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芳菲(356)
唯有这配殿里的一切,才能叫圣母皇太后没有压力,感到自在。
归根结底,任何一个女人,都不愿意头顶永远有另一个女人压着。
温顺如水的圣母皇太后亦是如此。
“好孩子,过来哀家这里。”
太后话一出,早有小宫女端来绣墩。芳菲谦让两次,这才贴着绣墩的边儿轻轻坐了。
太后十分满意,转而与大太太道:“这孩子老实又聪明,真叫人喜欢。闵夫人,你才是最有福气的人!”
温嬷嬷在一旁听了,差点没笑出声。
刚刚进配殿的时候,她还听见三个大宫女在那儿嘀咕呢,说这闵家四小姐手太黑,把她们三个输的心里直淌血。
太后这会儿却偏说闵四姑娘老实……
要叫外面三个大宫女听见,非一口血吐出来不可。
大太太瞧了瞧温嬷嬷闷笑的样子,脸上略有几分不自在:“臣妇不敢当太后这般夸奖。要说天底下最有福气的,非太后娘娘莫属,万岁孝顺是举国皆知的事儿。臣妇听说,皇上预备为太后重建洛阳行宫,孝心拳拳,国之大幸也!”
前朝梁帝喜欢洛阳气候,耗费巨资在洛阳修建了行宫,一年之中,倒有大半时间住在那里。据说在前朝时,洛阳行宫内也有酒池肉林,至于歌舞美女,那更是多不胜数。
正因为前朝梁帝的荒淫无度,加上行宫耗费国库,民不聊生,所以国家才迅速灭亡。
太祖建国之后,洛阳行宫虽然没有被全部摧毁,但也受损严重,想要重现前朝梁帝时期的辉煌,不掏血本是不成的。
可是,当时太祖还没立稳脚跟,心中也不喜前朝的奢靡,便将行宫弃而不用。高宗皇帝孝感尤深,太祖没做的事儿,他也绝不肯做。
后来慢慢的,那行宫就更加荒芜,到如今,竟是没有一位皇帝修缮过。
直到今上开口与朝中讨论。皇帝的心意也十分简单,国库富裕,就该挪出一部分叫太后享享清福。
而这一举动,也遭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反对和支持。
大太太才以提及这件事,太后就情不自禁的长叹一口气。
☆、第250章、芳菲出计,太后震怒
太后不想建行宫吗?
当然想!
可这话没法说出口!告诉皇帝,只会逼迫儿子,更容易惹来圣懿皇太后的谗言。如今这个后宫,圣懿皇太后和她娘家外甥女还是手握重权的。前朝又有卫家和白家扶持,一旦朝臣认定皇上要修建行宫的主意是太后所出,那寿康宫就成了众矢之的,绝不是圣母皇太后期望看见的。
都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太后如今正陷入了两难境地。
“哀家听说,闵夫人以前有什么大主意拿不稳,总要问问这孩子的意思。看来,闵夫人竟十分信赖四姑娘啊!”太后笑望着大太太:“这就是哀家说的,闵夫人好福气!像哀家,有什么心里话,能和谁说呢?先帝倒是有几个公主,可都与本宫不亲近,几个儿媳妇好虽好,却也是各存了小心思。哎,倒不如闵夫人,还有个贴心的闺女,比十个儿子还强。”
大太太连忙道:“太后谬赞,叫臣妇不敢担当。家中小女焉能与宫中的金枝玉叶相提并论?臣妇听说,先帝爷的几位公主也都极孝顺。太后这次大寿,外面不知道忙成什么样子,但臣妇想,公主们肯定都在尽心竭力的为太后娘娘准备寿诞之礼。”
温嬷嬷忙附和的赔笑:“闵夫人真是神了,虽说没有亲眼看见,可老奴也听说,九公主几位正在演排歌舞,就预备大寿当日亲自表演给太后瞧呢!”
太后不带丝毫笑意,反而皱紧了眉头:“歌舞?这必又是九公主的主意!”
先帝晚年多宠幸品阶不高的嫔妃,就算有孕也不肯加封。九公主年岁不过十三四,生母是梨园之中的一名琵琶女,因生的貌美被先帝相中,得幸有了身孕,可惜不是儿子,便早早被先帝抛在一边。
如今自请去了皇陵陪伴先帝。
九公主的生母是个聪明人,知道以退为进。正因为她的自请,圣懿皇太后才肯抬举九公主。
在先帝的这些女儿之中,九公主算是风头比较强健的。
可惜……圣母皇太后并不喜欢。
温嬷嬷知道自家主子的心病,便连忙给芳菲使眼色:“太后这些日子一直在为朝臣争论行宫的事儿而头痛不已。万岁力主重修,可太后又不愿意劳民伤财,闵四姑娘是个主意多的,不妨给太后出个好主意?”
芳菲被温嬷嬷推到前面,这架势,大有不说也得说的模样!
大太太心思一动,也看向女儿,轻声道:“既然是太后的意思……你便不用怕,只要于国有益就好。”
芳菲心里暗暗腹诽:这怎么可能呢?她就算没去过洛阳,也从史书上看见过。前朝梁帝奢靡无度。为修建洛阳行宫可以说是举国之富,结果百姓民不聊生。
百年过去,行宫就算没有成为废墟之地,但要想重建,也绝不是一日两日之功!
“回太后娘娘。臣女以为,这行宫修建与不修,关键不在朝臣怎么说,而是皇上心里怎样想。”
太后蛾眉轻蹙:“什么意思?你倒是说的明白些。”
芳菲轻巧的一鞠躬,笑道:“皇上得民心,得朝臣支持,就算举国之财给太后您修建行宫。那也是名正言顺,光明正大,御史台不敢有人发出微词。这便是民女所说的皇之心,话句话说,也是民心所向。”
太后这次听明白了,不过……
“这民心最难捉摸。如你说所,行宫岂不是重建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