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庶女芳菲(427)

作者: 夜雨惊荷 阅读记录

太后说的温婉,可话里的意思却彪悍十足。

明着称赞芳菲呢,暗地里却是在斥骂卫皇后与王贤妃两个女人不消停,在后宫之中又要掀风浪。

卫氏、王氏都是明白人,太后的话一出,这俩人都不敢有小动作了,比圣懿皇太后宫里养的小猫儿还乖几分。

太后不愿意理睬这俩人,倒是将审视的目光落在了青枣身上:“你过来,叫哀家仔细瞧瞧。”

青枣不知所措,王贤妃此时弄不准太后的心思,也不敢去看青枣,只当青枣是个倒霉的丫头。就算没被选中,也不会影响到她在后宫里的地位。

可是自己要敢贸然出头,太后饶不了她!

青枣这一见王贤妃翻脸不认人。急的小脸都白了。

太后不悦道:“哀家又不是老虎,还能吃了你?过来!”

青枣皱皱巴巴着一张小脸,胆怯的凑上去。

太后一瞧,心里先是一定。

别说,这孩子的面相还真有几分憨厚。

“四丫头,这宫女跟了你几日,可还懂规矩?”

芳菲忙笑道:“自然是极懂的。青枣姐姐待芳菲就像亲妹妹,这些日子要不是她在一旁帮衬。民女还真没办法适应宫里的生活。”

太后大笑:“那也不是她的功劳,是你自己聪明。”

青枣闷着头,听太后把一切功劳都归到闵四小姐的头上,只觉得自己十分委屈。

她伺候闵四小姐这段日子以来。真的是尽心竭力,不敢半点马虎。可她到底十九岁了,在这后宫里像她这般年纪的女孩子,不是出宫回家嫁人,就是被主子们重用赏识,成了一等一的心腹姑姑。

唯独青枣,因为寿康宫里能人太多,又加上她自己没有关系没有门路,所以才始终被压制着。

好容易得了这个机会来伺候闵四小姐。青枣还只当自己走了好运,预备着大干一场,将来闵四小姐成了贵人。也能看在过去的情分上提携提携自己。

不想,王贤妃忽然打发人来叫自己,说的一番话,描绘的一番憧憬,叫青枣顿时迷失了方向。

能自己成贵人,谁想在主子身边继续苦哈哈的当奴才呢?

青枣承认自己做的这事儿不光彩。但贤妃娘娘说的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何况闵四小姐也不是她正经的主子,过路的缘分,青枣只想借一张青云梯往上爬罢了。

这会儿,太后却冷淡自己,只问闵四小姐,青枣按捺不住焦躁之情,偷偷抬眼去看芳菲。

芳菲忽略了这一瞥,卫皇后却是恰好目睹了这一瞥。

卫皇后的心思立即脱跳了起来。

或许,这个面相憨厚的青枣并不如想象中的呆板。太后摆明了因为王贤妃的小聪明心里不喜,如没大意外,这个叫青枣的宫女今后是没活路了。

就算寿康宫不收拾她,王贤妃在太后面前丢了这么大的人,将来也饶不了青枣。

卫皇后心里暗暗有了主意,趁着太后瞧芳菲的空档,轻笑道:“母后别说,这个叫青枣的丫头还真有几分憨厚劲儿。万岁身边倒茶斟水的总是那几个太监宦官,臣妾怕他们规矩是规矩,却不知道万岁的心思。好比今儿皇上晚膳吃的咸了,就想饮口太平猴魁,偏崔内侍等上的是信阳毛尖。太后最知道咱们皇上,从来不把心情表现在脸上,崔内侍再糊涂些,岂不是叫万岁受委屈?”

太后沉吟道:“那你的意思是……”

“不如母后就答应了贤妃妹妹,让这宫女在万岁身边试两日,果真好,也不枉贤妃妹妹一番苦心。”

太后不想卫皇后会说出这样的话。

“你不吃错?”

卫皇后一张脸羞得绯红,立即嗔道:“看母后把儿臣说的,有贤妃妹妹帮着,儿臣感谢还来不及,怎么会去吃醋?”

太后心中大悦,当下就应允了卫皇后的建议。

青枣如蒙大赦,与另外两个美人儿被送去了前面养心殿。

当晚,皇上听说后宫进了新人,便点了一人伴驾。

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那被点的女孩儿不是病弱西子的佳人,也非丰腴妖娆的美人,而是相貌最平常的青枣。

第二日一早,芳菲还没等用早饭,就听寿康宫里的小宫女们议论纷纷,说青枣姐姐不显山不露水,竟然是最厉害的。

皇上只临幸了她一个晚上,就被封了美人,听说还赏赐了延春阁的偏殿给青枣住。

另外两位女孩儿便没这等福气了!

☆、第293章、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皇上不单单只是临幸了青枣这么简单,赏赐的新居又是延春阁。这延春阁本是先帝时候的一处暖阁,先帝在时,嫌每年冬日宫里总透着阴寒劲儿,因为想去洛阳行宫。

但如此一来,不但大费周折,而且劳民伤财。

几位御史大人好说歹说劝服了先帝,先帝对此却耿耿于怀。平南郡王便出了个主意,不如在宫中修建一处馆阁,冬暖夏凉,即便不在洛阳,也像是暖房一般的所在。

平南郡王不但出了主意,而且愿意与另外几家郡王府联合出钱,权当孝敬给先帝。

修建的便是这处延春阁。

延续春天,暖意融融。

先帝在时,每年冬日便从养心殿后阁搬进这里居住。这里离着御花园最近,风景最美,难得的是,这里有整个皇宫之中唯一的一处地热温泉。那会儿,先帝若是宠幸谁,谁便有机会在延春阁里沐浴泡汤,这是难得的恩典。

而今,先帝不在了,皇上便叫人封了延春阁,只是每年还会耗费重金修建维新。

赏赐给青枣的虽然只是延春阁的偏殿,但在许多人看来,这位其貌不扬的小宫女一得宠,便是滔天富贵的恩宠。

上一篇: 妻为夫纲 下一篇: 四人行必有我夫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