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人救命,将军又有麻烦了(670)+番外

“大人,进棚舍烤烤湿衣吧。”县令语气真诚了些。

郑曲尺披上蓑衣后,问:“能不能给我一个单独的地方烤烤?”

刚说她好相与,不做作,马上就露原型了?县令皱了下眉:“郑大人不必担忧,下官会安排与你同行之人……”

知道他误会了,这时梁天赶紧小声道:“郑大人乃女子。”

县令整个一呆住了:“……女子?”

公文下达时,可没有说这郑大人是女子啊,他们邺国何时有女官了,他怎么不知道?!

难不成是世子殿下斩杀的官员太多,来不及填补这个窟窿,饥不择食连女子都任用上了?

这事县令虽然震惊意外,但他这个岁数了,又面临重重灾难、风雨飘零的世道,早已心力交瘁,虽然任用女官在朝在野都算是件稀罕新鲜事,但在他内心也掀不起多大的波澜了,只是觉得奇怪……不合常理的事情,总有其必然存在的道理,这是他长长人生领悟出来的一个道理。

他回过神后,神色如常道:“下官立即为郑大人安排。”

——

郑曲尺将身上烤干爽后走出来,雨势已小,就是天黑得可怕,来来去去的县兵看起来在忙些什么,见其它人还没有出来,她就打算在营地里逛一逛。

她从临时搭建的棚子、木舍建筑群朝前走远了一些,这是一大片被清理过的空地,没什么遮挡物,她看到前面有不少被安置过来的灾民正排着队在一个铁锅里舀着什么倒碗里。

一人一碗,有士兵在旁监督着,秩序倒也维持良好。

这时天空还飘着细雨,风呼呼地吹着,下面烧着的火早已经熄灭了,这煮食再放一会儿只怕就凉透了吧,可排队的人还那么多,指不定只能吃些冷羹。

阴雨天,气温骤降,若吃冷食,容易风寒痢疾,尤其是这灾难过后,人体的免疫力极为低下。

“老乡,你们在吃什么?”

灾民们找了处位置蹲下,正捧着碗打算喝起来,一抬头,便看到一个笑容可掬的戴帽少年蹲在他们面前,他们不知道他是不是难民,但看其穿着讲究,面容清俊秀美,应当不是普通人家出身。

稍有拘谨:“这位少爷,咱们在吃米粥。”

郑曲尺扫了一眼碗中,很稀,飘着些许花白米粒花在上面,她又朝四周围看过去,只见这些灾民没有县令那边遮雨的棚子,他们只能坐在搬来的石块上,岔开大腿,端起缺口陶碗就呼呼喝了起来。

没嫌弃,没抱怨,没伤感,只是麻木、平静的想生存下去。

郑曲尺温和道:“老人家,我哪是什么少爷啊,我看这粥都冷了,你们怎么不烧火呢?”

“烧了,可风太大,再加上雨势不停,一打湿就冒黑烟,呛人得紧,咱们的人试过好几次了,唉,能煮熟吃食就行了,咱们这些人啊能活着就已经是万幸了,其它的……忍忍也就是了。”

可她瞧着也不太像煮好了。

郑曲尺了解情况后,撑膝站了起来:“老人家,其实这事不难,只要简易搭个三角棚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了。”

老人家哪听得懂她在说什么,只是敷衍的点了点头,然后继续喝他的凉粥。

唉……栗硬难咽,唯有囫囵吞枣了。

郑曲尺找县兵借了把斧头后,就一头钻进了树林子里,没多大一会儿功夫就扛着两根成人腿粗的木头走了出来。

不少人看到她扛着木头回来,都不由得惊讶她小小的个头却有大大的力气,同时也好奇地打量着她这番举动所为。

对于这种简易搭建的三角棚,不需要后期维护,更不需要长久经用,构架为一体后,随挪随用,十分便捷使用,只需要用榫卯结构进行搭建,一根一根契合拼结,然后就会出现一个三角结构的坚固顶棚。

上窄下宽,可以有效容纳圆型铁锅在下方燃烧,不留烟,不挡视线,三面围绕,遮风挡雨。

第342章 避难营地(二)

这一套工序下来并不复杂,因为不需要注重外观,更不必精细,用最朴素建造的方式就是最节省时间的。

郑曲尺拿锤子将组件敲紧实后,检查了一下它的稳固性,一切没问题后,就交待县兵去取些干柴过来,当着众人面生起了火。

火苗由小至大,竖直朝上,最后将圆铁锅底给一口“吞”下,果然没有了潮湿的山风作祟,便可以轻松控制火候,三面环挡,即便下着雨也轻易飘不进来。

灾民们在三五成堆聚一起喝着稀粥,但见一个看起来身娇肉贵的小少年,又是伐木又是围着土灶一番比划,心觉好奇,都禁不住偷偷观注着。

他能使唤得了县兵?见县兵对她恭恭敬敬的模样,想必家中必然有些地位吧。

他那个挎包还挺夸张的,一会儿能掏出锯子,一会儿能取出一排小刻刀,还有锤子、凿子、木工刨……背着这么重的工具,他还能轻松来回走动,这小身板还真看不出啊。

不过回想方才他一个人双臂抱扛着两根死沉的圆木回来,就知道人不可貌相。

这会儿他又拿出工具在那割割锯锯,又削又磨,俨然进入了木匠状态,看人干活说实话他们还是第一次觉得挺有趣的,但他的确手脚灵活,一套工序如行云流水,带着某种熟稔成技艺的神秘与观赏感,一时竟不自觉看入了迷。

就这么一会儿功夫,他就用处理好的木头组成两块排木,再用排木两头构件连接到一块,然后敲打固定,最终搭建起来一个约半人高的三角棚。

从无到有,这一个过程本身就有一种创造的治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