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师娘娘(213)+番外
不像是在王府里,听蔓霜叽叽喳喳的,自己看看书,偶尔跟封应然对弈,在院子里散步,很快一天就过去了。
连半天都没到,雪春熙已经开始想念在王府的日子了。
在高塔上果真难熬,也难为上任国师在这里呆了将近十年。
十年,每一天如此,真的会把人逼疯。
见雪春熙一脸惆怅,春望提议道:“奴婢对古琴会一点皮毛,愿为国师解闷。”
她可有可无地点头,春望连忙让人送来古琴,在远处跪坐。
双手抚着琴弦,调整片刻,悠扬的琴声响起。
春望虽说是皮毛,却是谦虚了。
雪春熙闭上眼,琴声在室内萦绕。清清冷冷的琴音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翠绿的竹子林当中,微风吹过,脸颊凉凉的,烦躁的心却渐渐平静下来。
好琴,又是好曲。
只是琴音忽然哑然而止,雪春熙疑惑地睁开眼,却看到一个绝不该出现的人站在不远处,静静地盯着她。
“皇上,”她诧异地站起身,连忙迎了上去:“皇上驾临,怎的不让人事先告知?”
“没必要,朕想来就来了。”封应然越过雪春熙走向内室,后者满脸无奈。
看来封应然这气还没消,却依旧记挂着自己,这才上塔来了?
雪春熙扭头看向外面,并没有看见其他人,难不成封应然是独自上塔来的?
也是,春望曾说过,高塔除了国师,就只有皇上能够登塔。
其余人等应该在塔下候着,不过封应然是自己走上来的?
她又狐疑地转头往外看,封应然已经在桌前落座,看了过来:“不必再张望,你去塔下把东西送上来。”
他随手点了春望,候着应下,领着另外一个白衣婢女下塔去了。
雪春熙局促地站在原地,小心翼翼上前坐在离他最远的地方,尴尬地挤出一点笑来:“皇上登塔,民女以为该有软轿才是。”
“父皇当初的确备下了软轿,只是朕不需要。”封应然征战多年,区区一个高塔罢了,还不至于需要人用软轿抬上来。
传出去,不说别人,就是他的亲卫都得笑话自己的。
“原来如此,只是上上下下的未免劳累,皇上怕是不能常来了。”这话刚出口,雪春熙便面红耳赤,察觉自己说错话了。
这话怎么语气里满是舍不得,生怕封应然不知道自己舍不得他吗?
雪春熙懊恼得恨不能挖个坑,把自己埋进去才好。
这回真是丢脸丢到封应然面前了,她只盼着对方刚才没听见。
第一百三十一章 飞鸽传书
可惜封应然不是聋子,怎么可能没听见?
他从登塔后一直板着的脸这才稍稍舒开,甚至眼底多了两分笑意:“的确,上上下下也费时辰,实在是浪费时间,不能来来回回地折腾。”
闻言,雪春熙心底说不出是失望还是松口气,只得喃喃道:“以后皇上有什么事,或许可以用飞鸽传书,就不必了劳累皇上经常登塔了。”
这是个好方法,只是刚说出口,她便有些后悔了。
若是封应然答应了,是不是就真的用飞鸽传书,再也不上高塔来见她了?
封应然看着她,似笑非笑地道:“国师的提议很好,朕回头就让人准备信鸽。有什么事,只管用飞鸽传书,也方便得很。”
闻言,雪春熙一愣,低着头不吭声了。
直到春望带着东西上塔后,这才打破了高塔上的沉默,把雪春熙从尴尬和懊恼中终于惊醒过来。
“这、这是……”
两个婢女抬着一个大箱子上来,打开后,里面堆成山一样的奏折她不可能看错。
不可置信地回过头来,雪春熙看向封应然,难不成他还打算在高塔上批阅奏折?
等这一箱子的奏折看完,起码得好几个时辰才行。
答案几乎要呼之欲出,雪春熙愣愣的,有些回不过神来。
封应然一挥手,示意春望把箱子搬到桌前来,后者放下东西很快领着婢女们退下了:“国师,还不帮着朕处理政事?”
“这……皇上,似乎于理不合。”雪春熙摇头,国师是不掺和政事,更不可能直接看奏折。
要是被群臣知道后,只怕会惹来麻烦。
“朕让国师帮着处理国师,必定是更加顺应天意,朝廷上谁有异议?”封应然懒洋洋地说着,指着箱子道:“两人的话,会比较快一些,指不定你我还能对弈一盘再用晚饭。”
对弈?他还打算用完晚饭才下塔回寝宫吗?
雪春熙听了,有些哭笑不得。瞧着满箱子的奏折,她也感叹封应然的辛苦。
登基大典这才结束,就有如山的奏折送过来了。若是今天没处理完,明天肯定又来一箱子。
积累下去,如何能看得完?
她只得帮着取出奏折摊开,放在封应然的面前。
他坐在桌前,用朱笔勾了一下便推开了,雪春熙再取出一本奏折。
室内静悄悄的,只有奏折翻阅的声音。
雪春熙一边递着奏折,一边偷偷瞥向封应然的侧脸。
他目光专注在奏折上,朱笔时不时落下,看得飞快。
她不得不多留神,不敢分心,在封应然推开上一本奏折的时候,连忙把下一本奏折递上。
只是不经意间,雪春熙总是会瞄见一部分奏折上写的。
她低着头,避免再看到奏折,却听封应然忽然问道:“国师住在高塔上,还习惯吗?”
“回皇上,还好,这里的布置得跟王府差不多……”
说到这里,雪春熙忽然抬起头来,眼底有些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