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庶女芳菲(330)

作者: 夜雨惊荷 阅读记录

原来是老家的人,怪不得芳菲想不起来。

这老宅子里人精多的是,都知道大房进京益处多,这个徐管事能打败众人,独得老太太青睐,想必也绝不会像宝莲说的那样,是个老实巴交的。

她们几个正一面说话。一面往台阶下走,才转过身子要去后面大太太住的中庭,就见一个年轻男子疾步匆匆走来,两袖带风。

他见宝莲正被一个陌生男子挽住时。眼珠子差点瞪出来。几个跨步蹿上去,不由分说就将宝莲扯到自己身后,继而虎视眈眈的盯着那唐突的男子。

宝莲心知丈夫是醋着了,羞道:“你这是干什么,见了四姑娘还不赶紧请安。”

年轻人正是宝莲的相公徐管事,徐管事一听妻子的话,诧异半晌,等明白过来时,几个小丫鬟正哄笑着。

这个徐管事面相有些憨,遮掩住了他眼睛里的精明。刚刚怕是情急。也没来得及过问,等知道这位被误认为是美男子的,其实就是闵家四小姐时,徐管事连忙请安谢罪:“小人有眼无珠,唐突了四姑娘。请姑娘责罚。”

芳菲笑道:“不知者不怪,宝莲姐姐和我一同长大,我许久不见她,心里欢喜。又见徐管事这般维护宝莲姐姐,才知道大伙儿说的不错,你们倒是一门极好的姻缘。对了,你既在大哥身边当差。那人呢?”

徐管事就为此而来,他忙道:“大爷在周阁老家,周阁老不放人,大爷又怕太太与四姑娘惦记,叫我赶紧回来传话。”

周阁老就是钦安殿大学士,先帝身边的红人。如今新君继位已有数载。这位周阁老为避嫌,对朝中大事并不积极。

皇帝见了,果然受用,反而将周阁老视为忠臣,对周家多有照拂。

芳菲莞尔:“哥哥能得周阁老赏识。与自身前程大有裨益。我预备在家小住几日,你去告诉他,不用急着回来。”

徐管事不动声色的打量了打量,这个四姑娘在闵家,简直就是一个传奇似的人物。徐管事原来在富春还不显眼,更没机会进内宅和女眷们打交道,不曾见过四小姐,只是听小厮们说,四位姑娘一个比一个厉害,心机都深着呢!

徐管事进京后,又多次与闵家未来的四姑爷打交道,觉得佟大人实在是个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便有些不明白,这样好的公子,干嘛一定守着四姑娘回来呢?

可今日见了这位小姑奶奶,徐管事才稍微有些明白,传言未必是虚的,可不尽实际却是真的。

眼前一身男装打扮的四姑娘,哪里是心机深就可一语概括的?

徐管事满怀心事,匆匆去了。

芳菲由着宝莲带领回返内院,还没进屋,就听见熟悉的“汪汪”叫,一个雪白色肉团猛地往芳菲身上扑来。

芳菲大笑着将肉团子抱在怀里,那小东西短小毛绒的尾巴拼命摇晃,似在讨好,似在撒娇。

“这小东西一点都没变啊!”还是这么可爱。

宝莲苦笑:“自从姑娘走后,肉团子就成了咱们院里的小霸王,除了大太太的话,它还肯听,别人谁也管不住。”

肉团子似乎听懂了宝莲在告状,不满意的冲她叫了几声。

芳菲更是笑得前仰后合,肉团子的小跟班,当初那只被当做替身抱养回来的小白也哒哒哒迈着四只小蹄子跑了出来。

两只小狗都被养的肥润溜圆,毛色像擦了一层油似的。它俩又蹦又跳,围着芳菲打转儿。还是宝莲怕蹭到衣裳,赶紧叫人抱了出去。

芳菲重新换了女装,她的闺房还和走的时候一模一样,只是过去服侍的老人儿都不在了。

宝莲亲自替芳菲梳头,从首饰匣里挑出一朵绢纱堆的牡丹花簪戴在芳菲发梢。镜子里的女子已经褪尽了少女的稚嫩,若说过去只是小美,而今在宝莲看来,四姑娘的容貌堪称惊艳。

嘴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再加上皓雪凝脂,其美丽自然不消赘言。

四姑娘这般好相貌,怪不得要换上男装遮掩一二。

外面大太太来催,宝莲赶忙把两只玉镯子给她戴上:“这是去年姑娘生日,太太叫人为姑娘打的,只可惜一直没机会送去山上。”

芳菲摸着手腕上光洁白润的美玉,叹了口气:“即便送去,我也不敢戴的,每日学艺,连打扮的心思也没有。”

宝莲看着芳菲粉红莹润的小脸,打趣道:“姑娘还说没有打扮的心思?我们在家的时候都说,四姑娘指不定在山上又琢磨出了什么新的胭脂膏子。大伙儿想姑娘,却也想姑娘的水粉呢!”

芳菲大笑:“可见这最后才是实话。你倒是不藏掖着。放心,少不了你们的礼物。”

酒席就摆在中庭大太太的房里,大太太先把芳菲叫过来,自己瞧了一遍,见她样样打扮都好,方满意道:“这才像是个女孩子。”

大太太拉着芳菲,细细问了下山后的情形,知道芳菲是受师命去明月阁,又听说已与金顺打过照面,心里略有些不受用。

“怪不得你大姐姐要宣我进宫,原来是闻到了鱼腥。”大太太沉下脸:“这几年她在宫里不得意,每次宣我进宫,总是好一番冷嘲热讽。渐渐地,我就托病不去,原想着这次也一样,看来是不行了。”

芳菲想起自己那空荡荡的屋子,便低声问:“母亲,文鸢和靖童呢?”

“哎,你不在家,两个丫头倒是忠心,想守着你回来,可那会儿谁敢说三年后又是什么样子?我见她俩年纪大了,不好耽误,便寻了两个极妥当的人家将她们嫁了。”

要说大太太为这两个丫头也着实费了些心思。总想着是芳菲的贴身婢女,不能轻慢了,于是托人就在京城寻了两户,也有自己的小本买卖,不愁吃喝,大太太每人置办了一副嫁妆,又私下给了五十两银子。

上一篇: 妻为夫纲 下一篇: 四人行必有我夫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