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人救命,将军又有麻烦了(293)+番外

付荣恍然:“哦,忘告诉夫人了,要谨慎些不能流大汗,不过这冬日寒冷,你跑哪流这么多汗来着?”

这个两面人,当着宇文晟的面,看他敢不敢这样调侃自己。

郑曲尺也懒得计较他的心思:“你这马后炮就算了,现在赶紧补救吧,我手上还有很多木工活要赶呢。”

付荣下意识敛了敛神色,又扫了后方一眼:“那夫人……便随我进来吧。”

他表情为什么有些犹豫?

对了,他上山不跟着大伙一起挖野菜,跑到这石窟里想搞什么名堂?

郑曲尺没动:“你里面,是藏着什么不能叫别人看见的东西吗?如果是,那我就不进去了,在外边弄也一样。”

“不是……”付荣摇头,他又看了一眼在郑曲尺身边跟个影子似的润土,考虑了一下,还是道:“进去吧。”

三人进去之后,郑曲尺便在一处开辟高大的壁龛内,看到一座立式泥塑佛像,但是……

她指着佛像:“付荣,这是你雕刻的?”

付荣失笑:“当然不是,我哪有这种手艺,这些全都是以前僧侣遗留下来的东西,只是这座佛像遭人毁坏了,现在佛像没了了五官面容,而我怎么修补都回不到原初。”

付荣擅长易容,自然对五官的拿捏把握也很得手,可是偏偏就是这个佛像,他总是弄不出他想要的那种感觉。

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毁了重塑,最后这佛像的脸,基本上跟郑曲尺的脸差不多了。

其实付荣无法完成对佛像脸部形态的塑造,这也情有可原。

一来,他不懂佛教传承,五方五佛的格局,这一点需要在佛像的构造比例上下功夫。

另外对于佛头或低眉垂目、或闭目入定都需讲究神态之上的细微精细度,这五官上的对称,甚至部分石雕讲究整尊佛像的对称。

没参考过很多佛教资料的人,会很难把握好这个度跟这些神态呈现。

“为什么你非得修复好它?”郑曲尺不解地问道。

他难不成是信佛,想将这佛像据为己有?

“不知夫人可曾听过祭佛求雨的故事?”付荣问。

润土闻言,若有所思。

而并非本土人的郑曲尺,直接摇头。

付荣见她真的不懂,这才解释起来。

“在咱们邺国南部,有一个时期也是干旱连连,那个时候僧侣们路经宣扬佛法,而百姓们得到灵感,便突发其想,央求僧侣们泥塑了一座佛像,令他们可以有信仰祈祷。”

“这一座佛像面容慈悲,悲天悯人,百姓们一瞧见它,便觉得它代表着上苍,只要他们真诚祈求,定有一天能够感动上苍降雨。他们将它摆放在外面,每日跪拜,而在不久后的一天,竟当真天生异象,下起了瓢泼大雨。”

“众人全都欣喜若狂,在雨中欢呼雀跃,而泥塑的佛像在大雨的冲刷下,最终毁于一旦,佛像完成了它的使命,献祭了自己,迎来了这一场救命的大雨。后来,世人便相传这件事情,叫祭佛求雨。”

听完付荣的话后,郑曲尺一时也不知道该对这件事情发表什么意见。

是该说迷信要不得,干旱逢雨只是巧合?

还是明明都下雨了,这些人只顾狂欢,都忘了要给这求雨的“功臣”佛像遮挡一下?

不过这些说了也没意思,郑曲尺只关注付荣这么做的理由。

“哦,你该不会也想学他们这么做吧?”

付荣被她问住了,忸怩了一会儿,才无力道:“现在的情况,夫人过来的时候应该也看到了,我别的事也做不了,那天凑巧在石窟内看到了这座佛像,想起了祭佛求雨这事,便想着给它恢复一下,试试,万一成了呢?那我不就解决了福县干旱受灾的难题?”

这想法还挺别致的。

“那你干嘛一副不想被人知道的样子?”

这事她虽然觉得不靠谱,但站在付荣的立场上来看,却是干了一件有心的事,何至于这么偷偷摸摸?

付荣直接告诉她:“夫人啊,你知道将军最不喜欢这些神神叨叨的事情了,他认为求神拜佛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不如靠自己,我这不是担心会被将军知道后责怪,你不会出卖我吧?”

老实说,她还真没这闲功夫出卖他。

甚至,她道:“放心,你干的可是好事,我不仅不会出卖你,而且,我还会帮你。”

“你信这个?”付荣古怪地盯着她。

却见郑曲尺直言:“不信。”

“……”

她都不信,干嘛还想帮他?

润土站在那里,就像另一尊泥塑像一样,沉默不语,只平静地盯着他们这边,听着两人之间的“密谋谈话”。

“我虽然不信,但是我知道有很多人是信这个的,祭佛求雨这事虽然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既然流传下来了这么一个事情,则表示它代表着一种希望,能让大家的心灵暂时得到慰藉,令所有人能够再坚持坚持,别那么快失去信心,最后说不准哪怕天不下雨,也能够心愿达成。”

付荣听完,一脸愣神地看着她。

她的话,就是他打算修复佛像时,心中所想。

想不到,她这样的出身跟年纪,却能够读懂他心中所想的事情。

“夫人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假如连这种祈求上苍的行为都无法如愿的话,咱们又有什么办法让天下雨?”付荣问。

“其实天天都有在下雨,只是雨水没落到咱们福县罢了,所以我们可以借水来解决难题。”

付荣赶紧追问:“借水?怎么借?”

“这事还得从长计议,而且我一个人估计也办不成,等你们将军回来,我再找他商议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