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芳菲(529)
崔内侍说一句,“哧溜”饮一口:“郭家没安好心,万岁早句察觉,却瞒着咱家。想这些年,咱家对万岁掏心掏肺,可万岁……”
崔内侍说到悲痛之处,不禁老泪纵横。佟鹤轩不动声色,又为崔内侍斟满酒盅:“既然陛下早有提防,怎么还着了肖昭仪的道儿?”
崔内侍头压的很低,几乎贴在了酒桌上,他偷偷摸摸说道:“其实,咱家早怀疑,万岁的病不是肖昭仪下的套儿,倒是他自己药了自己。”
“哦?公公可有把握?”
崔内侍撇嘴又摇头:“万岁爷啊,摸不准。不过咱家听说,秦郡王确实是在听说陛下病重之后逃走的,而且只带了十几个心腹侍卫。小佟大人,您是官,最清楚不过,那卫家也不是吃素的,凭秦郡王一毛头小子,只十几个亲兵,就像控制卫家造反?哼,小心到最后反被耍。”
佟鹤轩心中早有这样的怀疑,只是从崔内侍这个皇帝亲身太监口中听到,才更觉揣测正确。
秦郡王没有威胁性,卫家更是投鼠忌器,等洪老将军挥兵南下,卫家与秦郡王只有仓皇逃窜的份儿。
皇上早就对秦郡王心有忌惮,想找个法子杀了对方,而今秦郡王起兵造反,杀他简直就是再正当不过的借口!
****
这两日尽量双更!(*^__^*)
☆、第359章、秦王生母、事有转机
皇帝刚刚登基那会儿,九皇子还年少,不成气候,皇帝虽然要时时提防圣懿皇太后背后出黑手,却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大皇子身上。本以为大皇子因心中不满,会对新朝廷使出小动作,可谁想,大皇子愚人一个,小动作频频,却无碍大局。
皇帝也平平稳稳,顺顺利利度过了登基之后的头三年。
只是,随着九皇子渐长,凡是教导过他的先生师傅没有不夸赞的,圣懿皇太后也着实在九皇子身上下了功夫,皇帝才开始起了隐忧。
先帝虽然故去,但是皇帝不能按着几个兄弟始终不给爵位,只好违背心意的给几个兄弟纷纷封赏,其中九皇子秦郡王最乖觉,依着圣懿皇太后的心思,九皇子乃是她名下亲自抚育,就该以嫡出而论,怎么着也要封个亲王。
为这件事,皇帝和圣懿皇太后暗中较劲许久,后者勉强答应,却要求给秦郡王一块最好的封地,皇帝为尽早息事宁人,只得妥协。
佟鹤轩早就怀疑,皇上要杀秦郡王绝不是一天两天才兴起的念头。
“崔内侍,在下在曾听宫里的老公公们说起一件事,不知是真是假。”佟鹤轩低声道:“秦郡王还未出生时,其生母就因顶撞了圣懿皇太后获下大罪,先帝甚为震怒。后来生下秦郡王没多久,那位娘娘也就香消玉殒,早早离开了人世。只是,我怎么听那两位公公私下非议,说……秦郡王的生母其实尚在人间呢?”
崔内侍正夹着白瓷碗儿中的梅菜扣肉,忽听这样一说,赶忙放下筷子。两眼盯着佟鹤轩放光:“小佟大人,你没听错?”
佟鹤轩苦笑:“在下也不敢确认,因当时秦郡王并未有谋反的迹象,而且在下对宫闱秘闻一向敬而远之,所以根本没有留心。只是时至今日,想起秦郡王与圣懿皇太后的关系,才猛然惊觉此事或许还有内情。”
崔内侍在也坐不住板凳。起身在厅中来回背着手来回挪步。
佟鹤轩淡定的给自己满斟了一杯清酒。抬手缓缓放在嘴边。
“小佟大人!”崔内侍霍然转身,直勾勾盯着佟鹤轩:“这绝不是捕风捉影。咱家想起一件事,当年宫中确实报了秦郡王生母下葬的旨意。不过那会高丽派遣使团来京献礼,先帝甚为喜悦。宫里自然而然就将秦郡王生母下葬的事宜压了下来。”
崔内侍细细回忆当年旧情:“咱家当时还只是宫里一个不入流的小太监,却还清楚记得,那年高丽的贡品是数年之最。其中有一件白狐披风,全身通体雪白。连一丝杂毛也瞧不见。宫里都猜哪一位娘娘有这个福分,能得先帝恩赏。”
佟鹤轩笑道:“若只一件,恐怕是非圣懿皇太后莫属了?”
崔内侍摇头:“所以才奇怪,高丽使团走后。那件披像凭空消失了似的,先帝再也没有提起。后来是先帝身边的大太监王权海醉酒后露出了点风声,说那件白狐披风给秦郡王生母做了陪葬!当时我们都嗤笑。秦郡王生母一没有宠爱,二没有功劳。哪里配用如此好的东西?多半是王权海公公酒后胡言乱语。可今儿听小佟大人猛然一点……咱家倒真信了几分。”
佟鹤轩立时沉默,他曾见过秦郡王数面。虽然皇上对秦郡王始终有防范之心,但那个少年怎么瞧也不像有谋反之心的人。要么,对方隐藏的太深;要么,他的确无辜,只是被人威胁利用。
若是前者,佟鹤轩以为洪老将军的南下未必能顺利成功。若是后者……只要找出是什么威胁到了秦郡王,事情便有转机。
佟鹤轩立即起身,歉然道:“崔内侍,在下预备上表一份奏章,恕不能继续奉陪。”
崔内侍隐约猜到了佟鹤轩的用意,急切道:“大人有用得着咱家的地方,千万不要客气。这件事事关朝廷安慰,咱家现在虽说落魄了些,但宫里好歹也有几个老朋友,多年前的蛛丝马迹,想必他们还记得些。”
佟鹤轩笑道:“在下会在奏章里言明崔内侍的心意。”
有这一句话,崔内侍已经心满意足,他赶忙请辞,自去后面催庄国公府、贵亲王府的人抓紧干活。
佟鹤轩去了小书房,英俊研磨铺纸,见自家公子提笔却默默出神,不由关切道:“公子,要不要沏壶热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