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芳菲(472)
“太后娘娘,奴才斗胆,或许平南郡王没那个胆子呢?”
圣懿皇太后嗤笑:“没那个胆子?你是小瞧了郭家。”
她缓缓起身。张公公连忙搭上手去搀扶,二人缓缓往大殿门口移动。
“这京城之中,有多少个异姓王?”
张公公想了想:“总共也不超出五位。且都是有名无权,其中以郭家最为显赫。”
太后微微颔首:“不错,然而想当初,太祖开创这盛世伟业时,举国上下,光是异姓王便有十七位。堪称史册少有。但短短数十年,这十七位异姓王不是早亡。直系子孙断绝,就是惹上了谋逆的官司,被株连九族。唯独郭家例外。”
张公公是宫里的老人,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他多少有所耳闻。
“太后娘娘这么一说,奴才倒是记起来了。”张公公道:“小时,奴才的师傅偶然说起过,太祖皇帝晚年曾得一美人,爱若珍宝,要不是群臣反对,皇亲国戚以死相谏,太祖皇帝甚至就在云珠太后薨逝后,立此女为继任皇后了。”
圣懿皇太后点头微笑:“那你可知……是谁举荐了这位美人进宫?”
张公公心思一动:“莫非,就是郭家?”
太后大笑:“不过,就是平南郡王府。这郭家因为此举,不但侥幸活了下来,又因为会巴结讨好,太祖皇帝对郭家还甚是看重呢!从太祖皇帝开始,郭家就有向宫中献美的传统。历代帝王还偏偏都吃这一套。像先帝……”
圣懿皇太后不屑的嗤声:“你是哀家身边的老人儿了,自然应该记得,当年影太嫔入宫时,是何等的气势逼人。就连如今的贵太妃都要往后退,避其锋芒,更不要说当时哀家已经人老色衰,受先帝冷淡多时了。”
张公公忙道:“太后娘娘艳冠后宫,岂是影太嫔那种小角色可比的?不过太后这么一提,奴才倒是恍然记起,华昭仪不就郭家举荐上来的吗?”
“不止。”圣懿皇太后笑道:“哀家看,那个经常去寿康宫请安的闵家小丫头,多半也是郭家的一招棋。”
张公公涎着脸赔笑:“奴才记得,太后娘娘不是相中了那孩子,预备给皇后娘家表哥说这门亲事吗?”
“不成了不成了,”若是以前,圣懿皇太后还真动过这样的心思,然而,现在摆明了捉住郭家的把柄,闵家与郭家又是通家之好,圣懿皇太后还想留条退路。
“你亲自走一遭,去平南郡王府,将今日宫中事端说与郭霭听,逼他与哀家合作。”
张公公眼前一亮:“太后的意思是……”
圣懿皇太后冷笑:“他不是有谋逆之心吗?名不正言不顺,就算逼宫成功,也会留下千秋骂名。不如辅佐了小九登基,哀家会看在他劳苦功高的份上,封他一个摄政王。”
圣懿皇太后心里清楚,皇上虽然只有一个孩子,即便这孩子夭折了,今后也再生不出儿子来。储君的位置也不会拱手让给小九。
先帝留下的儿子多着呢,光是贵太妃就有三名子嗣。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死一搏。
张公公得令出宫,临走前想了又想,还是没将小明子弄死,而是叫人捆了他,丢在了冷宫一处偏巷中。
那个地方常年无人走动,只有两个白头老宫女守门,耳聋眼花,将小明子丢在这里,可保万无一失。
……
小明子的失踪,彻底打乱了圣母皇太后的布局。皇上来寿康宫请安时,见自己的母亲一脸沉郁之色,忙问是何故。
母子俩没有什么说不得的秘密,尤其这件事还牵扯到了先帝时的一桩命案,太后屏退了周围所有人,包括温嬷嬷,自与儿子说悄悄话。
芳菲趁机退了出来。
“温嬷嬷,不知影太嫔现在被关在何处?”
温嬷嬷叹了口气:“依着太后的意思,是该送去天牢的,然而,影太嫔毕竟是先帝的妃嫔,在她没招供之前,还是暂且拘禁在了寮香苑。”
宫中上至妃嫔小主,下至宫女太监,提及寮香苑,没有一个不打哆嗦害怕的。
犯了错的嫔妃,奴婢,在没有定案之前,都会被关在那里。暗无天日,日日严刑拷打,寮香苑里的老嬷嬷都是用刑的行家,能叫人痛不欲生。
芳菲微微诧异:“关进了寮香苑?”
进了那种地方,还不如直接送去天牢。
“温嬷嬷,我想去看看影太嫔。”
温嬷嬷急忙劝道:“四小姐,你何苦犯傻?这个时候别人躲还来不及,你干嘛要往上撞呢?看太后和皇上的意思,影太嫔的案子可不仅仅是一条人命,等严刑拷打后,逼问出结果,她能否活命还是两说。”
芳菲笑道:“话虽如此,可小明子失踪,我心里终究难安。若影太嫔肯自己主动交代书匣子里都放了什么东西,岂不叫太后和皇上省了许多麻烦?”
“要真是如此简单,太后也不用跟她多费唇舌了。”温嬷嬷见闵芳菲执意要去,只好道:“那老奴就悄悄送四小姐进去。不过四小姐一定记着,见一面便走,千万别久做停留。叫太后知道,非动怒不可。”
芳菲百般感谢。
温嬷嬷不敢离了寿康宫,只要叫樱桃拿了自己的腰牌送芳菲去。临行前不忘细细叮嘱樱桃:“机灵些,看见圣懿皇太后那边的人,赶紧躲开。”
樱桃笑嘻嘻:“嬷嬷放心,凭我的机灵,一定安安全全将四小姐送回来。”
温嬷嬷对樱桃的感情不同寻常,更像祖孙相处。今日这样大的事情,温嬷嬷也开始有意无意的提拔樱桃,预备今后等她从太后身边退下来,好能有个后继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