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穿越之汉武娇主(501)
大月氏人的祖辈世代生活的故乡——河西地区如今已完全属于汉帝国,被称为河西四郡;
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国在汉帝国的强大军事压迫下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连大单于都主动前往朔方城与汉皇帝和谈;
在大月氏西迁路上不断与大月氏人发生冲突的西域三十六国大半早已归顺汉帝国,剩下的也都在汉帝国和匈奴帝国之间摇摆不定;
并且,随着汉帝国对西域的掌控逐渐加强,原本荒凉广袤的戈壁沙漠成为繁华的丝绸之路,来自东方的汉帝国商人和来自遥远西方的大秦国的商人在此处交换贸易,获得巨额利润……
“如果当初我们选择和汉帝国联合,即便短期会被帕提亚国击败,长期也可以凭借汉帝国的强大和帕提亚国抗衡,分享丝绸之路的巨额利润!”
如今被迫龟缩大夏国(巴克特里亚)的大月氏人看到被汉帝国称为安息国的帕提亚国商人们依靠东西方贸易赚得满手黄金,自己却只能分到一点边边角角的好处,心中悔不当初。
因此,从大宛口中得知汉帝国又一次取得对匈奴的作战胜利后,大月氏人再也忍不住,组织庞大使团带上青金石、手工挂毯、黑羊皮、做工精美的金银器等大夏国特产,前往长安。
……
大月氏国派遣使团不远万里与大宛国一起来长安朝见汉皇帝,得知此事的刘彻却露出冷笑。
“朕刚继位的时候,曾经派张骞带使团去西域寻找大月氏国,希望和大月氏人结成联盟,夹击包抄匈奴。张骞不辱使命,辗转颠沛多年终于抵达大月氏国,大月氏国的王却以匈奴已经不会再威胁大月氏拒绝和大汉联盟。如今,大汉几乎完全击败匈奴,再也不需要大月氏的帮助,他们反倒恬着脸凑过来了!”
卫青对此很淡定,劝诫道:“大月氏是蛮夷之国,难免和西域其他国家一样,趋炎附势,畏威不畏德,谁强就帮谁。”
“朕知道他们是没有道德廉耻的蛮夷,眼看大汉强盛于是主动凑过来,朕也没有怪他们的意思,只是……”
刘彻回想这些年的风风雨雨,心中难免感慨万千,因而越发看不起趋炎附势的大月氏人。
此时,与公孙贺一起负责西域各国贸易、情报信息事务的公孙如君禀告道:“陛下,大月氏国这些年过得并不好。”
“怎么说?”
刘彻来了兴趣。
公孙如君于是将大月氏国因为连续杀死安息国(帕提亚国)两任国王被安息国视为死敌,并在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被现任安息国王武力驱逐、不得不逃进大夏国境内的事情简单介绍了一遍。
刘彻知道大宛以西有安息国,也曾接见过安息国的使者,如今得知安息国与大月氏国还有这番恩怨,笑道:“若是大月氏当年与大汉结盟,断不会落得如今境地!大宛这个西域小国也不至辗转多年才终于下定决心向大汉臣服!”
闻言,被送来长安侍奉汉皇帝的大宛王子顿时潸然泪下,哽咽道:“陛下所言极是。”
……
刘彻向来迷信,何况卫青死于元封五年的噩梦的每个细节都那么真实。
因此,元封四年的九月将要结束、代表新一年的十月还未到来,刘彻便以汉军在边关击败匈奴右贤王取得巨大胜利、远在天边的大月氏国派使者来大汉朝贡为由,宣布改年号为太初,为太初元年!
并且,从太初元年开始,大汉不再使用秦朝的颛顼历而改用公孙卿、司马迁等人编纂完成的新历指导农时耕作,称为《太初历》,以正月为年首。
如此一来,元封四年就成了唯一的一年十五个月。
好在汉帝国的官员们精明能干,不会因为这点变化而乱掉阵脚,最底层的普通百姓因为和朝廷距离太遥远,几乎不受皇帝的改元、改岁首、改历法等一系列操作的影响。少数能简单看懂历法的人看过朝廷颁布发行的《太初历》后则是拍案叫绝。
“陛下推行的新历太好了!新一年的月圆阴亏、农耕农时都写得清清楚楚!比以前的《颛顼历》精准无数倍!”
得知新推出的《太初历》比《颛顼历》精准、更能指导农时耕作,百姓们心中仅有的对皇帝突然改历法的行为的不理解顿时烟消云散。
毕竟,普通百姓并不关心朝廷里的皇帝、将军、丞相、大夫们成天在想些什么,只希望每年都风调雨顺、庄稼丰收,朝廷不给他们分派额外的赋税徭役。
……
……
虽然大月氏国在二十多年前拒绝了不远万里来到大月氏的汉使张骞的联合大汉夹击匈奴的建议,如今更被安息国(帕提亚国)打得缩在大夏国境内不敢冒头,可当他们的使团携带昂贵礼物在大宛等一众西域小国的沿途护送下穿过茫茫荒漠抵达玉门关时,却表现出与狼狈国情完全不符的傲慢。
“大月氏国王派我们不远万里来大汉帝国朝见汉皇帝陛下!为什么你们的长官为不亲自出来迎接!是看不起我们大月氏吗?”
“这群西域蛮夷在说什么?”
百年来,西域三十六国一直将匈奴语作为西域通用语,大汉打败匈奴后,西域小国的贵族们又开始学习汉语。因此,奉命在玉门关迎接大月氏使团并送使团前往长安的李禹粗通西域语和匈奴语,听不懂早在孝景皇帝时就举族搬迁到大宛以西的大月氏人的语言,只能从他们的面部表情和言语口气判断这些人态度不善。