是在宫里呆得住的人。
平时只要没事儿,他都会军营。
知道白素素想出去朱开元自然是配合的。
夫妻俩这次决定不走远就在盛京一两百里路的地方随意看看。
连着若芳姑姑一并带了出去。
“姑姑,您看,我们现在是离盛京八十多里的地方了。”
紫菱跟着主子走南闯北,这些年也算是见识不少。
从这儿路过的次数无数,一次比一次强。
“这个地方叫淮口镇?”
傍晚歇息,若芳姑姑看着这个似曾相似小镇问。
“是的,是淮口镇。”
“变化真大啊。”若芳姑姑记得自己第一次出盛京的时候也是在这个镇上歇了一宿。
那时候百姓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看见陌生人眼里都是惊恐怕和胆怯。
事隔几年再看现在,虽然大部分人的衣服也还有补丁。
但是真的是补上了,不再是东一块西一块,而且,穿戴都很整洁。
脸上也有了笑容,看着陌生车辆人员也仅仅是看看,感觉是习以为常了。
说明这儿经常有外地人前来了。
再看两边的商铺,掌柜迎来送往脸上带着笑。???
那些跟着大人在镇上逛的小孩儿手上还有一些零嘴糕点。
说明温饱问题是解决了。
吃不上饭的人家,哪有闲钱给孩子买零嘴。
但凡手指缝里能漏出来一文钱,孩子要也会迁就给买了。
大人小孩脸上都有笑,就说明日子是真的过起来了。
“是的,姑姑,您看,当年我们也是住的这家客栈。”
紫菱被白素素要求扶着点若芳姑姑,她边走边说:“当年我们住的是前面的那间屋子,现在掌柜又修了一个三层楼的院子,客人还多。”
“是啊,当年他家好像没有小二,是一个十来岁的闺女扮成的小二对吧?”
现在客栈里都有四个小二。
客栈的生意好,就说明来往客商多。
更说明了百姓安居乐业了。
正说着话,一个年轻妇人抱着几个月大的孩子进来了。
“大小姐来了,老爷和太太在内院。”
“好的,知道了,谢谢胡叔。”
妇人就抱着孩子往后院去了。
“姑姑,您看,是不是当年那个小姑娘?”
“可不,时间过得真快,她都当娘了。”
若芳姑姑看着小妇人的背影嘴角噙着笑。
真没想到正说着就看见她了。
当年的小二变成了大小姐,掌柜成了东家老爷了。
可见生意是真的越做越大。
白素素一行要了五个上房,这房子布置得也比当年强。
第840章 小孩
“主子,老奴几年没出宫,变化可真大。”
饭后休息的时候,若芳姑姑和白素素聊天,将镇上所见所闻说了,欣慰不已。
感觉自己都成了井底之蛙。
“咱们皇上真是一个好皇上,百姓之福啊!”
若芳姑姑是经历过三朝皇帝的人了。
纵然是当年老皇帝在位,也没有今日的盛况。
更不要说昏君那些年造的孽了。
连盛京街头随处都是乞丐。
流民四处流蹿,一般人都不敢随意出门。
今日在离盛京八十多里外的小镇上都看不到流民了。
“也有流民的,只是,官府现在要管了。”
白素素对此也很满意。
历朝历代都有流民存在。
有些是背井离乡找不到地方住;有些是因各种原因离家出走;有些则纯粹是犯了事儿想要躲灾难。
前些年,户籍制度的建立后,流民问题也被提上了日程。
每一个地方的人看到流民都要管。
带回去问原因。
“背井离乡找不到地方安置的,愿意留在当地,当地官府划拨土地和宅子给他们住。房子和土地都要交捐税,满五年后就可以将户籍登记在当地,而且房子免费住了。”
“有地有房,有手有脚,这样确实不用一家子流浪了。”
“是的,只要勤劳都不会饿死了。就算种地出现了天灾,朝廷捐税也会进行减免或缓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