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师娘娘(186)+番外
太监总管唇边的笑意渐渐散了一些,依旧毕恭毕敬地道:“还请三殿下不要为难杂家,杂家也是奉命行事罢了。”
把皇帝抬出来,打算威胁他吗?
封应然眯起眼,满心不悦。他就算如今是皇帝跟前唯一的继任者,这些奴才看来依旧就像以前一样,没把自己放在眼内。
他会让这些奴才睁大狗眼,看清楚皇宫以后的主人会是谁!
雪春熙虽说没看见封应然的正面,却也能感觉到他身上几乎要压制不住的煞气。生怕三皇子因为他而惹怒皇帝,她虽然不乐意,却也勉强扯了扯嘴角:“这是皇上的意思,三殿下莫要让总管大人为难才是。”
她对封应然隐晦地使了个眼色,这样子公然违背皇帝的意思,并非上上之策。
雪春熙看着他的模样就知道,封应然事先并不知情。
他答应过自己的话,也不是脱口而出的空话而已。
如此,雪春熙愿意妥协地后退一步,毕竟跟皇帝硬碰硬,吃亏的只会是三皇子。
太监总管有些意外地瞥了雪春熙一眼,这位七姑娘倒是善解人意:“三殿下,皇上正等着呢。”
封应然僵硬地点点头,依旧不愿意看到雪春熙妥协:“暂且让七姑娘在塔下候着,我去去就回。”
他要去跟皇帝说一说,怎么也不能让雪春熙这就搬到高塔上。
太监总管没答话,这是皇帝的意思,不是他能够擅自改变的。
但是三皇子又不好得罪,他索性闭口不说。既没有答应,却也没有反对。
等会皇帝要是派人来,不管是把雪春熙送到高塔上,还是把人送出宫外,这都跟自己无关了。
太监总管可不乐意惹得满身腥,能坐到这个位置实在不容易。
虽说是贴身伺候皇帝的,只是皇帝因为受伤后气血两亏,御医说了要慢慢调理身子骨。
只是皇帝年纪大了,又强撑了一段时日这才回到京中来。
没用什么好药,更别提是精贵的药膳了。
熬了一段日子,皇帝的伤口溃烂,御医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才让伤口慢慢愈合。只是速度极慢,加上皇帝惩治背叛之人,又惊又怒,更是不利于养伤。
御医婉转地劝过,无奈皇帝根本就听不进去,只得兢兢战战尽心伺候,皇帝的精神气却一日不如一日。
这不但苦了御医,就是身边伺候的人也遭了秧。
太监总管也被呵斥了好几回,更别提是殿外伺候的太监不知道被杖毙了多少个,做事越发谨慎小心了。
封应然面无表情,只是一双银灰色的眼瞳像是酝酿着无数的怒意。
雪春熙不免担心,抓住他的手握住一下很快放开了,低声提醒道:“三殿下,莫要意气用事。暂时住在高塔上而已,没什么好委屈的。”
虽然国师才刚刚死了没两天,皇帝就让她上高塔。
想到高塔上曾是国师住了将近十年的地方,雪春熙心里就有些难过。
国师跟随皇帝这么多年,显然皇帝对她仿佛是一件死物。死了便死了,没半点悲伤不说,人不在,直接让别人住进去。
死了一个,再换一个人担当国师便好,雪春熙心下一叹,皇帝未免太凉薄了一些。
封应然眸色渐暖,点头答应道:“七姑娘放心,我不会鲁莽行事的。”
说罢,他这才让太监总管领着去面见皇帝了。
皇帝的寝宫烟雾弥漫,因为伤口疼痛,他已经许久没睡一个好觉了。
御医在宫殿里放上静心的熏香,又在汤药里下了安神的几味药材,依旧没能安寝。
皇帝已经气得砍了两个御医的脑袋,如今这个只得兢兢战战送上一个小国的贡品,据说能让人平心静气,还能让伤口不如之前那么疼痛。
果真皇帝尝了两天,就感觉浑身轻飘飘的,的确没了之前的疼痛,大手一挥就给了御医大笔的赏赐。
只是贡品的用量原本一次才一量,每天最多三次,如今皇帝像是不满足,每天七八次都打不住,还每次用量上都在添。
太监总管候在殿外通报,皇帝刚用了贡品,浑身还舒服着,心情不错,便宣了封应然面见:“朕知道三儿要说什么,只是高塔上不能没有国师在。你去看看宫外的百姓,听说国师没了,一个个心惊胆战的,要是不尽快把七姑娘送上高塔,恐怕这人心都要乱了。”
他歪在软榻上,这些时日因为寝食难安,皇帝消瘦了许多,显得有些骨瘦如柴了。
扬了扬干枯的胳膊,太监总管小心翼翼把茶水奉上。
皇帝抿了一口热茶,这才又开口道:“朕的身子骨自己清楚,恐怕熬不了多久。人心乱了,以后三儿还怎么登基为王,总不能接过这一团糟的境况,那就是朕这个父皇不够尽心了。”
他难得跟封应然推心置腹,懒洋洋地道:“若是没其他事,三儿便退下吧。趁着这时间,倒不如多看几本奏折,莫要让那些臣子烦着朕,一看见他们啰啰嗦嗦的劝谏就不痛快。”
明知道皇帝因为伤痛浑身不爽利,群臣却劝谏他不要对贡品入迷,越陷越深。这玩意儿在小国里是禁品,沾上了很难戒掉。
偏偏皇帝为了能压下伤痛,越发依赖起贡品,有几个耿直的御史一再上书劝谏,把皇帝也弄得烦了,索性把奏折一股脑扔给封应然来处理,他倒是无事一身轻,再也不必再对着那些朝臣,看见那些厚厚十几页纸的劝谏。
劝什么谏,没见他疼得夜里睡不着,白天也吃不下了吗?
怕他依赖上,怎么群臣就不知道为自己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